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477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外壳呈立式圆柱形,外壳的顶端设有出气口,三个隔板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为脱气仓、脱水仓、脱油仓和连通仓,中心管使脱气仓和连通仓连通,脱气仓中部水平设有扩散板,降水管呈钩形,焊接在脱油仓隔板的下方,脱油仓内围绕中心管设有圆桶,圆桶内的第三隔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脱气仓中部水平设有扩散板,油气水从进口进入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喷洒在扩散板上,流体面积扩大,厚度变薄,能使气体更容易与液体分离脱出;该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外部所设的堰管能稳定控制脱水仓内的油水界面,堰管的顶端焊有平衡管与出气口上的出气管相连,它的作用能防止出水管产生虹吸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水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上对开采出的石油进行油气水净化处理的工艺主要有开式处理工艺和闭式处理工艺。开式处理工艺是将气液经分离器将气体分离出后,液体(油水)进入沉降罐依油水的重力差自然初步分离;然后抽取上部的乳化原油经加热加药后进脱水器脱水,脱水后的好油进入储罐,待外输。这种处理工艺的最大缺点是:液体从分离器放进沉降罐将损失大量的压能,其后的油水处理需要靠泵来提升压能,耗用电能;另外,油进入沉降罐后会有一些轻组分油气挥发掉。由于开式处理工艺存在的这些缺点,现在一些油田开始采用闭式处理工艺,该工艺的主要设备是卧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该处理工艺是将油气水全部加热至65℃~70℃,并加入脱水药剂,然后进入卧式三相分离器进行油气水三相分离,分离好的好油进入储罐待外输,分离出的水进入污水处理站进一步净化处理。该工艺减轻了油组分的挥发,减少了耗电,但需要对全部液体进行加药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分离效果好,节能效果显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出气口、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中心管、扩散板、第一等压管、第二等压管、降水管、圆桶、进口、出油口、第一人孔、第二人孔、第一循环口、第二循环口、出水口、堰管、平衡管、出气管,所述外壳呈立式圆柱形,所述外壳的顶端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br>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为脱气仓、脱水仓、脱油仓和连通仓,所述中心管上端与第一隔板上平面焊接,穿过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使脱气仓和连通仓连通,所述脱气仓中部水平设有扩散板,所述第二隔板上端设有第一等压管,所述第一等压管直通到脱气仓顶部,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二等压管,所述降水管呈钩形,焊接在第二隔板的下方,所述脱油仓内围绕中心管设有圆桶,所述圆桶内的第三隔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进口焊接在扩散板上部的外壳上,所述出油口焊接在第一隔板下部的外壳上,所述第一人孔焊接在脱水仓中部的外壳上,所述第一循环口焊接在第二隔板上部的外壳上,所述第二循环口焊接在靠近第二隔板下部的外壳上,所述第二人孔焊接在脱油仓中部的外壳上,所述出水口焊接在第三隔板上部的外壳上,所述外壳的外部设有堰管,所述堰管顶端设有平衡管,所述平衡管与出气口上的出气管相连。进一步,所述外壳呈立式圆柱形,直径3米,高12米。进一步,所述第三隔板上开设通孔的个数为八个,直径为8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节能效果显著,在脱气仓中部水平设有扩散板,油气水从进口进入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喷洒在扩散板上,流体面积扩大,厚度变薄,能使气体更容易与液体分离脱出;降水管呈钩形,这种形状的降水管可使脱水仓脱出的水沉降至脱油仓,而且脱油仓的油不能上升至脱水仓;该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外部所设的堰管能稳定控制脱水仓内的油水界面,堰管的顶端焊有平衡管与出气口上的出气管相连,它的作用能防止出水管产生虹吸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壳,                                 2、出气口,3、第一隔板,                                   4、第二隔板,5、第三隔板,                                   6、中心管,7、扩散板,                                     8、第一等压管,9、第二等压管,                                 10、降水管,11、圆桶,                                      12、进口,13、出油口,                                    