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速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16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定速轮组,包括有:轮子、压力元件、轮轴以及用以支撑轮轴的承载部;其中的轮子采用多件式设计,包含有一主轮体与一侧轮盖,其中侧轮盖可沿著轮轴的轴向滑动,主轮体与侧轮盖利用轮轴枢设在分别位于轮轴之轴向两端的承载部之间,常态时主轮体与侧轮盖之轴向侧面的摩擦面与承载部保持一定的摩擦阻力,而提供自动限制轮子之转速的定速功能。(*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速轮组,特别是一种可以在无外力之情形下提供一稳定的摩擦阻力,用以限制轮子之转速的轮组,适合于例如婴儿学步车,幼儿驾骑等玩具使用。将轮组配置于载具或器具底部,让载具或器具可藉此减小轮组中的轮子与地面之接触面积,而能在接触摩擦力较小的状态下移动。婴儿学步车是一种帮助婴儿从匍匐阶段进入步行阶段的学习工具,婴幼儿可坐立在学步车中,通过学步车的帮助学习著维持立姿,并且以双腿的力量移动身体,使学步车移行。婴儿学步车主要是由一可供婴幼儿乘坐的车架,以及复数个设置在车架下缘之轮组所组成,轮组中设有可以转动方向带动车架移行的轮子,不过,轮子本身完全不具有刹车的功能,而这种设计对于没有制动能力的婴幼儿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轮子不受外力制动的情況下,将可获得较高的转速,不过,如果车架在速度过快婴幼儿行走的速度无法跟上时,即会导致婴幼儿被车架拖行而受伤的事情发生。此外,轮子转动的速度过快也容易使得车架较不易被控制,加上婴幼儿本身的制动能力原本就不好,所以也容易发生冲撞或甚至翻车等情況。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动限制转速的轮组构造,特别是一种在无外力情形下可以逐渐降低轮子之转速的轮组。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婴儿学步车使用,可以防止学步车速度过快的定速轮组。本技术所揭示之定速轮组,主要是藉著常态保持有一定之摩擦力之方式,用以限制轮子之转速不致过快,此一轮组构造包括有轮子、压力元件、轮轴以及用以支撑轮轴的承载部;其中的轮子采用二件分离式设计,包含有一主轮体与一侧轮盖,其中侧轮盖通过复数个与轮轴之轴向平行的导杆,以可滑动的方式与主轮体连接,致使主轮体与侧轮盖均可沿著轮轴的轴向方向滑动,主轮体与侧轮盖利用轮轴枢设在分别位于轮轴之轴向两端的承载部之间,而前述的压力元件(如弹簧或橡皮)则介于主轮体与侧轮盖之间,用以在常态时将主轮体与侧轮盖向轮轴的轴向两端推挤,致使设于主轮体与侧轮盖之轴向侧面的摩擦面与承载部产生摩擦,而提供自动限制轮子之转速的定速功能。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可行实施例中,还增设了一只用以调整压力元件之推挤压力的调整元件,透过任意的调整压力元件之推挤压力的方式,改变轮子之摩擦面与承载部间的摩擦力。有关本技术之详细
技术实现思路
及实施例,茲配合图示说明如后。图示说明第1图,为本技术轮组之立体分解图;第2图,为本技术轮组之组合剖面示意图;第3图,为本技术针对摩擦力所做之实施变化。第4A图,为本技术轮组另一可行之实施例图;第4B图,为第4A图所揭之实施例动作示意第5图,为本技术之另一实施例图;第6图,为本技术之又一实施例图。实施例请参阅「第1、2图」,本技术所揭示之轮组包括有轮子10、压力元件20、轮轴30以及用以支撑轮轴30的承载部40;其中的轮子10采用二件分离式设计,包含有一主轮体11与一与主轮体11外径相同之侧轮盖12,其中主轮体11与侧轮盖12于轴心处同轴设有一穿孔111,121,此穿孔111,121可供前述之轮轴30穿过并枢设于承载部40上,使轮子11可以轮轴30为旋转中心,相对于承载部40自由地转动;于主轮体11与侧轮盖12上还分别设有复数个与轮轴30之轴向平行,且彼此可套合连接之导槽112的导杆122,通过导槽与导杆彼此套合,让侧轮盖12以可滑动的方式与主轮体11连接,令主轮体11与侧轮盖12可同步转动,并且均可沿著轮轴30的轴向方向滑动。