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轮胎自动充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37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车辆轮胎充气的自动充气机,它是由一个摆锤的摆动,经过齿轮换向装置和齿轮减速装置带动齿条活塞,来实现气筒向轮胎充气。当轮胎充气至额定气压时,气压与活塞后的弹簧力平衡而停止打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很方便地安装在车轴上或辐条上。车轮装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就无需再用人力充气而保持额定气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非机动车辆及小型机动车辆。(*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三轮车、伤残老年人力车及其它非机动车辆和小型机动车辆轮胎充气的自动充气机。在现有技术中,有1985年6月13日申请、申请号为85202403、申请人为郑永加的技术专利《使轮胎在转动中自动完成的充气装置》,该装置是由一个固定在车轮上的微型气筒,一个呈曲折形的推杆和一个偏心动力机构所组成,在活塞上装有充气压力调节器。1985年6月29日设计人徐龙生提出申请的申请号为85202749的技术专利《自动充气机》,该机夹持在车轮的轴皮上,定齿轮夹持在车轮轴上,当车轮转动时充气机和输入齿轮轴围绕定齿轮公转,并且输入齿轮自转,带动曲柄连杆活塞动作而实现向轮胎充气。此两项技术均直接利用车轮的转动力矩经不同方式的机构转换来推动微型气筒活塞,实现对轮胎充气。因此多少有对车轮产生制动力矩,消耗一点人力。再则,此两项技术的结构均比较复杂,在车轮上的安装也不很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摆锤重力所产生的力矩推动气筒活塞而不需另加动力的、结构简单和安装方便的车辆轮胎充气用的自动充气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解决方案:本自动充气机包含有一个能连接固定于车轮上的壳体,壳体包容着一个气缸部件,气缸部件内有一个活塞部件,气缸部件的排气口经一根高压软管接轮胎气嘴。其特点是壳体内装有一个摆锤,摆锤联动着一个齿轮换向装置和一个齿轮减速装置,齿轮减速装置带动着一个有缺齿槽的缺牙齿轮,缺牙齿轮通过齿条带动活塞部件,活塞部件的后端部装有压簧。其工作原理是:当车轮转动时,摆锤产生摆动,摆锤的重力所产生的力矩,经齿轮换向装置而始终以同一方向的转动力矩传给减速齿轮装置来带动缺牙齿轮以同一方向旋转,缺牙齿轮带动齿条而推动活塞部件使其后端部的压簧受压缩,当缺牙齿轮的缺齿槽转向齿条时,则齿条脱扣,在压簧的弹簧力作用下使活塞部件产生一次冲击打气。所以,缺-->牙齿轮每旋转一圈,活塞部件就实现一次冲击打气。当轮胎气压达到预定值时,活塞部件前端的气压力与活塞部件后端的压簧弹簧力相平衡,则停止打气。此时齿条亦处于尽头与缺牙齿轮脱扣位置而不再移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明显优点:本自动充气机结构简单,可制成小型的打气装置而安装于车轮的车轴或辐条上。安装时,无需将车轮从车架上拆下即可容易安装。车轮上安装了本充气机,无论车辆前进或后退,均能实现充气,并使轮胎始终保持预定气压,并且不对车轮产生制动力矩。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总结构示意图。图2是活塞部件在缺牙齿轮带动下实现一次冲击打气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的图a为缺牙齿轮带动活塞压缩压簧的示意图;图b为缺牙齿轮的缺齿槽转到齿条处而活塞冲击打气的示意图;图c是图b中A-A处的剖面图。)图3是气筒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的图d是气缸进气的示意图;图e是气缸排气的示意图。)图4是齿轮换向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的图f是换向齿轮23与减速齿轮装置的大齿轮20啮合时的示意图;图g是换向齿轮24与大齿轮20啮合时的示意图;图h是图f的B-O-B处的剖面图。)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自动充气机包括一个壳体1,壳体1的一侧有用两只螺钉与其相连接的用于将壳体固定于车轴的固定卡3。壳体1上还有四只将体通过螺钉和压脚垫片而固定于辐条上的固定用孔15。所以,本自动充气机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固定于车轴上或辐条上。例如,对于28英寸的自行车,可将本充气机安装于车轴上或距车轴8公分处的辐条上。对于26英寸的自行车,可将本充气机安装于车轴上或距车轴5公分处的辐条上。壳体1包容着一个气缸部件,此气缸部件是由一个气缸体16和一个在其顶端的储气嘴11组成,两者之间装有一个中间有孔口的阀片9和一个与阀片9相匹配的半球形阀垫10-->所构成的单向阀,储气嘴11的外端有排气嘴,排气嘴为宝塔形接头,连接着一根高压软管12,高压软管口通过气嘴固定帽13连接轮胎气嘴14,向轮胎充气。气缸部件内有一个活塞部件。活塞部件的活塞与齿条制成一个整体成为齿条活塞4,靠近其端部有一较宽的环形槽,环形槽内装有一只“O”形橡圈,环形槽中部有一只连通至齿条活塞4顶端中心的通气孔,环形槽还通过齿条活塞上的轴向长槽连通大气。壳体1内装有一个摆锤17。摆锤17联动着一个齿轮换向装置和一个齿轮减速装置。