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康明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加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5368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加速装置,包括:大轮盘、小飞轮、链条、左脚踏板、右脚踏板、与左、右脚踏板对应连接的左、右转臂,连接左、右转臂的脚踏板中轴,还包括:加速箱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复合齿轮、第二复合齿轮、第三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大轮盘中轴、第一轴套、第二轴套;通过四级加速传动,加速倍数接近于7倍,有利于在不改变现有自行车轮胎、大轮盘及小飞轮尺寸的情况下,提升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而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电动自行车,降低了可能存在的电动自行车废弃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加速装置,包括:大轮盘、小飞轮、链条、左脚踏板、右脚踏板、与左、右脚踏板对应连接的左、右转臂,连接左、右转臂的脚踏板中轴,还包括:加速箱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复合齿轮、第二复合齿轮、第三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大轮盘中轴、第一轴套、第二轴套;通过四级加速传动,加速倍数接近于7倍,有利于在不改变现有自行车轮胎、大轮盘及小飞轮尺寸的情况下,提升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而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电动自行车,降低了可能存在的电动自行车废弃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专利说明】一种自行车加速装置
本技术涉及可加速的自行车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设于自行车上用于提高自行车转速的加速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自行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人力交通工具,应用广泛,最为常见的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很简单,由脚踏板板、左右转臂、连接左右转臂的转轴、大轮盘、小飞轮、链条等部件组成,脚踩脚踏板板带动大轮盘转动,进而带动小飞轮转动,此类自行车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因为其未采用加速装置,速度慢,而且在骑行时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上的可多级加速的加速装置,其结构简单,便于提升自行车的骑行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加速装置,包括:大轮盘、小飞轮、链条、左脚踏板、右脚踏板、与左、右脚踏板对应连接的左、右转臂,连接左、右转臂的脚踏板中轴,还包括:加速箱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复合齿轮、第二复合齿轮、第三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大轮盘中轴、第一轴套、第二轴套; 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均设于加速箱体上,二者的轴线与加速箱体轴线平行,且二者的中部位于加速箱体内而二者的两端分别位于加速箱体的左、右侧板之外; 脚踏板中轴穿设于第一轴套及加速箱体上,且脚踏板中轴的中部位于第一轴套内而两端位于第一轴套的左、右侧板外,位于第一轴套内的第一齿轮套设于脚踏板中轴上; 大轮盘中轴穿设于第二轴套及加速箱体上,且大轮盘中轴的中部位于第二轴套内而两端分别位于第二轴套的左、右侧板外,位于第二轴套内的第三齿轮套设于大轮盘中轴上,套设于大轮盘中轴端部的大轮盘位于加速箱体外; 与加速箱体轴线平行的第一、二、三转轴从上到下依次设于加速箱体内,且三者的左、右端均对应地与加速箱体的左、右侧板相连接,设于加速箱体内的第二齿轮套设于第一转轴上,第一、二复合齿轮均设于加速箱体内且对应地套设于第二、三转轴上; 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哨合,第二齿轮与第一复合齿轮的小齿轮相哨合,第二复合齿轮的小齿轮与第一复合齿轮的大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与第二复合齿轮的大齿轮相啮口 ο 其中,大轮盘由齿圈及设于其内的棘轮毂组成。 优选地,所述加速箱体由圆筒及设于圆筒两侧的左侧板、右侧板组成,所述左侧板焊接于圆筒的左侧边缘上,右侧板与圆筒右侧边缘通过至少两个连接件可分离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六个,连接件由两块相互垂直连接的弧形铁片组成,其中一块弧形铁片焊接在圆筒右侧的内壁上;另一块弧形铁片位于圆筒内且其上设有螺纹孔,其与右侧板通过自攻丝螺丝连接,右侧板的外表面与圆筒的右端边缘平齐。 所述圆筒的直径为D,长度为L,且D>L ;左、右侧板的直径与圆筒内径相同。 所述第一轴套的下部圆周上设有径向孔,第二齿轮通过该径向孔与第一齿轮啮入口 ο 所述第二轴套的上部圆周上设有径向孔,第三齿轮通过该径向孔与第二复合齿轮的大齿轮啮合。 所述脚踏板中轴的左、右端部与第一轴套的左、右侧板的对应连接处各设有一个第一轴承;所述大轮盘中轴的左、右端部与第二轴套的左、右侧板的对应连接处各设有一个第一轴承。 