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条打出方法及其实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0028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从对向于轮毂的凸缘的轮辐孔所设置的轮辐打出装置向前述轮辐孔打出轮辐的轮辐打出方法,与对向于轮辐孔的喷嘴连接并在其打出方向上游侧放置轮辐收容室,此收容室为大致密封状态,令高压空气从该收容室上游端喷出,而从前述喷嘴打出轮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辐打出装置与轮毂的凸缘部的轮辐孔对向设置且向轮辐孔打出轮辐,它具有与轮辐孔对向的喷嘴,以及装有用于接入轮辐槽部的夹持座,在加压空气作用下可从喷嘴打出槽部所接入的轮辐。(*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轮辐插入轮毂的轮辐孔的轮辐打出方法及装置,即涉及一种使处于固定状态的轮毂间歇旋转,以实现可在轮毂停止时使轮辐孔与前述轮辐打出装置的轮辐推出方向一致并从前述打出装置推出(打出)轮辐的方法及装置,由于打出轮辐的推力为气压式,因而能圆滑地插入轮辐且可使插入轮辐所需的时间缩短。已有技术中,有一种将轮辐插入轮毂凸缘部的装置,其轴部成为水平姿势的状态支持轮毂,从而可插入各轮辐,这已被提案于日本专利特许公报昭58-500944号公报。上述装置与传统的利用自重的方式相比较,其优点为可对两边的凸缘部同时插入轮辐。如第14图所示,在该水平支持式的轮辐插入装置中,将轮毂(1)支持成水平,利用前述轮毂(1)两侧所设置的打出装置(2)将轮辐(S)从侧方插入轮毂(1)凸缘部(10a)、(10b)所形成的轮辐孔(11)、(12)。然后,将其插入方向以如图所示特别设定,使轮辐(S)从侧方插入。并且,前述各打出装置设计中对应轮辐孔的关系位置适宜时才进行操作。反复施行“定位→打出动作”,轮辐(S)即被自动地插入轮毂的轮辐孔。该轮辐打出装置(2)已被提案于日本专利利特许公报昭58-500991号公报。如第15图所示,该装置的喷嘴(N)与夹持座(C)构成一体,该夹持座(C)具有向上方开放的槽部(3),并使该槽部(3)具有向前端侧打出轮辐(S)的推进手段,使该槽部(3)可自由进退地装备于底座(B)。在此装置中,被槽部(3)所接入的轮辐(S)依靠所定的时效(timing)动作的前述推进手段,沿着槽部(3)从基端部被朝向前端的喷嘴(N)移动,并且,此时具有槽部(3)的夹持座被维持于相对底座(base)(B)前进一定冲程(stroke)的状态,槽部(3)内的轮辐(S)将以对向地接近于轮毂(1)凸缘部的轮辐孔的方式而自动插入前述轮辐孔。因此,每当轮辐孔与打出装置(2)被设定于定位状态而位于所定的关系位置,且轮辐(S)被接入夹持座(C)时,即反复进行前述动作,轮辐(S)最终能各自自动地被插入凸缘部的各个轮辐孔。然而,该以往装置存在着前述轮辐插入作业无法高速化的问题。如该图所示,这是因为从喷嘴(N)打出被槽部(3)所接入的轮辐(S)并推入轮辐孔所采用的推进手段,由收容于槽部(3)的槽部的移动体(20)及往复驱动该移动体(20)的驱动机构所构成,并由在一对皮带轮(pulley)之间卷绕皮带(21)的带轮装置及其驱动装置构成该驱动机构,也就是,由于移动体(20)沿着槽部移动,难以将该移动体(20)的移动高速化,并且必需使前述移动体(20)移动归位至起始位置才能将各部份置于起始状态,而该移动所花的时间将成为无功时间而浪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从对向于轮毂(1)凸缘部的轮辐孔所设置的轮辐打出装置向前述轮辐孔打出轮辐(S)的轮辐打出方法及装置,从而达到轮辐(S)打出动作的高速化。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术手段为,与对向于轮辐孔的喷嘴(N)连接并在其打出方向上游侧设置轮辐收容室,将轮辐(S)收容于该轮辐收容室,前述轮辐收容室为大致密封状态,令高压空气从该轮辐收容室上游喷出,藉此可从前述喷嘴(N)打出轮辐(S)。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手段具有如下作用轮辐(S)以适当步骤收容于轮辐收容室,然后加压空气从上游侧部喷至轮辐收容室。因此,轮辐(S)因该加压空气的喷出而被移送至喷嘴(N)开口端,由于此时的惯性力及前述空气压力使轮辐(S)被从喷嘴(N)打出而插入凸缘部的轮辐孔。