摆锤17与齿轮换向装置的主动齿轮22同轴固定联动,齿轮换向装置由主动齿轮22、换向齿轮24、23和换向齿轮托架25组成,主动齿轮22与换向齿轮24啮合,换向齿轮24再与换向齿轮23啮合,换向齿轮24、23的齿轮轴插置于换向齿轮托架25上,换向齿轮托架25的转轴支承于壳体1上。齿轮减速装置是一个大齿轮20与换向齿轮23或24啮合,构成第一级减速;大齿轮20与一个小齿轮21同轴成一体,小齿轮21与一个大齿轮18啮合,构成第二级减速;大齿轮18与一个小齿轮19同轴成一体,小齿轮19与一个驱动齿轮27啮合,构成第三级减速。驱动齿轮27与一个缺牙齿轮7啮合。缺牙齿轮7由两个齿圈并合成一体,一个是完整的齿圈,它与驱动齿轮27啮合;一个是有缺齿槽5的齿圈,它与齿条活塞4的齿条啮合。齿条活塞4的后端部装有压簧2。壳体1的正面上覆着一片圆形反光式罩盖,增加美观,也起一定反光安全装置的作用。参见图2,齿条活塞4往复打气的工作原理是:缺牙齿轮7的完整齿圈被驱动齿轮27带动而旋转,而其有缺齿槽5的齿圈的有齿部分带动齿条活塞4向右移动而压缩压簧2,如图a所示。当缺齿槽5转至向着齿条活塞4时,齿条活塞4脱扣,在压簧2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左冲击,实现一次冲击打气,如图b所示。缺牙齿轮7每旋转一圈,则实现冲击打气一次。参见图3,气筒工作原理如下:当齿条活塞4向左移动时,“O”形橡圈由于气缸体16的摩擦力作用下而被推至环形槽的-->右侧,于是气筒室通过齿条活塞4顶端中心连通环形槽的孔和齿条活塞4上的轴向长槽而接通大气,在齿条活塞向左移动时实现气筒进气,如图d所示。当齿条活塞4向右冲击时,“O”形橡圈被推至环形槽的左侧而堵住齿条活塞4上的轴向长槽,于是在齿条活塞4向右移动可实现打气。参见图4,齿轮换向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摆锤17的摆动联动主动齿轮22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在齿轮啮合运转时产生的切向力F使换向齿轮托架25逆时针方向转动至换向齿轮23与大齿轮20啮合为止,则主动齿轮22经换向齿轮24和23而传动大齿轮20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f所示。当摆锤17的摆动联动主动齿轮22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齿轮啮合运转产生的切向力F使换向齿轮托架25顺时针方向转动至换向齿轮24与大齿轮20啮合为止,则主动齿轮22只通过换向齿轮24带动大齿轮20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g所示。所以,摆锤17的摆动联动主动齿轮22交替地以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齿轮换向装置,大齿轮20始终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采用一定弹力的压簧2,则可达到一定的额定气压,充气达到此额定气压后不再充气。因此可以设计成各种不同额定充气压力的自动充气机。例如,可以设计成3.5、4、5、6公斤/平方厘米四种额定充气压的自动充气机,以满足不同车辆轮胎的需要。因此,本技术适用于各种型号的自行车、三轮车、伤残老年人力车及其它非机动车辆以及小型机动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轮胎充气的自动充气机,包括一个能连结固定于车轮上的壳体1,壳体1包容着一个气缸部件,气缸部件内有一个活塞部件,气缸部件的排气口经一根高压软管12接轮胎气嘴14,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内装有一个摆锤17,摆锤17联动着一个齿轮换向装置和一个齿轮减速装置,齿轮减速装置带动着一个有缺齿槽5的缺牙齿轮7,缺牙齿轮7通过齿条带动活塞部件,活塞部件的后端部装有压簧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轮胎充气的自动充气机,包括一个能连结固定于车轮上的壳体1,壳体1包容着一个气缸部件,气缸部件内有一个活塞部件,气缸部件的排气口经一根高压软管12接轮胎气嘴14,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内装有一个摆锤17,摆锤17联动着一个齿轮换向装置和一个齿轮减速装置,齿轮减速装置带动着一个有缺齿槽5的缺牙齿轮7,缺牙齿轮7通过齿条带动活塞部件,活塞部件的后端部装有压簧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气机,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一侧有用两只螺钉与其相连接的用于将壳体固定于车辆的固定卡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气机,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有四只将壳体通过螺钉和压脚垫片而固定于辐条上的固定用孔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气机,其特征在于气缸部件是由一个气缸体16和一个在其顶端的储气嘴11组成,两者之间装有一个中间有孔口的阀片9和一个与阀片9相匹配的半球形阀垫10所构成的单向阀,储气嘴11的外端有排气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气机,其特征在于活塞部件的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秉诚桑弧王军吴崇明施正生胡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射阳县自行车自动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