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697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包括:车架、前端支架、后端支架、承载簧、空气弹簧、减振器、车桥、横梁、导向推力杆和横向推力杆;所述承载簧为Z字形,所述承载簧的前端连接所述前端支架,后端连接所述后端支架;所述前端支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减振器的上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下端与所述后端支架铰接,使得所述承载簧具有靠近所述车架的第一部分和远离所述车架的第二部分;所述车桥悬挂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所述横梁安装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方,所述空气弹簧安装在所述车架与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导向推力杆一端连接所述前端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车桥;所述横向推力杆一端连接所述车桥,另一端连接所述车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平顺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包括:车架、前端支架、后端支架、承载簧、空气弹簧、减振器、车桥、横梁、导向推力杆和横向推力杆;所述承载簧为Z字形,所述承载簧的前端连接所述前端支架,后端连接所述后端支架;所述前端支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减振器的上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下端与所述后端支架铰接,使得所述承载簧具有靠近所述车架的第一部分和远离所述车架的第二部分;所述车桥悬挂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所述横梁安装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方,所述空气弹簧安装在所述车架与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导向推力杆一端连接所述前端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车桥;所述横向推力杆一端连接所述车桥,另一端连接所述车架。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平顺性好。【专利说明】一种空气悬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领域,具体涉及空气悬架。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重型卡车最大总质量的限值标准的进一步实施,重型商用车的轻量化及降低油耗成为重型商用车发展的主要方向。空气悬架装置具有自重轻的特点,可以极大的降低整车的自重。复合式空气悬架装置较传统的空气悬架具有成本低、机构简单、操控方便等特点。 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悬架如图1所示,其包括:01、导向簧支架,02、导向簧螺栓,03、导向簧总成,04、骑马螺栓,05、减振器下支架,06、横梁,07、空气弹簧,08、空气弹簧支架,09、减振器总成,010、减振器上支架、011、高度控制传感器总成,012、后桥总成,013、中桥总成,014、车架。其中,车架014具有两个纵梁,车桥为两个:后桥总成012和中桥总成013,两者均沿横向布置,横梁06与中桥总成013平行布置。对应布置于车架014下方且平行于车架的一对导向簧总成03,导向簧总成03前端通过导向簧支架01安装在车架014上,导向簧螺栓02穿设于导向簧03的前端和导向簧支架01上,导向簧03的后端与横梁06相连,中部与中桥总成013通过骑马螺栓04相连,中桥013坐于导向簧03上方。横梁06的上方与空气弹簧07相连,空气弹簧07的上方通过空气弹簧支架08与车架014相连。减振器09位于中桥总成013与空气弹簧07之间,且减振器09下端与减振器下支架05相连,减振器09上端通过减振器上支架010固定在车架014上。高度控制传感器总成011对称安装于车架014两侧,高度控制传感器总成包括高度调节杆,高度调节杆固连于后桥总成012上。 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悬架存在如下问题:导向簧03兼有承载和导向的作用,该结构虽然简单,但对导向簧03强度性能要求较高,悬架装置较为笨重,不利于整车的降重;此夕卜,导向簧03的刚度较大,也不利于整车平顺性的提高;在运动过程中,车桥、空气弹簧等大部分零部件均位于导向簧03上方,对导向簧03存在较大的运动干涉,并且使得空间占用大;导向簧03要承受竖直载荷、横向载荷及扭转载荷,可靠性较低;减振器09位于车桥013与空气弹簧07之间,在减振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对空气弹簧07产生热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避干涉、承载能力、平顺性更好的空气悬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种空气悬架,包括:具有一对平行的纵梁的车架、前端支架、后端支架、承载簧、空气弹簧、减振器、车桥、横梁、导向推力杆和横向推力杆;所述承载簧为Z字形,所述承载簧的前端连接所述前端支架,后端连接所述后端支架;所述前端支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减振器的上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下端与所述后端支架铰接,使得所述承载簧具有靠近所述车架的第一部分和远离所述车架的第二部分;所述车桥悬挂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所述横梁安装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方,所述空气弹簧安装在所述车架与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导向推力杆一端连接所述前端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车桥;所述横向推力杆一端连接所述车桥,另一端连接所述车架。 