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景康专利>正文

全自动打气补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6015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自动打气补胎装置,属于摩托车上的附属装置。它包括打气装置和补胎装置以及气压控制装置,打气装置包括凸轮、筒盖、钢套筒、活塞、两电磁阀、进气阀、弹簧、出气阀、打气阀座;补胎装置包括一补胎液瓶座,一补胎阀座,固定于轮辐上,具通液孔,一补胎液瓶,其瓶嘴部连结到补胎阀座上,与通液孔相通,其瓶底部支承于弹簧上,弹簧容纳于补胎液瓶座内,一电磁阀,于补胎阀座上,与车辆电源电路连接,其阀门伸展到补胎阀座内与通液孔相对应;气压控制装置包括一控制开关,固设于轮辐上,与车辆电源电路连接,一用于触及控制开关的气压管,设在轮辋2,其通气口与轮胎相通。能对被刺破的轮胎进行自动充气、补胎,保证车辆的顺利行驶而不抛锚。(*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打气补胎装置,设置在摩托车上,属于摩托车上的附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代步交通工具。但是,在行驶途中,时常会碰到车胎被尖锐之物刺破的情形,造成一时无法继续驾乘,必须携车前往修理部门施补。而当处于前不抵村、后不着店的尴尬之处时,作为车主是十分棘手的,如果不顾车胎已破而继续行驶,那么由于车辆的平衡无法保障,从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当车辆被轮胎刺破后能够自行充气修补的全自动打气补胎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全自动打气补胎装置,它包括打气装置和补胎装置以及气压控制装置,打气装置包括一设在摩托车的轮轴36上的凸轮5,一筒盖16,固定在轮辐3上,一钢套筒21,座落并配固在筒盖16上,一活塞18,容纳于钢套筒21内,活塞18的活塞杆12贯过筒盖16与凸轮5相接触,一电磁阀15,固设于筒盖16的外底部,与车辆电源电路连接,其阀头14对应于活塞杆12上所凹设成的阀头槽13,一进气阀17,设在活塞18上,一弹簧20,位于钢套筒21内,一端支承于活塞18上,另端支承于钢套筒21的筒肩34上,一出气阀22,设在筒肩34部位,一进气道23,形成于钢套筒21的筒颈35内,与钢套筒21的筒腔相通,一打气阀座27,设在轮辐3上,底部与钢套筒21的筒颈35连结并且还与进气道23相通,前端部贯过轮辋2由其进气孔26与轮胎1相通,一电磁阀24,固设在打气阀座27上,与车辆电源电路连接,其进气阀门25位于进气孔26的通道上;补胎装置包括一补胎液瓶座8,固定于轮辐3上,一补胎阀座29,固定于轮辐3上,具通液孔28,一补胎液瓶32,其瓶咀部连结到补胎阀座29上,与用于将补胎液输送到轮胎1中去的通液孔26相通,其瓶底部支承于弹簧7上,弹簧7容纳于补胎液瓶座8内,一电磁阀31,连结于补胎阀座29上,与车辆电源电路连接,其阀门30伸展到补胎阀座29内与通液孔28相对应;气压控制装置包括一控制开关9,固设于轮辐3上,与车辆电源电路连接,一用于触及控制开关9的气压管11,设在轮辋2上,其通气口10与轮胎1相通。本技术所述的打气装置和补胎装置以及气压控制装置的数量是与摩托车轮子的轮辐3的数量相等的。本技术所述的活塞18上套设有活塞环19,活塞环19与钢套筒21的内壁形成密封。本技术能对被刺破的轮胎进行自动充气、补胎,保证车辆的顺利行驶而不抛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凸轮5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气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图1、图2以及图3,凸轮5固设在具轴承6的摩托车的轮轴36上,随轮轴36旋转。筒盖16焊固于呈S形的轮辐3上,轮辐3带有盖板37(见图3),当所述的打气装置、补胎装置、气压控制装置在轮辐3内设置完毕后,用螺栓将盖板37盖护,之所以将轮辐3的形状构成为S形,是考虑到将补胎装置与打气装置之间实行分隔,不致彼此产生搅扰。钢套筒21既可以与筒盖16彼此作螺纹配接,也可彼此焊接,优选的例子为采用螺纹连结。活塞18容入钢套筒21的筒腔中,靠设于其上的活塞环19与缸套筒21的内壁之间构成良好的密封,活塞18的活塞杆12在贯过筒盖16后一直伸展到轮毂4内与凸轮5相贴触,随着凸轮5在轮轴36所驱使下旋转,从而凸轮5周而复始地推及活塞杆12,使活塞18在缸套筒21内运动。电磁阀15的作用是用来对活塞杆12的锁定/开启,当电磁阀15得电,那么电磁阀的阀头14被吸入于阀体中,使先前卡挡于活塞杆12上的阀头槽13中变为离开阀头槽13,在该状态下,活塞18才能运动,反之亦然。进气阀17用于向活塞18的上腔供气。弹簧20整体地置于缸套筒21内,其一端抵挡在活塞18上,另一端抵挡在钢套筒21的筒肩34上,藉由该弹簧20的作用而能使活塞18回退,即每当由凸轮5推动活塞18运动一次,便由弹簧20使凸轮5复位一次,以保证活塞18反复地往复运动。出气阀22设在钢套筒21的筒肩34的出气孔部位,其作用是起到关闭/打开与钢套筒21之间的气道。筒肩34的端部窄缩为筒颈35,筒颈35的进气道23经电磁阀24与钢套筒21的筒腔相通。