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耕作机发动机卧式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8764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耕作机发动机卧式支撑结构,两根左右平行的主管(1)对称布置,在两根主管(1)的前端之间设有横梁(1a),两根主管(1)的中部之间设置有托板(5),该托板(5)的端部与对应主管(1)的管身焊接固定,发动机(8)支撑在托板(5)上,发动机(8)的底部通过四颗按矩形分布的螺栓与托板(5)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骨架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便于发动机、螺杆传动箱、后轮等布置,有利于微型耕作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发动机采用卧式发动机,不仅选择余地大,能进一步减小微型耕作机体积,而且发动机安装牢固、可靠,平稳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耕作机发动机卧式支撑结构,两根左右平行的主管(1)对称布置,在两根主管(1)的前端之间设有横梁(1a),两根主管(1)的中部之间设置有托板(5),该托板(5)的端部与对应主管(1)的管身焊接固定,发动机(8)支撑在托板(5)上,发动机(8)的底部通过四颗按矩形分布的螺栓与托板(5)相固定。本技术骨架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便于发动机、螺杆传动箱、后轮等布置,有利于微型耕作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发动机采用卧式发动机,不仅选择余地大,能进一步减小微型耕作机体积,而且发动机安装牢固、可靠,平稳性好。【专利说明】微型耕作机发动机卧式支撑结构
本技术属于微型耕作机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微型耕作机上的发动机卧式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微型耕作机是新时代的农业用具,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配上相应机具可进行抽水、发电、喷药、喷淋等作业,还可牵引拖挂车进行短途运输。微型耕作机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在田间自由行驶,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为农民在农忙季节节省了大量时间。 骨架是微型耕作机上的重要部件,用于布置动力总成、耕刀、手把等部件。现有的微型耕作机骨架不仅结构复杂、加工制作困难、生产成本高,而且占用空间大,会增大整个微型耕作机的体积,不利于微型耕作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微型耕作机上的动力总成通常选用的是立式发动机,一方面立式发动机的种类较少,不便于微型耕作机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动力;另一方面,立式发动机在骨架上占用空间较大,也会增大整个微型耕作机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的微型耕作机发动机卧式支撑结构。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型耕作机发动机卧式支撑结构,包括发动机 (8)和骨架,所述骨架具有主管(I),两根左右平行的主管(I)对称布置,在两根主管(I)的前端之间设有横梁(Ia),该横梁(Ia)的端部与对应主管(I)的管身搭接固定,在两根主管 (I)的中部之间设置有托板(5),该托板(5)的端部与对应主管(I)的管身焊接固定,所述发动机(8)支撑在托板(5)上,发动机(8)的输出轴水平向后伸出,发动机(8)的底部通过四颗按矩形分布的螺栓与托板(5)相固定; 在每根主管(I)的后端均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手把座上安装孔(Ib),并在每根主管 (I)后部的下方均设置有立管(2),所述立管(2)的上端与对应侧主管(I)的底部焊接固定,在立管(2)的中部开设螺杆传动箱后安装孔(2a),立管(2)的下端开设手把座下安装孔(2b),在每根立管(2)的后方均设有第一斜管(3)和第二斜管(4),第一斜管(3)前高后低倾斜布置,第一斜管(3)的上端与对应侧主管(I)的底部焊接固定,在左右两根第一斜管 (3)之间设有横管¢),第一斜管(3)的下端与横管¢)的端部相固定,所述第二斜管(4)前低后高倾斜设置,第二斜管(4)的前端焊接于对应侧立管(2)的下端,第二斜管(4)的后端焊接在横管(6)的端部,在所述第一斜管(3)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后轮安装孔(3a),第二斜管(4)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后轮安装孔(4a),同一侧第一后轮安装孔(3a)到横管(6)的距离与第二后轮安装孔(4a)到横管(6)的距离相等。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整个骨架造型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不仅易于加工制作,而且有利于微型耕作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构成骨架的各相邻管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的牢靠性好。