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方法及锻造用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1080586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锻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载置工序,将矩形六面体的第1形状的工件W载置到锻造用模具20的用于装入工件的工件空间45,所述工件空间45由矩形的平面即壁部所形成并具有矩形的开口部;以及,加工工序,通过将载置的工件W变形为矩形六面体的第2形状来对工件施加塑性应变,并且,进行2次以上载置工序和加工工序。由于例如在锻造用模具的工件空间内对工件进行加压变形,因此可以更加确保形状稳定性。此外,锻造用模具20具有多个模部件嵌入到外模的内周的结构,因此例如对工件W加压时内模50承受的应力可以更均等地通过多个模部件向外周侧分散,可以进一步抑制模具的破坏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锻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载置工序,将矩形六面体的第1形状的工件W载置到锻造用模具20的用于装入工件的工件空间45,所述工件空间45由矩形的平面即壁部所形成并具有矩形的开口部;以及,加工工序,通过将载置的工件W变形为矩形六面体的第2形状来对工件施加塑性应变,并且,进行2次以上载置工序和加工工序。由于例如在锻造用模具的工件空间内对工件进行加压变形,因此可以更加确保形状稳定性。此外,锻造用模具20具有多个模部件嵌入到外模的内周的结构,因此例如对工件W加压时内模50承受的应力可以更均等地通过多个模部件向外周侧分散,可以进一步抑制模具的破坏等。【专利说明】锻造方法及锻造用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锻造方法及锻造用模具。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锻造方法,提出了对由铜铍合金构成的长方体的块体(bulk body)从相 互正交的X、Y、Z轴进行加压变形来施加塑性应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基于该方法, 通过施加塑性应变,可以提供从表面至内部保持均匀硬度的、难以产生加工形变的块体。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W02009/1192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锻造方法中有如下的问题:由于要反复实施从X、Y、 Z轴进行加压变形的工序,因此例如考虑到生产效率而进行提高加工速度等时,在该反复期 间,块体的长方体形状会发生变形。这样,需要效率更高地实施工件的锻造处理。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能够效率更高地实 施工件的锻造处理的锻造方法及锻造用模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即,本专利技术的锻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载置工序和加工工序:所述载置工序中, 将矩形六面体的第1形状的工件载置到锻造用模具的用于装入工件的工件空间,所述工件 空间由矩形的平面即壁部所形成并具有矩形的开口部;所述加工工序中,通过使所述载置 的工件变形为矩形六面体的第2形状来对该工件施加塑性应变,进行2次以上所述载置工 序和所述加工工序。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锻造用模具是通过从矩形六面体的第1形状的工件变形为矩形六 面体的第2形状的工件而对该工件施加塑性应变的锻造方法中所使用的锻造用模具,其具 有外模和内模,所述外模具备圆形的开口部并形成有该圆的内周面;所述内模在将组合的 多个模部件嵌入到所述外模的内周的状态下形成用于装入所述工件的工件空间,该工件空 间具有矩形的开口部,并通过矩形的平面即壁部形成所述工件空间。 专利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效率更高地实施工件的锻造处理。其理由是,例如,由于在锻造用 模具的工件空间中对工件进行加压变形,可以进一步确保形状稳定性。此外,由于锻造用模 具具有多个模部件嵌入到外模的内周的结构,因此,例如在对工件加压时内模所承受的应 力可以被多个模部件更均等地向外周侧分散,可以进一步抑制模具的破坏等。因此,可以进 一步抑制例如模具的交换等,进而可以效率更高地实施工件的锻造处理。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锻造用模具20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锻造用模具20的平面图和断面图。 图3为锻造用模具20的立体图及模具单元40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显示锻造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为工件空间45与工件W的体积比的说明图。 图6为基于锻造方法的工件组织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7为锻造用模具20B的平面图和断面图。 图8为锻造用模具20B的立体图。 图9为锻造用模具20C的平面图和断面图。 图10为锻造用模具20C的立体图。 图11为锻造用模具20D的平面图和断面图。 图12为具有上浮机构60的锻造用模具20E的说明图。 图13为具有上浮机构70的锻造用模具20F的说明图。 图14为铜合金块体的组织的放大照片。 图15为铜合金块体的超声波探伤试验的测定结果。 图16为进行了自由锻造的样品的外观照片。 图17使用了锻造用模具的样品的外观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说明的是,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 或类似部分赋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示的是用于使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中的构成部件的结构、配置等不限于以下 所示。首先,从本专利技术的锻造方法中利用的锻造用模具20开始进行说明。图1是显示锻造 用模具20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锻造用模具20的平面图和断面图,图3是锻造用模 具20的立体图及模具单元40的分解立体图。锻造用模具20用于通过从矩形六面体的第1 形状的工件变形为矩形六面体的第2形状的工件来对该工件施加塑性应变的锻造方法。如 图1、2所示,该锻造用模具20具有从上方对工件W进行加压变形的上模21和在长方体空 间的工件空间45中容纳工件W的下模30。 上模21是下述部件:固定在未图示的冷锻用冲压装置的滑动顶料横杆(Slide Knockout Beam)上,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利用上模压头22对载置于下模30的工件W进 行挤压。该上模21在圆盘状的部件的底面设有对工件W进行加压变形的上模压头22。该 上模压头22被形成为前端具有矩形平面的棱柱状。 定位夹具28是用于上模压头22与工件空间45的定位的夹具。该定位夹具28载 置在模具单元40的上部来使用。 下模30是圆盘状的部件,是固定在未图示的冷锻用冲压装置的底部顶料横杆上 的部件。该下模30具有作为台座的第1下模31、固定在第1下模31的上方的第2下模36、 形成工件空间45的底面且能滑动的滑动台座35、形成有工件空间45且夹在第1下模31和 第2下模36之间并被固定在下模30内的模具单元40。 第1下模31是圆盘状的部件,在其上表面上,从圆盘的中央部直至外周形成有滑 动槽32,板状的滑动台座35能够滑动地插入滑动槽32。此外,在圆盘的中央形成有与模具 单元40中形成的工件空间45连通的连通空间33。即,构成为:在该下模30中,在使滑动 台座35滑动时,工件空间45与连通空间33连通,工件空间45与外部连通。因此,在下模 30中,使滑动台座35滑动,就能够使工件W从工件空间45向该连通空间33移动。滑动台 座35是形成工件空间45的底面且载置工件W的部件。该滑动台座35具有能够耐受对工 件W进行锻造处理时的挤压力的强度。第2下模36是具有与第1下模31相同直径的圆盘 状的部件,在其中央具有圆形开口,并形成有安装模具单元40的安装空间37。第1下模31 和第2下模36由未图示的螺栓牢固地固定。另外,第1下模31中形成有连通连通空间33 与外部的贯通孔34 (参照图2)。 如图3所示,模具单元40具有外模41和内模50,所述外模41具备圆形的开口部 且形成有该圆的内周面42,所述内模50在将组合的多个模部件嵌入到外模41的内周的状 态下形成有工件空间45。该模具单元40中,将内模50设置在加热了的外模41的内周,通 过冷却将内模50热装到外模41的内侧。外模41是形成有内周面42的环状部件,在其内 部嵌入内模50。外模41在其外周设有台阶,该台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造方法,包括载置工序和加工工序,所述载置工序中,将矩形六面体的第1形状的工件载置到锻造用模具的用于装入工件的工件空间,所述工件空间由矩形的平面即壁部所形成并具有矩形的开口部;所述加工工序中,通过使所述载置的工件变形为矩形六面体的第2形状来对该工件施加塑性应变,进行2次以上所述载置工序和所述加工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博已村松尚国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电气通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