改进的轮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94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轮组结构,包含有一具有轴套的本体,该轴套具有一延伸部,且该轴套的二侧分别具有支架;一通过轴杆与轴套活动接合的转动机构,且该轴杆上具有一设置于轴套底部的固定元件;一通过枢轴设置于支架间的轮体;以及一由限制件及压掣件构成的控制机构,而该限制件的一端具有与固定元件对应的槽孔,另一端则具有与轮体对应的止挡部,并于该限制件的中央处具有一顶掣于延伸部内侧面的弹片部,该压掣件可连动限制件。由此,利用控制机构的限制件及压掣件,不仅可限制该本体的动作方向,还可同时限制该轮体的转向。(*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领城本技术涉及一种轮组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利用控制机构的限制件及压掣件,不仅可限制该本体的动作方向,还可同时限制该轮体的转向的改进的轮组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公知的轮组结构是由一本体及一枢接于本体上的轮体所构成,而该本体的一端缘具有一轴杆,让使用者以该轴杆组接于所需物体的底面上,当欲移动该物体时通过轮体作移动,并可同时配合轴杆使该本体带动该轮体作多方向性的转动,而当使用者将物体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可使该物体的移动更为省力。虽然上述公知的轮组结构可让使用者于移动该物体时通过轮体配合轴杆使该本体带动该轮体作多方向性的转动,以使该物体移动时更省力,但由于该物体被移动至预定位置时,该位置的地面不一定都是平整的表面,也有可能是斜坡处,因此当使用者欲将轮体刹住时,一般均会在该轮体与底面之间设置一止挡物,或者是当使用者将物体移动至预定位置时,为防止被轻易的推动,亦同样会在该轮体与底面之间设置一止挡物,才能使该物体被移动至预定位置时能达到静止不动的效果,但是由于一般使用者均是随意以石头、砖块或报纸等物品作为止挡物的使用,因此当离开时通常都不会再捡拾带走,所以当下次欲再使用止挡物时则必须再另外捡拾,倘若所到的环境没有可作为止挡物的物品时,即会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因此造成无法符合实际使用上的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轮组结构,其利用控制机构的限制件及压掣件,不仅可限制该本体的动作方向,还可同时限制轮体的转向。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轮组结构,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轴套,该轴套的一端具有一延伸部,且该轴套的二侧分别向下延伸有一支架;一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通过轴杆与上述本体的轴套活动接合,且该轴杆上具有一设置于轴套底部的固定元件;一轮体,该轮体通过一枢轴设置于上述本体的支架间;以及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由一限制件及一压掣件构成,所述限制件活动设置于上述延伸部内侧,且邻近于轮体位置处,所述压掣件可连动所述限制件地活动设置于延伸部一端,该限制件的一端具有与上述固定元件对应的槽孔,另一端则具有与上述轮体对应的止挡部,该限制件的中央处具有一顶掣于延伸部内侧面的弹片部。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其中,该轴套上具有一轴孔。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其中,该延伸部内的二侧分别具有一组接部。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其中,该延伸部一端内面的二侧分别具有一接合部。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其中,该固定元件的一端周缘具有多个平面部。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其中,该转动机构更包含一盖设于轴套上的盖体,而该盖体上的二端面分别具有上、下轴杆,且所述盖体与轴套间设有滚动件。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其中,该限制件的二侧分别具有一轴。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其中,该限制件的槽孔内缘具有与固定元件一端周缘对应的卡止部。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其中,该限制件的止挡部由多个肋条构成。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其中,该限制件的一端具有一与压掣件接触的凸缘。