压力元件20则是安置夾设在介于主轮体11与侧轮盖12之间的位置的构件,由于压力元件20本身具有弹性(如弹簧),可以在常态时将主轮体11与侧轮盖12向轮轴30的轴向两端推挤,致使主轮体11与侧轮盖12之轴向侧面的摩擦面113,123与承载部40产生摩擦,让轮子10常态与承载部40保持著接触的方式,提供自动限制轮子10转速的定速功能。于实施时,承载部40即为一装设在器具(图中未示)下方之轮罩,可用以支持轮轴30,使轮子10可以轮轴30为轴做旋转运动,并且让器具相对承载面(地面)移行;此外,承载部40至少还具有延伸罩覆于轮子10侧缘之挡缘41,41’,常态和主轮体11与侧轮盖12保持摩擦接触的方式,限制轮子10的转速。通过上述之说明可知,本技术所揭示之轮组乃是利用压力元件20的推挤作用,让摩擦面111,121与承载部40之挡缘41,41’内面摩擦,为了维持一定的摩擦制动效果,摩擦面113,123可为一粗糙面;不过,避免伤及轮子10本身的考量,于实施上也可以一例如由布质元件或是表面粗糙的材料所构成的摩擦片50,50’(如第3图所示),贴覆结合在主轮体11与侧轮盖12的摩擦面113,123上。藉此不但可避免轮子10的摩擦损耗,同时也可因摩擦片50,50’的粗糙度不同而改变轮子10与承载部40的摩擦力。请参阅「第4A、4B图」,有鉴于轮组应用实施时会有不同摩擦力的需求,除了可通过前述更换摩擦片50,50’的方式来达成之外,本技术特别针对接触摩擦力大小的问题,提出一个可以改变压力元件20对轮子10推挤压力的设计;此设计主要在于轮子10中更设有一调整元件60,此调整元件60可经由调整而改变压力元件20的受压力量;如图所示,调整元件60螺合于主轮体11上中心轴柱114外缘之螺纹115上,通过调整元件60与轴柱30相对位置的改变,调节压力元件20的伸张空间,使主轮体11与侧轮盖12受压力元件20不同大小的推挤力量,进而改变该摩擦面113,123(或摩擦片50,50’)与承载部40之挡缘40,40’的摩擦力。请参阅「第5图」,图中所揭示的乃是本技术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样式;如图所示,相较于前一实施例之轮组构造,本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轮子10由同轴枢设之一主轮体11及二个分别设置于主轮体11两侧之侧轮盖12,12’所组成,于两侧轮盖12,12’轴向之相对外侧各具有一摩擦面123,123’,且各自与主轮体11之间设有一压力元件20,20’,让两侧轮盖12,12’在常态时受到压力元件20,20’的推挤力量而使得侧轮盖12,12’之磨擦面123,123’与承载部40之挡缘41,41’保持磨擦接触的方式。除此之外,本技术亦可变更设计成如「第6图」所示之结构样式,如图所示,特征在于轮子10’采用一体化之构造,且压力元件20,20’配置于呈薄壁状的承载部外侧,用以施予承载部40压力,使承载部40之挡缘41,41’朝向轮子10’推挤,进而让承载部40与轮子外侧面之磨擦面113,113’保持接触摩擦。综上所述,本技术乃是一种利用轮子10,10’与承载部40常态保持接触磨擦的方式,限制轮子10,10’之转速过快的轮组构造;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之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利范围所涵盖。图示符号说明轮子10,10’主轮体11穿孔111,121导槽112摩擦面113,113’123,123’轴柱114螺纹115侧轮盖12,12’导杆122压力元件20,20’轮轴30承载部40挡缘41,41’摩擦片50,50’调整元件60权利要求1.一种定速轮组,可以在无外力之情形下提供一稳定的摩擦阻力,用以限制轮子之转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速轮组,可以在无外力之情形下提供一稳定的摩擦阻力,用以限制轮子之转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轮子,包含有一主轮体与侧轮盖,该主轮体与该侧轮盖同轴设有一穿孔,且分别于轴向相对外侧具有一摩擦面;一轮轴,同时枢设于该主轮体与该侧轮盖 之穿孔,使该轮子可以该轮轴为轴心,自由地转动;一承载部,具有分别位于该轮轴之轴向两端,且用以支撑该轮轴之挡缘;及,一压力元件,设置在介于该主轮体与该侧轮盖之间,用以在常态时推顶该主轮体与该侧轮盖朝向该轮轴的轴向两端推挤,令该磨擦面与 该挡缘保持一定的摩擦阻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