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保持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122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0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兼顾线束的可靠的卡定和容易拆卸的线束的保持构造。其是内顶板(3)上的线束(7)的保持构造(1)。在内顶板上形成有开口(5),具有沿着开口的开口边缘延伸的形态的托架(13)。在内顶板上配置有利用固定部(11)固定并且被布设的线束。在托架上设有卡定部(15)。在线束上具有连接端子(9),线束的比该连接端子靠基端侧的部分被固定部固定。线束在比被固定的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弯曲,在产生有欲使其恢复到被伸直了的形态的恢复力(r)的状态下被卡定。恢复力的方向朝向与卡定部的卡定部位的开口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兼顾线束的可靠的卡定和容易拆卸的线束的保持构造。其是内顶板(3)上的线束(7)的保持构造(1)。在内顶板上形成有开口(5),具有沿着开口的开口边缘延伸的形态的托架(13)。在内顶板上配置有利用固定部(11)固定并且被布设的线束。在托架上设有卡定部(15)。在线束上具有连接端子(9),线束的比该连接端子靠基端侧的部分被固定部固定。线束在比被固定的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弯曲,在产生有欲使其恢复到被伸直了的形态的恢复力(r)的状态下被卡定。恢复力的方向朝向与卡定部的卡定部位的开口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专利说明】线束的保持构造
本技术涉及线束的保持构造。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兼顾线束的可靠的卡定和各易拆卸的线束的保持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车辆顶部的内顶板上安装顶置控制台、车内灯等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与线束连接,进行电源供给、控制信号的收发。这样的线束通常被固定夹、粘接带等在多个部位固定,并且布设于内顶板的背面侧(车厢外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63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作为上述电子设备的组装顺序,通常是将内顶板组装于车辆顶部,之后将电子设备组装于内顶板。电子设备是在将在背面侧预先布设有线束的内顶板组装于车辆顶部之后组装于内顶板的。在该情况下,期望的是,在电子设备被组装于内顶板之前的状态下,布设于内顶板的线束的末端部分被临时保持,根据需要能够容易地拆卸。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线束的可靠的卡定和各易拆卸的线束的保持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I所述的技术是对内顶板中的线束进行保持的线束的保持构造,其主旨在于, 在上述内顶板上形成有开口,并具有沿着该开口的开口边缘延伸的形态的托架, 在上述内顶板上配置有被多个固定部固定并且被布设的上述线束, 在上述托架上设有卡定部,该卡定部具有以从上述托架立起的方式延伸的立面部和从上述立面部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顶面部, 在上述线束的末端部分具有连接端子,上述线束的比上述连接端子靠基端侧的部分被上述固定部固定, 上述线束在比被上述固定部固定的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弯曲而卡定于上述卡定部, 上述线束在产生有欲使其从被弯曲了的形态恢复到伸直了的形态的恢复力的状态下被卡定,上述恢复力的方向朝向与由上述立面部和上述顶面部形成的上述线束的卡定部位的开口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技术方案2所述的技术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线束的保持构造,其主旨在于,上述卡定部形成在底座部之上,该底座部形成为从上述托架的底面部具有规定高度。 技术方案3所述的技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线束的保持构造,其主旨在于, 上述托架呈框状,用于安装顶置控制台, 在上述内顶板上以与上述托架并列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容纳遮阳板的凹部, 上述线束的卡定部位的开口朝向车辆后方侧。 技术方案4所述的技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线束的保持构造,其主旨在于,在上述托架的外缘侧形成有沿着形成上述凹部的立壁延伸的外立面部,在上述外立面部的位于上述卡定部的外侧的侧方的部位形成有从该外立面部的上端切除而成的缺口部,上述托架以形成上述缺口部的底部的上表面和上述卡定部的上述顶面部的下表面平行的方式形成。 技术方案5所述的技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线束的保持构造,其主旨在于,上述卡定部的上述顶面部从上述立面部的上端侧朝向车辆后方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技术方案6所述的技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线束的保持构造,其主旨在于,上述固定部是粘合带、粘接剂或者捆扎带,并且配置在上述凹部上。 