筒肩34接续到打气阀座27,使其进气道23与打气阀座27上的进气孔26相通。电磁阀24的作用是控制进气孔26的进气与否,更具体地讲是用于控制进气道23的畅通/关闭。当电磁阀24得电,那么,其进气阀门25在克服弹簧33的作用力情况下回退,使进气道23开通,反之则关闭。作为本技术的补胎装置的补胎液瓶座8最好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轮辐3内,对于补胎阀座29,也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于轮辐3内。补胎液瓶座8与补胎阀座29之间的相间距恰好是设置补胎液瓶32的合理距离。由图1所见,补胎液瓶32的瓶咀亦即出液口对准于开设在补胎液阀座8上的通液孔28,而通液孔28又贯过轮辋2与轮胎1相通。对于补胎液瓶32最好选择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用的密封胶瓶的形式,以便能满足在弹簧7的作用下,使瓶内的补胎液自通液孔28进入到轮胎1。电磁阀31是起对通液孔28的开启/关闭作用。作为本技术的气压控制装置也同样地设在轮辐3内,具体是由控制开关9与气压管11的配合发挥作用的,当轮胎1被刺破后,因胎内气压速即下降,也就是说在轮胎1中的气减少到一定程度(一般为充足状态下的二分之一)时,那么由气压管11触及控制开关9,使打气装置、补胎装置同时进入工作状态。请见图4并结合图2,该图给出了本技术的电气原理,使用12-24V直流电,图中的FU为总电路保险丝,图中的导电连接滑片38作为滑环接触式导电器,设置于轮毂4内。当气压不足时,控制开关9自动导通,而当气压达到定值时则自动断开。一俟控制开关9导通,电磁阀24便导通,即立刻打开,钢套筒21内的气输入轮胎1内,同时,电磁阀15打开,即对活塞杆12解锁,在凸轮5的运动下,使活塞18往复运动,气流自进气阀17进入钢套筒21中的活塞18的上腔,进而经出气阀22、进气道23、进气孔21进入到轮胎1内;与此同时,电磁阀31打开,补胎液瓶32中的补胎液自通液孔28进入轮胎1内,直至随气流抵达轮胎1的孔洞处,对孔洞封堵,使打气、补胎同步进行。补胎时间可通过电子延时电路39进行调节,一般为1-60秒,不管轮胎1内的气是否已打足,补胎装置的电磁阀31可根据电子延时电路39所设定的时间提前关闭。当胎内的气压达到设定值时,也即达到气压管11与控制开关9相离程度时,则控制开关9关闭,此时,电磁阀15、24也同时关闭。在该状态,钢套筒21内又储存好了与轮胎1内的气压相等的气,以备下次突然发生的气压不足时补充之用。图4中所示出的字母A、B是用于在车辆的仪表盘显示正在打气、补胎,藉以告知驾驶员,字母A表示正在打气,而字母B表示正在补胎。在前面,申请人虽然仅仅针对设于某一轮辐3中的打气装置、补胎装置以及气压控制装置作了描述,但不会对同一轮子中的所有轮辐3应同设上述装置带来误解。因为,如果不对所有轮辐3同设,则会造成失衡,影响车辆行驶效果。而且,本技术技术构思还完全可以引用到汽车上。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打气补胎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打气装置和补胎装置以及气压控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打气补胎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打气装置和补胎装置以及气压控制装置,打气装置包括一设在摩托车的轮轴(36)上的凸轮(5),一筒盖(16),固定在轮辐(3)上,一钢套筒(21),座落并配固在筒盖(16)上,一活塞(18),容纳于钢套筒(21)内,活塞(18)的活塞杆(12)贯过筒盖(16)与凸轮(5)相接触,一电磁阀(15),固设于筒盖(16)的外底部,与车辆电源电路连接,其阀头(14)对应于活塞杆(12)上所凹设成的阀头槽(13),一进气阀(17),设在活塞(18)上,一弹簧(20),位于钢套筒(21)内,一端支承于活塞(18)上,另端支承于钢套筒(21)的筒肩(34)上,一出气阀(22),设在筒肩(34)部位,一进气道(23),形成于钢套筒(21)的筒颈(35)内,与钢套筒(21)的筒腔相通,一打气阀座(27),设在轮辐(3)上,底部与钢套筒(21)的筒颈(35)连结并且还与进气道(23)相通,前端部贯过轮辋(2)由其进气孔(26)与轮胎(1)相通,一电磁阀(24),固设在打气阀座(27)上,与车辆电源电路连接,其进气阀门(25)位于进气孔(26)的通道上;补胎装置包括一补胎液瓶座(8),固定于轮辐(3)上,一补胎阀座(29),固定于轮辐(3)上,具通液孔(28),一补胎液瓶(32),其瓶咀部连结到补胎阀座(29)上,与用于将补胎液输送到轮胎(1)中去的通液孔(26)相通,其瓶底部支承于弹簧(7)上,弹簧(7)容纳于补胎液瓶座(8)内,一电磁阀(31),连结于补胎阀座(29)上,与车辆电源电路连接,其阀门(30)伸展到补胎阀座(29)内与通液孔(28)相对应;气压控制装置包括一控制开关(9),固设于轮辐(3)上,与车辆电源电路连接,一用于触及控制开关(9)的气压管(11),设在轮辋(2)上,其通气口(10)与轮胎(1)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景康
申请(专利权)人:龚景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