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茶精制加工设备,具体包括本身路装置:同质拼配装置经气力输送设备与烘干整形机连接后与双层滚筒圆筛机连接,双层滚筒圆筛机与色选机连接后再与双层滚筒圆筛机连接,双层滚筒圆筛机后依次连接有两级抖筛机、平面圆筛机、风选机;茶头路装置:切茶机经双层滚筒圆筛机连接后与抖筛机连接,抖筛机后依次连接有两级平面圆筛机、风选机;轻身路装置:打茶机与抖筛机连接,抖筛机后依次连接有平面圆筛机、风选机;筋梗路装置:平面圆筛机依次与风选机、色选机、云堆机连接;下身路装置:粉碎机依次与平面圆筛机、风选机、静电拣梗机连接。该设备采用全联装,可完整实现流水线作业,所得产品可得7个花色。(*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红茶精制加工设备,具体包括本身路装置:同质拼配装置经气力输送设备与烘干整形机连接后与双层滚筒圆筛机连接,双层滚筒圆筛机与色选机连接后再与双层滚筒圆筛机连接,双层滚筒圆筛机后依次连接有两级抖筛机、平面圆筛机、风选机;茶头路装置:切茶机经双层滚筒圆筛机连接后与抖筛机连接,抖筛机后依次连接有两级平面圆筛机、风选机;轻身路装置:打茶机与抖筛机连接,抖筛机后依次连接有平面圆筛机、风选机;筋梗路装置:平面圆筛机依次与风选机、色选机、云堆机连接;下身路装置:粉碎机依次与平面圆筛机、风选机、静电拣梗机连接。该设备采用全联装,可完整实现流水线作业,所得产品可得7个花色。【专利说明】一种红茶精制加工的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红茶精制加工新设备。
技术介绍
我国的红茶是世界红茶的鼻祖,有着较为辉煌的历史,红茶的精制出口产业也一直是我国红茶的主导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红茶在国际上逐步丧失了的竞争优势,出口量逐年萎缩,从1989年出口 10.34万吨,到目前每年在3至4万吨之间徘徊,而在国际出口茶叶市场上,红茶占到了 90%份额,红茶精制加工出口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现有工夫红茶精制加工工艺已沿用数十年,主要分四路进行,各路所得头尾的副茶,用单独作业机处理,各类工艺程度如下: 本身路:毛茶一干燥一滚筒园筛(打毛筛)一抖筛(分粗细)一平筛(分长短)一风选(分轻重)一分号机拣一分号手拣(去梗杂)一干燥一(清风)一分号入库待拼(10个以上半成品); 长身路:滚筒圆筛筛尾、抖头一切碎一抖筛一平筛一风选一拣剔一干燥一分号入库待拼(10个以上半成品); 圆身路:抖头、撩筛头一平圆筛一风选一拣剔一干燥一分号入库待拼(10个以上半成品); 轻身路:各风选机次子口一拣剔一干燥一分号入库待拼(10个左右半成品)(摘自《茶叶加工》化学工业出版社,3.4.1.2章介绍) 该工艺主要基于五六十年代的机械设备条件所设立,由于当时设备条件不足,原料中的茶梗及其它夹杂物主要通过机拣和手拣进行剔除。但机拣只能去除部分的茶梗类物质,对于其它夹杂物都无能为力。而手拣过程是整个工艺中最繁琐、耗时最长,用人最多、占地最大的环节,因此传统工艺中的其它各个环节的操作上都会倾向于便于机拣和手拣,整个工序基本采用单机操作,小批量投料,小批量分类回收半成品,最终导致整个工艺会有数十个花色的半成品出来,占用仓库面积大,管理操作不方便,易出差错,加工流转方式落后,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占用仓库大。 近年来色选机的引用虽然逐步取代了人工手拣,但整体工艺并没有因此变化。只是简单的将手拣环节替换成了色选,色选机采用单机作业,并不能发挥色选机高效率优势,导致现有红茶工艺仍然存在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的问题,加工过程不便于标准化管理,难于实现全联装和自动化控制。整体生产效率低下,设备集中度低,不便于集中除尘,生产规模受限,产品品质不稳定。 特别是现如今,茶园机械较为普及,大宗红茶原料多用机械采摘,原料相较过去更加粗老、梗多、老嫩不均,使红茶传统工艺精制加工处理更为复杂,多数情况下经过传统工艺加工后还需单机反复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在红茶精制加工设备,改变了传统工艺为便于手拣而采用单机操作,小批量投料,小批量分类取料的操作方式。 一种红茶精制加工设备,包括本身路装置、茶头路装置、轻身路装置、筋梗路装置、下身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本身路装置:同质拼配装置13经气力输送设备8与新型烘干整形机7连接后与双层滚筒圆筛机1-1连接,双层滚筒圆筛机1-1与色选机2-1连接后再与双层滚筒圆筛机1-2连接,双层滚筒圆筛机1-2后依次连接有抖筛机3-1、平面圆筛机4-1、风选机5-1、平面圆筛机4-2、风选机5-2连接后再与云堆机6-1连接; 茶头路装置:切茶机9-2经双层滚筒圆筛机1-3连接后与抖筛机3-2连接,抖筛机3~2后依次连接有平面圆筛机4_3、风选机5_3、平面圆筛机4_4、风选机5_4、z?