此时,即使轮辐孔与轮辐(S)的前端稍有偏差,由于轮辐移动路径有振动宽容度(垂直于移动方向的宽容度),及由于加压空气的压送所授予的推力,轮辐(S)将发生配合前述振动宽容度的振动(垂直于移动方向的振动)。在此状态时也有空气压力所给予的轮辐移送推力,因此轮辐前端最终将被插入轮辐孔而到达所定位置。当上述动作完成时,各部即处于起始状态,可在轮毂定位完毕后迅即转入轮辐打出工程。本专利技术依据上述结构的特有效果如下因为利用空气压力压送轮辐(S),因此轮辐(S)的移送速度高于以往以机械方法往复驱动的方式。又因为在轮辐(S)打出完毕后不需要移动轮辐推进手段使其归位于起始,因此可缩短轮辐(S)打出动作所需的时间。因为轮辐(S)是利用振动与压送力引导至轮辐孔,因此即使轮辐孔与轮辐(S)的移送轨迹有偏差,也能准确地推入轮辐(S)。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2中是实施上述权利要求1方法的装置,在与轮壳(1)凸缘部的轮辐孔对向的位置设有向前述轮辐孔打出轮辐(S)的轮辐打出装置,它具有一对向于轮辐孔的喷嘴(N)以及一装备有用于接入轮辐(S)的槽部(3)的夹持座(C),从而可从前述喷嘴(N)打出前述槽部(3)所接入的轮辐(S)。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为,设置一加压空气控制装置(50),由一可自由开闭的盖板(30)闭塞前述槽部(3),设一盖板驱动装置于接入轮辐(S)时开放前述盖板(30)且于推入轮辐时闭塞,在前述槽部(3)后部域设一加压空气喷出口31,在轮辐(S)被接入前述槽部(3)且盖板(30)被闭锁时令加压空气从喷出口(31)喷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手段具有如下作用当轮辐(S)被接入夹持座(C)的槽部(3),盖板驱动装置即动作而使盖板(30)闭塞前述槽部(3)的开放部,加压空气即在此状态下根据加压空气控制手段(50)的输出信号从喷出口(31)喷出。此时,由于槽部(3)内呈密闭状态,因此轮辐(S)将由前述喷出的加压空气移送至喷嘴(N)的开放口侧。各部份于该移送完毕后即恢复起始状态,盖板(30)由于盖板驱动装置的动作而开放,加压空气即根据加压空气控制手段(50)的输出信号停止从喷出口(31)喷出。然后,打出装置(2)与轮毂(1)的轮辐孔之间重新处于定位状态,并重复前述轮辐打出动作。由于夹持座(C)的槽部(3)与轮辐(S)之间具有为该轮辐(S)的移动宽容度所设置的间隙,因此轮辐(S)在依靠加压空气压移送之时将发生振动。从而,即使在轮辐孔与轮辐(S)的移送轨迹之间有偏差时,轮辐(S)也能依靠该振动及压送力而引导至轮辐孔。本专利技术具有与上述权利要求1同样的效果,并具有可圆滑实施权利要求1的方法的优点。与上述以往装置具体比较,由于轮辐(S)打出完毕后,只需停止从喷出口(31)喷出加压空气并开放盖板(30)而已,因此使各部份恢复起始状态所需的时间等于移动前述盖板(30)使其归位所需的时间,与以往的将移动体移动相当于轮辐长度的距离使其归位的方式相比,可大幅度缩短上述所需时间。权利要求3中的设在与轮毂(1)的凸缘部的轮辐孔对向的位置且向前述轮辐孔打出轮辐(S)的轮辐打出装置,具有一对向于轮辐孔的喷嘴(N)及配设于前述喷嘴的打出方向上游侧的轮辐保持部,可从前述喷嘴(N)打出前述轮辐保持部所保持的轮辐(S),可达到与上述权利要求2同样的目的。其具体技术手段为,隔一定间隔与喷嘴(N)呈对向的位置设置加压空气的喷出口(31),上述轮辐保持部配设于间歇旋转体的外周缘或其近旁且平行于旋转体轴线的通孔(71)或槽部(3),在前述间歇旋转体的旋转圆周上以一定的节距配设数个前述轮辐保持部,并使上述间歇旋转体的长度为可刚好插入上述喷出口(31)与喷嘴(N)之间且可收容轮辐(S)整体的长度,使轮辐保持部在移动轨迹的特定停止点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辐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对向于轮毂(1)的凸缘部的轮辐孔所设置的轮辐打出装置向上述轮辐孔打出轮辐(S),与对向至轮辐孔的喷嘴(N)连接并在其打出方向上游侧设置轮辐收容室,将轮辐(S)收容至该轮辐收容室,使上述轮辐收容室为大致密封状态,令高压空气从该轮辐收容室的上游端喷出,以此而可从上述喷嘴(N)打出轮辐(S)。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菱川敬明
申请(专利权)人:新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