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存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防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92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止汽车打滑的防滑器,由防滑爪装置、控制机构、支承板所组成。其特征是:至少4只以上防滑爪装置均匀地固定在支承板的周围。支承板固定在驱动轮旁,防滑器控制机构安装在靠近驱动轮边的车厢底板下面,防滑器可以在行驶中打开防滑,遇到等级路面时,也可收回待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使用方便,无需经常装拆,能在较大速度下行驶,优于防滑链和低气压胎。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越野”性能,尤其适合我国三北地区和高寒地带使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行走系统。即是一种利用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和摩擦系数的瞬间变化,增大摩擦力,从而达到防滑目的的汽车防滑器。目前,汽车在运行中,一遇泥淋、松软路面,冰雪道路、沙漠地带,轮子容易打滑,无法行走。对于小面积的泥淋、松软路面,人们采取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地面垫上草木、石块,使汽车正常行走。但路面较长就难办了,对于冬天路面有冰雪覆盖,则采用防滑链解决。但使用防滑链后,车辆行驶速度低,每小时只能行30公里,装拆麻烦,可靠性也差。特别是行进到水泥、沥青路面上时,容易损坏路面。对于沙漠地带,人们采用低气压胎办法解决。但是它也存在着行驶速度低的问题,无法解决。为了运输的方便,为了人身财产的安全,人们急需一种能适应各种路面行走的汽车防滑器。汽车行驶打滑,主要是轮胎与地面之间摩擦系数小,驱动力不能克服汽车的惯性力所致。根据F驱=N正的原理,如能增大摩擦系数,在N正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则F驱也增大。当F驱大于车辆本身的惯性力时,汽车就前进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摩擦原理,设计出一种适用的汽车防滑器。它能使驾驶员在行驶途中遇到泥淋、冰雪、沙漠等路面时,按动仪表台上的启动按钮,不需停车,即能打开防滑器,摆脱打滑困境,继续行驶。迁到等级路面时,也不需停车,只要按动按钮,即能收拢防滑器,进行正常行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防滑爪装置,将其若干数量,至少4只均匀地固定于支承板的周围,支承板则固定在汽车驱动轮旁。能自动打开与收拢防滑爪的控制机构,则安装在靠近驱动轮转动时的防滑爪装置处。该防滑爪装置由防滑爪、支承杆、套筒、扭簧、扭簧定位柱、压簧、弹簧片所组成。防滑爪的断面形状为长方形、也可为三角形、正方形或不规则的多棱形。固定在支承杆的上端。支承杆的下端插入套筒内,在套筒的内底与支承杆的下端之间装有使防滑爪与支承杆保持向外伸出趋势的压簧。在套筒的外侧对称地固定着两只能使防滑爪保持收缩状态的弹簧片。此外还在套筒的外侧固定有一根扭簧定位柱。扭簧套在支承杆的上端,一头与防滑爪固定,另一头套在扭簧定位柱上。扭簧能使打开后的防滑爪转动一定的角度,自动放到与轮胎轴线平行的轮胎外园上,与轮胎一起转动而防滑。支承板是一块园板或多棱板,由于中间有一个大孔,因此成环状板,在环状板的中间有若干只螺栓孔。防滑爪装置的控制可以实行电控,也可实行液控,还可以实行拉索控制。电控制机构由支架、压板、连杆、拉杆、电磁铁所组成。支架安装在靠近汽车驱动轮与防滑爪装置的车箱底板上,电磁铁安装在支架上或车箱底板上。电磁铁连接拉杆、拉杆再与两根连杆活动连接,连杆再分别与支架、压板活动连接。压板与支架也成活动连接。电磁铁的运动,带动压板靠近或离开防滑爪装置,从而完成防滑爪打开或收回动作。压板是一块梯形板,在板的中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凸块,在压板的梯形上底一端有一根小柱。液压控制机构由油泵、油缸、油箱、活塞、油管、支架、拉杆、连杆、压板等组成。油泵安装于驾驶室。油缸、油箱安装于支架上。活塞安装于油缸内,并与拉杆连接。拉杆再与两个连杆活动连接。连杆再分别与支架和压板活动连接。支架与压板之间也成活动连接。拉索控制机构由棘轮棘爪、拉索、拉索换向座、连杆、支架、压板、拉簧等组成。棘轮棘爪安装于驾驶室,拉索换向座安装于支架上,拉索一端与棘轮棘爪连接,另一端通过拉索换向座与两连杆连接。连杆再分别与支架和压板活动连接。支架与压板之间也成活动连接。