堆机6_2 ; 轻身路装置:打茶机10与抖筛机3-3连接,抖筛机3-3后依次连接有平面圆筛机 4-5、风选机5-5、云堆机6-3; 筋梗路装置:平面圆筛机4-6与风选机5-6连接,风选机5-6后依次连接有色选机 2-2、云堆机6-4; 下身路装置:粉碎机11与平面圆筛机4-7连接,平面圆筛机4-7后依次连接有风选机5-7、静电拣梗机12。 所述的双层滚筒圆筛机1-2与切茶机9-1连接后再与双层滚筒圆筛机1-2连接。 所述的双层滚筒圆筛机1-1、平面圆筛机4-1、平面圆筛机4-5的出口经线路管道与平面圆筛机4-7连接。 双层滚筒圆筛机1-2、抖筛机3_1、平面圆筛机4_1、双层滚筒圆筛机1-3、抖筛机 3-2、平面圆筛机4-3经线路管道汇合连接后,再与切茶机9-2连接。 所述的风选机5-1、风选机5-2、风选机5-3、风选机5_4经线路管道汇合连接后,再与抖筛机1_3连接;风选机5-1、风选机5-2、风选机5-3、风选机5_4、风选机5_5、风选机 5-6经线路管道汇合连接后,再与粉碎机11连接。 抖筛机3-3经线路管道与打茶机10连接;风选机5-6经线路管道与平面圆筛机连接;平面圆筛机4-7经线路管道与平面圆筛机4-6连接。 风选机5_1、风选机5_2、风选机5_3、风选机5_4、风选机5_5、风选机5_6设置有单片叶出口;风选机5-1、风选机5-2、风选机5-3、风选机5-4、风选机5-6设置有子口茶出口。 双层滚筒圆筛机1-2、抖筛机3_1、平面圆筛机4_1、双层滚筒圆筛机1-3、抖筛机 3-2、平面圆筛机4-3设置有茶头出口。 双层滚筒圆筛机1-1、平面圆筛机4-1、平面圆筛机4-5的出口设置有16孔茶叶出口 ;双层滚筒圆筛机1-1还设置有4孔茶头出口 ;平面圆筛机4-7出口设置有12孔茶叶出□。 采用上述红茶精制红茶精制新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本身路:毛茶一同质拼配一气力输送一补火滚条一双层滚筒圆筛一色选一复双层滚筒圆筛一抖筛一平面圆筛一风选一复平面圆筛一复风选一匀堆一I个半成品,该步骤中从双层滚筒圆筛机可分离出4孔茶头,茶头及16孔茶叶,复双层滚筒圆筛、抖筛、平面圆筛分离出茶头,平面圆筛还可分离出16孔以下茶叶,风选和复风选可分离出子口茶及单片; 茶头路:本身路中经双层滚筒圆筛分离出的茶头、抖筛分离出的茶头、平面圆筛分离出的茶头一切茶一双层滚筒圆筛一抖筛一平面圆筛一风选一复平面圆筛一复风选一匀堆一I个半成品,该步骤中双层滚筒圆筛分离出的茶头、抖筛分离出的茶头、平面圆筛分离出的茶头再一次进入切茶机,风选和复风选可分离出子口茶及单片; 轻身路:本身路中双层滚筒圆筛机可分离出4孔茶头经色选后一打茶一抖筛一平面圆筛一风选一匀堆一I个半成品,该步骤中,平面圆筛可分离出16孔以下茶叶,风选可分离出单片; 筋梗路:本身路中双层滚筒圆筛及平面圆筛分离出来的16孔以下茶叶进入平面筛选机筛选出12孔以上的茶叶一平面圆筛一风选一色选一匀堆,该步骤中,风选可分离出子口茶和单片; 下身路:本身路中风选、复风选分离出的单片,茶头路中风选、复风选分离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茶精制加工设备,包括本身路装置、茶头路装置、轻身路装置、筋梗路装置、下身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身路装置:同质拼配装置(13)经气力输送设备(8)与烘干整形机(7)连接后与双层滚筒圆筛机(1‑1)连接,双层滚筒圆筛机(1‑1)与色选机(2‑1)连接后再与双层滚筒圆筛机(1‑2)连接,双层滚筒圆筛机(1‑2)后依次连接有抖筛机(3‑1)、平面圆筛机(4‑1)、风选机(5‑1)、平面圆筛机(4‑2)、风选机(5‑2)连接后再与云堆机(6‑1)连接;茶头路装置:切茶机(9‑2)经双层滚筒圆筛机(1‑3)连接后与抖筛机(3‑2)连接,抖筛机(3‑2)后依次连接有平面圆筛机(4‑3)、风选机(5‑3)、平面圆筛机(4‑4)、风选机(5‑4)、云堆机(6‑2);轻身路装置:打茶机(10)与抖筛机(3‑3)连接,抖筛机(3‑3)后依次连接有平面圆筛机(4‑5)、风选机(5‑5)、云堆机(6‑3);筋梗路装置:平面圆筛机(4‑6)与风选机(5‑6)连接,风选机(5‑6)后依次连接有色选机(2‑2)、云堆机(6‑4);下身路装置:粉碎机(11)与平面圆筛机(4‑7)连接,平面圆筛机(4‑7)后依次连接有风选机(5‑7)、静电拣梗机(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章艳珍,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