第一、二、三转轴的左、右端均与加速箱体的左、右侧板对应的连接处各设有一个第二轴承。 所述第一、二、三齿轮的齿数分别是36、68、28 ;所述第一复合齿轮与第二复合齿轮相同,二者的大齿轮齿数为35,小齿轮齿数为15。 所述第二轴承的外端各设有一轴承盖。 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设置加速箱体,大轮盘未直接设于脚踏板中轴上,在加速箱体内设置多级加速装置,脚踩左、右脚踏板带动设于左右脚踏板中轴上的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第一、二复合齿轮及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与大轮盘均设于大轮盘中轴上,大轮盘与小飞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从而带动自行车行驶,通过四级加速传动,加速倍数接近于7倍,有利于在不改变现有自行车轮胎、大轮盘及小飞轮尺寸的情况下,提升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而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电动自行车,降低了可能存在的电动自行车废弃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大轮盘由齿圈及设于其内的棘轮毂组成,即大轮盘具备了传统自行车的后轮上的小飞轮的功能,当停止踩动脚踏板时,齿圈与棘轮毂分离,避免齿圈在惯性作用下转动而带动棘轮毂转动,进而带动大轮盘中轴转动,从而损坏加速箱体内的齿轮以及带动脚踏板中轴及脚踏板转动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加速箱体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的各齿轮相互啮合的简化图; 图4为本技术的大轮盘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自行车加速装置,包括:大轮盘1、小飞轮(未图示)、链条(未图示)、左脚踏板3、右脚踏板4、与左、右脚踏板对应连接的左、右转臂5、6,连接左、右转臂的脚踏板中轴7,还包括:加速箱体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一复合齿轮11、第二复合齿轮12、第三齿轮13、第一转轴14、第二转轴15、第三转轴16、大轮盘中轴17、第一轴套18、第二轴套19 ;其中: 所述加速箱体8由圆筒801及设于圆筒两侧的左侧板802、右侧板803组成,所述左侧板802焊接于圆筒的左侧边缘上,右侧板803与圆筒右侧边缘通过六个连接件20可分离连接。 连接件20由两块相互垂直连接的弧形铁片201组成,其中一块弧形铁片焊接在圆筒右侧的内壁上;另一块弧形铁片位于圆筒内且其上设有螺纹孔202,其与右侧板通过自攻丝螺丝连接,右侧板803的外表面与圆筒801的右端边缘平齐,采用该安装方式,右侧板位于圆筒801的右端部内,并用螺丝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而且可以增加圆筒801右端部的强度,防止其变形。 所述圆筒801的直径为D,长度为L,且D>L;左、右侧板802、803的直径与圆筒内径相同。 如图3所示,第一齿轮中心、第三齿轮中心及加速箱体的中心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上,使第一齿轮、第三齿轮之间间距最大,充分利用加速箱体8内的空间。 第一轴套18、第二轴套19均设于加速箱体8上,二者的轴线与加速箱体的圆筒801的轴线平行,且二者的中部位于加速箱体内而二者的两端分别位于加速箱体的左、右侧板802、803之外,S卩,第一、二轴套18、19的左端部穿过左侧板802后位于左侧板的左侧,第一、二轴套18、19的右端部穿过右侧板803后位于右侧板的右侧。 第一轴套18的外壁顶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加速装置,包括:大轮盘、小飞轮、链条、左脚踏板、右脚踏板、与左、右脚踏板对应连接的左、右转臂,连接左、右转臂的脚踏板中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速箱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复合齿轮、第二复合齿轮、第三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大轮盘中轴、第一轴套、第二轴套;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均设于加速箱体上,二者的轴线与加速箱体轴线平行,且二者的中部位于加速箱体内而二者的两端分别位于加速箱体的左、右侧板之外;脚踏板中轴穿设于第一轴套及加速箱体上,且脚踏板中轴的中部位于第一轴套内而两端位于第一轴套的左、右侧板外,位于第一轴套内的第一齿轮套设于脚踏板中轴上;大轮盘中轴穿设于第二轴套及加速箱体上,且大轮盘中轴的中部位于第二轴套内而两端分别位于第二轴套的左、右侧板外,位于第二轴套内的第三齿轮套设于大轮盘中轴上,套设于大轮盘中轴端部的大轮盘位于加速箱体外;与加速箱体轴线平行的第一、二、三转轴从上到下依次设于加速箱体内,且三者的左、右端均对应地与加速箱体的左、右侧板相连接,设于加速箱体内的第二齿轮套设于第一转轴上,第一、二复合齿轮均设于加速箱体内且对应地套设于第二、三转轴上;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一复合齿轮的小齿轮相啮合,第二复合齿轮的小齿轮与第一复合齿轮的大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与第二复合齿轮的大齿轮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康明
申请(专利权)人:吴康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