优选地,所述前端支架具有两个支腿,两个支腿之间安装有滑板和滚筒,所述承载簧的前端插入所述滑板和所述滚筒之间。 优选地,所述承载簧的第一部分由前向后依次为弯曲限位段、弯曲摩擦段、变截面段、平直段,所述弯曲摩擦段的曲率半径方向与所述变截面段的曲率半径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车桥是通过如下结构悬挂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的:板簧盖板与板簧垫块夹持所述承载簧,所述板簧垫块下方设有导向推力杆支座,所述车桥位于所述导向推力杆支座下方,骑马螺栓骑跨所述板簧盖板后下端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托在所述车桥下方,所述导向推力杆与所述导向推力杆支座的两个拨叉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向推力杆支座的横臂上设有定位销。 优选地,所述导向推力杆包括杆身、球头和球铰,所述球头位于所述杆身两端,所述球铰贯穿所述球头并且在所述球头内部通过橡胶硫化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向推力杆结构与所述导向推力杆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横梁安装在所述后端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导向推力杆位于所述车桥轴线上方。 优选地,所述减振器位于所述空气弹簧后方。 本专利技术采用了 “Z”字形的承载簧配合导向推力杆和横向推力杆的结构,将车桥悬挂于承载簧下方,首先避免了车桥对承载簧的运动干涉,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其次采用导向推力杆实现空气悬架的导向功能,采用横向推力杆实现空气悬架的横向限位,承载簧不再具有导向功能而只承受竖直载荷,承载部分的刚度降低,有利于整车平顺性的提高,并且承载簧不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的导向簧一样粗大笨重,进一步减轻了车重。 进一步地,承载簧的前端以滑板和滚筒结构对承载簧进行限位,承载簧与前端支架为摩擦接触,保证了承载簧具有一定的形变量从而提高平顺性,并能够防止车桥下跳时脱出或制动时承载簧绕轴心摆动。 进一步地,承载簧的变截面段为承载簧的弹性部分,变截面段后方的平直段悬挂车桥,前方的弯曲限位段和弯曲摩擦段与前端支架的滑板和滚筒配合进行限位,结构设计合理,承载簧的运动干涉被降低,平顺性好。 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导向推力杆与横向推力杆仍然存在较小的悬架跳动运动干涉,导向推力杆与横向推力杆采用橡胶球铰的结构,能够避免运动干涉对悬架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进一步地,横梁、承载簧与减振器均与后端支架实现连接安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进一步地,导向推力杆位于车桥轴线上方有利于导向推力杆导向功能的实现。 进一步地,减振器位于空气弹簧的后方有利于降低减振器散热对空气弹簧造成的损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空气悬架的立体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空气悬架的立体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空气悬架的主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空气悬架的仰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空气悬架的左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导向推力杆的机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空气悬架的承载簧的主视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空气悬架的承载簧的俯视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空气悬架的前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空气悬架的导向推力杆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空气悬架的横向推力杆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1、导向簧支架,02、导向簧螺栓,03、导向簧总成,04、骑马螺栓,05、减振器下支架,06、横梁,07、空气弹簧,08、空气弹簧支架,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对平行的纵梁的车架、前端支架、后端支架、承载簧、空气弹簧、减振器、车桥、横梁、导向推力杆和横向推力杆;所述承载簧为Z字形,所述承载簧的前端连接所述前端支架,后端连接所述后端支架;所述前端支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减振器的上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下端与所述后端支架铰接,使得所述承载簧具有靠近所述车架的第一部分和远离所述车架的第二部分;所述车桥悬挂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所述横梁安装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方,所述空气弹簧安装在所述车架与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导向推力杆一端连接所述前端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车桥;所述横向推力杆一端连接所述车桥,另一端连接所述车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居刚董金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