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秋伟专利>正文

轮胎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48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轮胎结构改良,主要是为于一主胎的两侧至少一侧面设有一副胎,其中该主胎是呈环圈状,且其内周缘供与轮框结合,而外周缘则呈凸弧面状供接触地面,该副胎是呈圆弧状凸出于主胎侧边,且该副胎的外侧缘与主胎的外周缘顶端距有一适当的距离,使该外周缘接触地面时,该副胎的外侧缘距地面有一高度;如此,当车辆转变而使重心偏移及使轮胎倾斜一角度时,便可藉由该副胎顶抵于地面,以增加对地面的接触点及摩擦力,进而达到防止轮胎打滑的目的,而且当主胎破掉漏气时,亦可藉由该副胎的支撑而使车辆仍可继续行驶一距离。(*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结构改良
一种轮胎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可避免轮胎打滑,及使车辆破胎时仍可继续行驶一段距离的轮胎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按,一般现有的轮胎(6),如图6所示,其结构主要是呈环圈状,且其内周缘(60)是供与轮框(5)结合,而其外周缘(61)则是呈凸弧面状且供接触于地面(7)上,另于该轮胎(6)的两侧边则又分别形成有与该内周缘(60)及外周缘(61)衔接的第一侧面(62)与第二侧面(63),及于该轮胎(6)的内部又形成有一容室(64)供容置一内胎(65),将气打入该内胎(65)的气室(67)中,以将该轮胎(6)撑开。然而,由于该现有的轮胎(6)因是仅靠外周缘(61)与地面(7)接触,所以是与地面(7)仅有一接触点,且当车辆(两轮式)转弯时,常会因该车辆与骑士的整体重心偏移至轮胎(6)的垂直中心线(8)外侧,及该轮子倾斜一角度等原因,而会造成该轮胎(6)与地面(7)间摩擦力减小的情形,且并会因此而经常发生轮胎(6)打滑跌倒的情形;而且一旦轮胎(6)被刺破而使内胎(65)漏气时,则整个轮胎(6)便会扁掉,而使得车辆无法继续行驶,而仅能立刻换掉破胎或请人拖吊。有鉴于此,本创作人是针对上述现有轮胎的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轮胎结构改良,提供一种可避免轮胎打滑,及使车辆破胎时仍可继续行驶的轮胎结构改良。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述的轮胎结构改良,其结构主要是为于一主胎的两侧至少一侧面设有一副胎,其中该主胎是呈环圈状,且其内周缘供与轮框结合,而外周缘则呈凸弧面状供接触地面;该副胎是呈圆弧状凸出于主胎侧边,且该副胎的外侧缘与主胎的外周缘顶端距有一适当的距离,使该外周缘接触地面时,该副胎的外侧缘距地面有一高度。如此,当车辆转变而使重心偏移及使轮胎倾斜一角度时,便可籍由该副胎顶抵于地面,以增加对地面的接触点及摩擦力,进而达到防止轮胎打滑的目的,而且当主胎破掉漏气时,亦可籍由该副胎的支撑而使车辆仍可继续行驶一距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体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体的动作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体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体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体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现有轮胎的剖面示意图。图号说明(1)轮框                           (2)主胎(20)内周缘                        (21)外周缘(22)第一侧边                      (23)第二侧边(24)主容室                        (3)副胎(30)涂层                          (4)内胎(40)气室                          (5)轮框(6)轮胎                           (60)内周缘-->(61)外周缘                      (62)第一侧面(63)第二侧面                    (64)容室(65)内胎                        (67)气室(7)地面                         (8)垂直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轮胎主要是可应用于各种车辆,如汽车、自行车、机车等,以下为方便解说是以仅一应用于机车上的实施例加以说明,然而其它应用本创作的结构的车辆亦应属本案所保护的范围内,在此先行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技术轮胎结构改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结构包括:一主胎(2),是呈环圈状,且其内周缘(20)供与轮框(1)结合,而外周缘(21)则呈凸弧面状供接触于地面(7),且该主胎(2)的两侧并又分别具有与该内周缘(20)及外周缘(21)衔接的第一侧边(22)与第二侧边(23),另又于该主胎(2)中具有一向内周缘(20)呈开口状的主容室(24);两个副胎(3),是为实心且呈半圆弧状凸出于该主胎(2)的第一侧边(22)及第二侧边(23)上,且该副胎(3)内侧缘是顶设于轮框(1),而外侧缘则与主胎(2)的外周缘(21)顶端距有一适当的距离,使该主胎(2)的外周缘(21)接触于地面(7)时,该副胎(3)的外侧缘距地面一适当的高度,且于该副胎(3)的表面上并又设有一与主胎(2)不同颜色的涂层(30);一内胎(4),是设于该主胎(2)的主容室(24)中,且于该内胎(4)中是形成一封闭状的气室(40),将气体打入该气室(40)中以将该主胎(2)撑开。请参阅图2所示,当转弯而使机车及骑士的整体重心偏移至轮子的垂直中心线(8)的外侧时,则本创作的副胎(3)的周缘便会顶抵于地面(7)而增加一与地面(7)接触的支点。由于本技术是具有上述的特殊结构设计,因此于实际的使用上具有下列优点:一、避免轮胎打滑:由于本技术的轮胎与车辆转弯时,该副胎(3)的周缘是会顶抵于地面(7)而增加与地面(7)接触的支点,而形成一支撑力,而且也可大幅增加与地面(7)的摩擦力,所以于车辆转弯时,可避免轮胎打滑跌倒。二、破胎时仍可使车辆继缤行驶:由于本技术的副胎(3)是为实心状,且内侧缘是顶抵于轮框(1)上,所以当主胎(2)破胎而扁掉时,则该副胎(3)的外侧缘是会直接与地面(7)接触,因此该轮胎是可籍由该副胎(3)的支撑而使车辆可继续行驶。三、具美观且可清楚副胎的磨损情形;因本技术的副胎(3)表面是设有与主胎(2)不同颜色的涂层(30),所以是可使轮胎的整体外观较为美观,而且当该涂层(30)被磨掉至看到内部的颜色时,即可由外部清楚的看到,以提醒使用者该副胎(3)的磨损情形。请参阅图3所示,是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结构是大致与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主容室(24)中是未设有内胎,而是直接将气体打入该主容室(24)中。请参阅图4所示,是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结构是大致与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副胎(3)内部是具有一副容室(31),且该副容室(31)与主容室(24)相通。请参阅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其结构是大致与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主胎(2)及副胎(3)是皆呈实心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结构改良,一主胎,是呈环圈状,其特征是:内周缘供与轮框结合,而外周缘则呈凸弧面状供接触于地面,且于该主胎的两侧并又分别具有与该内周缘及外周缘衔接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一副胎,是呈圆弧状且凸出于该主胎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而该副胎的外侧缘是与主胎的外周缘顶端距有一适当的距离,使该主胎的外周缘接触于地面时,该副胎的外侧缘距地面适当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结构改良,一主胎,是呈环圈状,其特征是:内周缘供与轮框结合,而外周缘则呈凸弧面状供接触于地面,且于该主胎的两侧并又分别具有与该内周缘及外周缘衔接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一副胎,是呈圆弧状且凸出于该主胎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而该副胎的外侧缘是与主胎的外周缘顶端距有一适当的距离,使该主胎的外周缘接触于地面时,该副胎的外侧缘距地面适当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结构改良,其特征是:该主胎的内部是具有一向内周缘呈开放状的主容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结构改良,其特征是:包括有一内胎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明煌
申请(专利权)人:史秋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