技术方案7所述的技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线束的保持构造,其主旨在于,上述卡定部的上述顶面部从上述立面部的上端侧朝向车辆后方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上述固定部是粘合带、粘接剂或者捆扎带,并且配置在上述凹部上。 技术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I的线束的保持构造,在内顶板上形成有开口,并具有沿着该开口的开口边缘延伸的形态的托架。另外,在内顶板上配置有被多个固定部固定并且被布设的线束。在托架上设有卡定部,该卡定部具有以从托架立起的方式延伸的立面部和从立面部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顶面部。在线束的末端部分具有连接端子,线束的比该连接端子靠基端侧的部分被固定部固定。另外,线束在比被固定部固定的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弯曲而卡定于卡定部。并且,线束在产生有欲使其从被弯曲了的形态恢复到伸直了的形态的恢复力的状态下被卡定。并且,该恢复力的方向朝向与由立面部和顶面部形成的线束的卡定部位的开口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本技术的线束的保持构造中,线束在产生有线束自身的恢复力的状态下卡定于简单结构的卡定部,因此,能够兼顾线束的可靠的卡定和容易拆卸。 在技术方案2的线束的保持构造中,卡定部形成在底座部之上,该底座部形成为从托架的底面部具有规定高度。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卡定部形成在规定高度的底座部上,成为在周围障碍物较少的状态,使线束的卡定和拆卸时的操作更容易。 在技术方案3的线束的保持构造中,托架呈框状,用于安装顶置控制台,在内顶板上以与托架并列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容纳遮阳板的凹部,线束的卡定部位的开口朝向车辆后方侧。这样,当线束的卡定部位的开口朝向后方侧时,能够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动作来插拔线束,因此操作性良好。 在技术方案4的线束的保持构造中,在托架的外缘侧形成有沿着形成凹部的立壁延伸的外立面部,在外立面部的位于卡定部的外侧的侧方的部位形成有从外立面部的上端切除而成的缺口部,托架以形成缺口部的底部的上表面和卡定部的顶面部的下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利用这样的结构,由于线束被缺口部引导,因此使线束相对于卡定部的卡定和拆卸时的操作变得更容易。另外,能够经由缺口部使线束以自然的状态轻松地卡定于卡定部。并且,能够利用托架的外立面部提高开口附近的内顶板的强度。 在技术方案5的线束的保持构造中,卡定部的顶面部从立面部的上端侧朝向车辆后方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线束更可靠地卡定于卡定部,并且容易拆卸。 在技术方案6的线束的保持构造中,固定部是粘合带、粘接剂或者捆扎带,并且配置在凹部上。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线束更可靠地卡定于卡定部,并且容易拆卸。 在技术方案7的线束的保持构造中,卡定部的顶面部从立面部的上端侧朝向车辆后方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固定部是粘合带、粘接剂或者捆扎带,并且配置在凹部上。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线束更可靠地卡定于卡定部,并且容易拆卸。 对于本技术,列举出本技术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参照所提及的多个附图并以如下详细的论述进一步进行说明,但同样的附图标记在附图中的几个图中表示同样的零件。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布设有实施例的线束的状态的内顶板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托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卡定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的保持构造,其是对内顶板中的线束进行保持的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顶板上形成有开口,并具有沿着该开口的开口边缘延伸的形态的托架,在上述内顶板上配置有被多个固定部固定并且被布设的上述线束,在上述托架上设有卡定部,该卡定部具有以从上述托架立起的方式延伸的立面部和从上述立面部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顶面部,在上述线束的末端部分具有连接端子,上述线束的比上述连接端子靠基端侧的部分被上述固定部固定,上述线束在比被上述固定部固定的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弯曲而卡定于上述卡定部,上述线束在产生有欲使其从被弯曲了的形态恢复到伸直了的形态的恢复力的状态下被卡定,上述恢复力的方向朝向与由上述立面部和上述顶面部形成的上述线束的卡定部位的开口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滨丈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