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7828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安装有工位支架,工位支架由一根上横梁和两根侧杆构成,底座的上表面中部还安装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上固接有两根竖杆,液压装置位于工位支架的内侧,液压装置上的两根竖杆与下夹头固接,工位支架的上横梁内侧安装有上夹头,下夹头与上夹头的中心点连线与底座的水平表面相垂直,上夹头与下夹头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控制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通过液压装置和电流控制器的设置,可有效解决现有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可控性差、操作复杂、精确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安装有工位支架,工位支架由一根上横梁和两根侧杆构成,底座的上表面中部还安装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上固接有两根竖杆,液压装置位于工位支架的内侧,液压装置上的两根竖杆与下夹头固接,工位支架的上横梁内侧安装有上夹头,下夹头与上夹头的中心点连线与底座的水平表面相垂直,上夹头与下夹头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控制器相连。本技术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通过液压装置和电流控制器的设置,可有效解决现有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可控性差、操作复杂、精确性差的问题。【专利说明】—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
本技术属于金属材料精整加工设备
,涉及一种金属材料棒材矫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
技术介绍
矫直是金属材料棒材精整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立式电热张力矫直在矫直过程中金属材料棒材的张力与重力保持在同一方向,避免了材料自重对矫直产生的影响,提高了材料的直线度,因此立式电热张力矫直普遍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然而传统的立式电热矫直设备结构简单,张力采用配重的方式,其可控性较差,且通电加热电流和通电时间需人工手动控制,不仅操作不便,精确性也较差。因此,能够精确控制的立式电热矫直装置的设计开发成为金属材料棒材矫直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解决现有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可控性差、操作复杂、精确性差的问题。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安装有工位支架,工位支架由一根上横梁和两根侧杆构成,底座的上表面中部还安装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上固接有两根竖杆,液压装置位于工位支架的内侧,液压装置上的两根竖杆与下夹头固接,工位支架的上横梁内侧安装有上夹头,下夹头与上夹头的中心点连线与底座的水平表面相垂直,上夹头与下夹头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控制器相连。 本技术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的特点还在于: 上夹头与下夹头可夹持的棒材直径范围为Φ6?Φ20πιπι。 液压装置的配重范围为20?500kg。 电流控制器的电流调节范围为O?2000A。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通过液压装置和电流控制器的设置,可有效解决现有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可控性差、操作复杂、精确性差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的多工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位支架,2.上夹头,3.导线,4.下夹头,5.电流控制器,6.液压装置, 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7,底座7上表面安装有工位支架1,工位支架I由一根上横梁和两根侧杆构成,底座7的上表面中部还安装有液压装置6,液压装置6上固接有两根竖杆,液压装置6位于工位支架I的内侧,液压装置6上的两根竖杆与下夹头4固接,工位支架I的上横梁内侧安装有上夹头2,下夹头4与上夹头2的中心点连线与底座7的水平表面相垂直,上夹头2与下夹头4分别通过导线3与电流控制器5相连。 该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中液压装置6用来调节矫直所需配重大小,配重范围20?500kg ;电流控制器5用来调节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其电流调节范围为O?2000A ;上夹头2和下夹头4可夹持的棒材直径范围为Φ6?Φ20πιπι。 该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使用时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待矫直棒材的上端伸入上夹头2中,上夹头2自动夹紧; 2、调节下夹头4的垂直位置,将棒材的下端伸入下夹头4中,下夹头4自动夹紧; 3、调节液压装置6到所需的配重大小; 4、打开电流控制器5,设定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并通电,开始电热矫直; 5、矫直后,关闭电流控制器5,并关闭液压装置6 ; 6、打开下夹头4,再打开上夹头2,取出经过矫直后的棒材。 实施例1,用该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对经过扒皮后的Φ 1mm TC4钛合金棒材进行立式电热矫直处理,打开上夹头2,将待矫直的ΦΙΟι?πι TC4钛合金棒材伸入上夹头2,上夹头2自动夹紧;调节下夹头4的垂直位置,将该棒材的下端伸入下夹头4中,下夹头4自动夹紧;调节液压装置6设定液压配重200kg;打开电流控制器5,设定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分别为1500A和30s,并通电开始电热矫直;矫直后,关闭电流控制器5,并关闭液压装置6 ;打开下夹头4,再打开上夹头2,取出经过矫直后的棒材,经测量,矫直后的ΦΙΟπιπι TC4钛合金棒材直线度达到0.3mm/m。 实施例2,用该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对经过扒皮后的Φ 16mm TB9钛合金棒材进行立式电热矫直处理,打开上夹头2,将待矫直的C>16mm TB9钛合金棒材伸入上夹头2,上夹头2自动夹紧;调节下夹头4的垂直位置,将该棒材的下端伸入下夹头4中,下夹头4自动夹紧;调节液压装置6设定液压配重300kg ;打开电流控制器5,设定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分别为1800A和450s,并通电开始电热矫直;矫直后,关闭电流控制器5,并关闭液压装置6 ;打开下夹头4,再打开上夹头2,取出经过矫直后的棒材,经测量,矫直后的Φ 16mm TB9钛合金棒材直线度达到0.25mm/m。 该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棒材的立式电热矫直。 该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还可像如图2所示那样实现多工位组合安装,由单人多工位作业操作,大大提高矫直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7),底座(7)上表面安装有工位支架(I),工位支架(I)由一根上横梁和两根侧杆构成,所述底座(7)的上表面中部还安装有液压装置出),液压装置(6)上固接有两根竖杆,液压装置(6)位于工位支架(I)的内侧,液压装置(6)上的两根竖杆与下夹头(4)固接,工位支架(I)的上横梁内侧安装有上夹头(2),所述下夹头(4)与上夹头(2)的中心点连线与底座(7)的水平表面相垂直,所述上夹头(2)与下夹头(4)分别通过导线(3)与电流控制器(5)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头(2)与下夹头(4)可夹持的棒材直径范围为Φ6?Φ20_。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装置(6)的配重范围为20?500kg。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器(5)的电流调节范围为O?2000A。【文档编号】B21D3/12GK203991791SQ201420442829【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7日 【专利技术者】王海, 李雷, 石金虎, 魏芬绒, 李雪萍, 樊亚军, 陈志宏 申请人:西安赛特思迈钛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量可控立式电热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7),底座(7)上表面安装有工位支架(1),工位支架(1)由一根上横梁和两根侧杆构成,所述底座(7)的上表面中部还安装有液压装置(6),液压装置(6)上固接有两根竖杆,液压装置(6)位于工位支架(1)的内侧,液压装置(6)上的两根竖杆与下夹头(4)固接,工位支架(1)的上横梁内侧安装有上夹头(2),所述下夹头(4)与上夹头(2)的中心点连线与底座(7)的水平表面相垂直,所述上夹头(2)与下夹头(4)分别通过导线(3)与电流控制器(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李雷石金虎魏芬绒李雪萍樊亚军陈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赛特思迈钛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