横梁一方面能够增强两根主管之间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横梁可用于悬吊安装螺杆传动箱的前支架,使螺杆传动箱在骨架上布置容易,安装牢靠。发动机的输出轴水平向后伸出,即发动机为卧式发动机,不仅种类多,便于微耕机选择的余地大,而且占用空间小,有利于缩小微耕机的体积。发动机的底部由托板支撑,托板两端焊接于主管上,支撑发动机的稳定性好;发动机通过四颗按矩形分布的螺栓与托板连接,既牢固又可靠。 在主管后端开设的手把座上安装孔和立管下端开设的手把座下安装孔用来安装手把座,使其安装便捷、牢靠;在立管的中部开设螺杆传动箱后安装孔是用作螺杆传动箱的后安装点,使螺杆传动箱布置于主管前部的下方,有效利用了主管前部下方的空间。第一斜管中部开设的第一后轮安装孔和第二斜管中部开设的第二后轮安装孔是供后轮选择的定位孔,后轮总成通过销子与横管的端部铰接,当后轮总成的紧固点通过螺栓与第一后轮安装孔连接时,后轮处于放下状态,此时微型耕作机可将前端翘起,以后轮为支撑进行行走,不仅行走便捷,而且省去了拆卸耕刀的麻烦;当松开螺栓,使后轮总成旋转一定角度,再将后轮总成的紧固点通过螺栓与第二后轮安装孔连接时,后轮处于收起状态,此时可进行耕作作业,并且后轮不会对耕作造成任何不利影响。本技术为后轮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安装点,使后轮装配简单,并且切换状态操作方便、快捷,从而大大提高了微型耕作机使用的便捷性。 为了便于安装发动机并调节位置,所述托板(5)为矩形平板结构,在托板(5)上按矩形分布有四个条形孔(5a),螺栓穿过该条形孔(5a)以及发动机(8)上的装配孔,将发动机(8)和托板(5)固定在一起。 在所述横管¢)中部的正后方设置定位套(7),该定位套(7)焊接在横管(6)上,并在定位套(7)中穿设阻力棒(9),该阻力棒(9)由定位套(7)上径向穿设的螺钉顶紧。以上结构阻力棒安装方便,牢固可靠,并且通过松开螺钉可以调节阻力棒的高度位置,操作非常简便。 有益效果:本技术骨架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便于发动机、螺杆传动箱、后轮等布置,有利于微型耕作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发动机采用卧式发动机,不仅选择余地大,能进一步减小微型耕作机体积,而且发动机安装牢固、可靠,平稳性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拆除发动机后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拆除发动机后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骨架由主管1、立管2、第一斜管3、第二斜管4、托板5、横管6和定位套7等组成。其中,两根左右平行的主管I对称布置,左右两边的主管I可以是两根独立的直管,也可以是一根圆管弯折后形成的两段。在两根主管I的前端之间设有横梁la,该横梁Ia的端部与对应主管I的管身搭接固定,横梁Ia用于悬吊安装螺杆传动箱的前支架。在两根主管I的中部之间设置有托板5,该托板5为矩形平板结构,托板5的端部与主管I对应水平段的管身相搭接,并通过焊接固定。在托板5上按矩形分布有四个条形孔5a,托板5的前边和后边均向下弯折,形成翻边。 如图1、图2所不,在托板5的上方设置发动机8,该发动机8由托板5支撑,发动机8的输出轴水平向后伸出。螺栓穿过托板5上的条形孔5a以及发动机8底部的装配孔,将发动机8和托板5固定在一起。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每根主管I的后端均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手把座上安装孔Ib,并在每根主管I后部的下方均设置有立管2,左右两边的立管2相对称。所述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耕作机发动机卧式支撑结构,包括发动机(8)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具有主管(1),两根左右平行的主管(1)对称布置,在两根主管(1)的前端之间设有横梁(1a),该横梁(1a)的端部与对应主管(1)的管身搭接固定,在两根主管(1)的中部之间设置有托板(5),该托板(5)的端部与对应主管(1)的管身焊接固定,所述发动机(8)支撑在托板(5)上,发动机(8)的输出轴水平向后伸出,发动机(8)的底部通过四颗按矩形分布的螺栓与托板(5)相固定;在每根主管(1)的后端均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手把座上安装孔(1b),并在每根主管(1)后部的下方均设置有立管(2),所述立管(2)的上端与对应侧主管(1)的底部焊接固定,在立管(2)的中部开设螺杆传动箱后安装孔(2a),立管(2)的下端开设手把座下安装孔(2b),在每根立管(2)的后方均设有第一斜管(3)和第二斜管(4),第一斜管(3)前高后低倾斜布置,第一斜管(3)的上端与对应侧主管(1)的底部焊接固定,在左右两根第一斜管(3)之间设有横管(6),第一斜管(3)的下端与横管(6)的端部相固定,所述第二斜管(4)前低后高倾斜设置,第二斜管(4)的前端焊接于对应侧立管(2)的下端,第二斜管(4)的后端焊接在横管(6)的端部,在所述第一斜管(3)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后轮安装孔(3a),第二斜管(4)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后轮安装孔(4a),同一侧第一后轮安装孔(3a)到横管(6)的距离与第二后轮安装孔(4a)到横管(6)的距离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海波向安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嘉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