同时支架与压板之间还有拉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防滑爪装置还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即是由长度为支承杆2至3倍的防滑爪固定在支承杆的一头端部,在靠近防滑爪的支承杆部位有一个限位台阶。套筒为一个直通的园筒体,支承杆的另一头穿过套筒,在其端部有限位块,在限位块与套筒之间的支承杆上套有回位的压缩弹簧。控制机构有电磁铁,推杆和楔块。防滑爪装置安装在支承板上,控制机构安装在驱动轮的桥壳下。通过电磁铁推动推杆,从而推动楔块,最后使支承杆和防滑爪沿轮胎的半径方向伸出,直接插入地面而防滑,反之,则防滑爪复位。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防滑爪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3是弹簧片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5是半爪打开时的示意图;图6是半爪收拢时的示意图;图7是电控制机构原理图;图8是压板示意图;图9是图8的侧视图;图10是液压控制机构示意图;图11是拉索控制机构示意图;图12是防滑爪直接插入路面的防滑爪装置结构和由电磁铁、推杆、楔块组成的控制机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图1中防滑爪装置中的防滑爪(1)的断面为长方形,也可为三角形、正方形或不规则的多棱形,焊接在支承杆(2)的顶部。防滑爪(1)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尼龙及其它材料。扭簧(3)套在支承杆(2)的上部,一端固定在防滑爪(1)上,另一端套在扭簧定位柱(4)上,扭簧(3)可沿扭簧定位柱(4)上下滑动。并能使打开后的防滑爪(11)转动一定角度,与轮胎轴线平行,放在胎的外园上,与轮胎一起运动。扭簧定位柱(4)固定在套筒(5)的外侧面。套筒(6)是一个底端封闭的园筒,靠近封闭端的侧面,有一只放气兼注油孔(8)。支承杆(2)的下端,装在套筒(5)的里面,支承杆(2)的下端与套筒(5)的内底之间,装有一根压缩弹簧(6),使支承杆(2)始终有向套筒(5)外运动的趋势。在套筒(5)的外侧面,还对称地固定有两只弹簧片(7)(见图2、图3、图4),由图可知弹簧片(7)能够将收拢后的防滑爪(1)卡紧,使其保持收缩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支承板(9)是一个多边形的板,中间有一个大园孔。在支承板(9)上还有若干个均布的与轮胎螺栓相对应的螺栓孔。在支承板(9)的周围,均匀地固定有若干个防滑爪装置,根据轮胎的大小状况,支承板上的防滑爪装置数量不等。轮胎大,则防滑爪装置多,反之则少,但最少不得少于4个。支承板(9)固定在驱动轮的旁边,用轮胎螺栓、螺母与轮辐紧固在一起,对于双驱动轮的,则可以将支承板(9)固定在两轮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操纵机构实行电控制。如图7所示控制机构由支架(11)、电磁铁(12)、拉杆(13)、连杆(14)和(15)、压板(16)等组成。支架(11)用角铁做成的,安装在靠近驱动轮和防滑爪装置旁边的汽车车厢(19)的底板上。电磁铁(12)固定在支架(11)上,也可固定在车箱(19)的底板上。拉杆(13)一端与电磁铁(12)连接,另一端则与连杆(14)和(15)活动连接。连杆(14)和(15)再分别与支架(11)和压板(16)活动连接。压板(16)与支架(11)也成活动连接。如图8、图9所示。压板(16)呈梯形,梯形的两个侧面(20)和(21)可以打开弹簧片(7)。梯形的中间焊接有一个三角形的凸块(17)。梯形的上底一端有一小柱(18)。电磁铁(12)的往复运动,带动拉杆(13)和连杆(14)与(15)运动,从而带动压板(16)张开或收拢。当压板(16)张开时,小柱(18)则随压板(16)张开而逐渐靠近防滑爪(1),在车轮转到一定角度后,使防滑爪(1)也转动一定角度并与轮胎基本平行。接着三角形凸块(17)把防滑爪(1)压向车轮中心。当压入一定距离后让弹簧片(7)收拢卡紧,使防滑爪(1)呈收缩状态。当车轮继续转动到下一个防滑爪(1)时,下一防滑爪(1)同样被转动、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汽车打滑的防滑器,其特征是:由防滑爪装置、控制机构、支承板(9)所组成;均匀地固定在支承板(9)周围的防滑爪装置至少有4只以上,支承板(9)固定在汽车驱动轮旁,控制机构安装在靠近驱动轮转动时的防滑爪装置旁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存陈云龙李长富史君昭米志文金永祥朱中明陈友国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