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其中,该压掣件的二侧分别具有一轴。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其中,该压掣件上具有可与限制件一端接触的第一、第二顶掣槽。本技术的轮组结构,利用控制机构的限制件及压掣件达到限制该本体的动作方向,还可同时限制轮体的转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本体 11、轴套111、轴孔12、延伸部121、组接部 122、接合部13、支架 2、转动机构 21、盖体22、23、上、下轴杆24、滚动件 25、固定元件251、平面部 3、轮体 31、枢轴4、控制机构 41、限制件 411、凸缘412、轴 413、槽孔 414、卡止部415、止挡部 416、弹片部 42、压掣件421、421a、第一、第二顶掣槽 422、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一种改进的轮组结构,其是由一本体1、一转动机构2、一轮体3及一控制机构4所构成,利用控制机构4,除可限制该本体1的动作方向之外,亦可同时限制轮体3的转向。上述所提的本体1具有一轴套11,该轴套11上具有一轴孔111,而该轴套11一端具有一延伸部12,该延伸部12内的二侧分别具有一组接部121,且该延伸部12一端内面的二侧分别具有一接合部122,并于该轴套11的二侧分别向下延伸有一支架13。该转动机构2包含一盖设于轴套11上的盖体21,而该盖体21上的二端面分别具有上、下轴杆22、23,并于盖体21与轴套11间设有滚动件24,而该转动机构2是通过其下轴杆23与上述轴套11的轴孔111活动接合,且该下轴杆23上具有一设置于轴套11底部的固定元件25,该固定元件25的一端周缘具有多个平面部251。该轮体3通过一枢轴31设置于上述本体1的支架13间。该控制机构4由一限制件41和一压掣件42构成,该限制件41活动设置于上述延伸部12内侧且邻近于轮体3位置处,该压掣件42活动设置于延伸部12一端且可连动该限制件41,该限制件41的一端具有一与压掣件42接触的凸缘411,并于该压掣件42上具有与限制件41一端凸缘411接触的第一、第二预掣槽421、421a,且该限制件41的二侧适当处分别具有一与延伸部12内的二侧组接部121枢接的轴412,而该限制件41的一端具有与上述固定元件25对应的槽孔413,该槽孔413内缘具有与固定元件25一端周缘平面部251对应的卡止部414,另一端则具有与上述轮体3对应的止挡部415,该止挡部415可由多数肋条所构成,并于该限制件41的中央处具有一顶掣于延伸部12内侧面的弹片部416,而该压掣件42的二侧适当处分别具有一枢接于延伸部12一端内面的二侧接合部122上的轴422。由此,通过上述的结构构成一全新的改进的轮组结构。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使用时可由上述技术的轮组结构,通过该转动机构2的上轴杆22组接于所需物体的底面上(图中未示),当使用者欲移动该物体时可通过支架13间的轮体3作移动,并可同时配合轴套11上的转动机构2使该本体1带动该轮体3作多方向性的转动,以使该物体移动时更省力,而当使用者因将物体移动至预定位置,或因移动时场地的需求,欲使该本体1不再作多方向性的转动时,可向下压迫该延伸部12一端的压掣件42,使该压掣件42利用二侧与接合部122枢接的轴422而使该压掣件42一端的第一顶掣槽421压掣于限制件41的凸缘411,进而使该限制件41利用二侧与组接部121枢接的轴412,而让其一端的槽孔413对应置入固定元件25上,并使该槽孔413通过内缘的卡止部414对应卡掣于固定元件25一端周缘平面部251上,而使该固定元件25以及与其套接的下轴杆23同时受到转向的限制,如此,即可使该本体1不再作多方向性的转动(如图4所示)。而当该使用者将物体移动至预定位置,欲使该本体1不再作多方向性的转动及该轮体3不再作转动时,再次向下压迫该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轴套,该轴套的一端具有一延伸部,且该轴套的二侧分别向下延伸有一支架;    一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通过轴杆与上述本体的轴套活动接合,且该轴杆上具有一设置于轴套底部的固定元件;    一轮体,该轮体通过一枢轴设置于上述本体的支架间;以及    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由一限制件及一压掣件构成,所述限制件活动设置于上述延伸部内侧,且邻近于轮体位置处,所述压掣件可连动所述限制件地活动设置于延伸部一端,该限制件的一端具有与上述固定元件对应的槽孔,另一端则具有与上述轮体对应的止挡部,该限制件的中央处具有一顶掣于延伸部内侧面的弹片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川海
申请(专利权)人:圣佰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