14、第一人孔,15、第二人孔,                                  16、第一循环口,17、第二循环口,                                18、出水口,19、堰管,                                      20、平衡管,21、出气管,                                    22、脱气仓,23、脱水仓,                                    24、脱油仓,25、连通仓,                                    26、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如图所示:一种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出气口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第三隔板5、中心管6、扩散板7、第一等压管8、第二等压管9、降水管10、圆桶11、进口12、出油口13、第一人孔14、第二人孔15、第一循环口16、第二循环口17、出水口18、堰管19、平衡管20、出气管21,所述外壳1呈立式圆柱形,直径3米,高12米,所述外壳1的顶端设有出气口2,所述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第三隔板5将外壳1的内部空间分为脱气仓22、脱水仓23、脱油仓24和连通仓25,所述中心管6上端与第一隔板3上平面焊接,穿过第二隔板4和第三隔板5,使脱气仓22和连通仓25连通,所述脱气仓22中部水平设有扩散板7,所述第二隔板4上端设有第一等压管8,所述第一等压管8直通到脱气仓22顶部,所述第一隔板3上设有第二等压管9,所述降水管10呈钩形,焊接在第二隔板4的下方,所述脱油仓24内围绕中心管6设有圆桶11,所述圆桶11内的第三隔板5上设有八个通孔26,直径为8cm,所述进口12焊接在扩散板7上部的外壳1上,所述出油口13焊接在第一隔板3下部的外壳1上,所述第一人孔14焊接在脱水仓23中部的外壳1上,所述第一循环口16焊接在第二隔板4上部的外壳1上,所述第二循环口17焊接在靠近第二隔板4下部的外壳1上,所述第二人孔15焊接在脱油仓24中部的外壳1上,所述出水口18焊接在第三隔板5上部的外壳1上,所述外壳1的外部设有堰管19,所述堰管19顶端设有平衡管20,所述平衡管20与出气口2上的出气管21相连。工作方式:工作时,经系统来的油气水从进口12进入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喷洒在扩散板7上,流体面积扩大,厚度变薄,使气体更容易与液体分离脱出,脱出的气体经出气口2输出。液体流落到第一隔板3上,经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出气口、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中心管、扩散板、第一等压管、第二等压管、降水管、圆桶、进口、出油口、第一人孔、第二人孔、第一循环口、第二循环口、出水口、堰管、平衡管、出气管,所述外壳呈立式圆柱形,所述外壳的顶端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为脱气仓、脱水仓、脱油仓和连通仓,所述中心管上端与第一隔板上平面焊接,穿过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使脱气仓和连通仓连通,所述脱气仓中部水平设有扩散板,所述第二隔板上端设有第一等压管,所述第一等压管直通到脱气仓顶部,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二等压管,所述降水管呈钩形,焊接在第二隔板的下方,所述脱油仓内围绕中心管设有圆桶,所述圆桶内的第三隔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进口焊接在扩散板上部的外壳上,所述出油口焊接在第一隔板下部的外壳上,所述第一人孔焊接在脱水仓中部的外壳上,所述第一循环口焊接在第二隔板上部的外壳上,所述第二循环口焊接在靠近第二隔板下部的外壳上,所述第二人孔焊接在脱油仓中部的外壳上,所述出水口焊接在第三隔板上部的外壳上,所述外壳的外部设有堰管,所述堰管顶端设有平衡管,所述平衡管与出气口上的出气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出气口、第一隔板、第
二隔板、第三隔板、中心管、扩散板、第一等压管、第二等压管、降水管、圆桶、进口、
出油口、第一人孔、第二人孔、第一循环口、第二循环口、出水口、堰管、平衡管、出气
管,所述外壳呈立式圆柱形,所述外壳的顶端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
三隔板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为脱气仓、脱水仓、脱油仓和连通仓,所述中心管上端与第一
隔板上平面焊接,穿过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使脱气仓和连通仓连通,所述脱气仓中部水
平设有扩散板,所述第二隔板上端设有第一等压管,所述第一等压管直通到脱气仓顶部,
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二等压管,所述降水管呈钩形,焊接在第二隔板的下方,所述脱油
仓内围绕中心管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国强欧永轶黄罡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奥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