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件自加压膨胀式成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5456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1:43
建筑构件自加压膨胀式成孔模具,包括硬质壳体硬质壳体内部为空腔,硬质壳体侧壁周圈安装软套,软套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与硬质壳体连接,软套内壁与硬质壳体外壁间形成膨胀腔,硬质壳体侧壁设置通孔,空腔通过通孔与膨胀腔连通,空腔内安装活塞,活塞一侧与内套管连接,内套管外部设置外套管,外套管与硬质壳体连接,活塞与硬质壳体之间安装弹簧,活塞另一侧与推杆的一端连接,推杆另一端从硬质壳体顶部穿出。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多个方案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这些已公开的方法虽然具有某些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成孔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构件自加压膨胀式成孔模具
技术介绍
建筑领域制造的预制构件有许多存在孔的结构。制作预制构件时,对于孔的形成一般是采用金属材料做孔模,当混凝土凝固至一定强度时,需人工旋转或抽动孔模,使孔模与混凝土形成脱离关系,便于顺利脱模,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更高时,再将孔模抽出。这种成孔方式的不足在于:制作预制件过程中需要人工逐个旋转或抽动模具,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工人劳动强度大,并且生产效率低下;对于预制材料的凝固程度需要有准确掌握,稍有掌握不准时,易对凝固材料产生损伤,使孔的质量较难保证,如人工操作不及时,还会出现模具无法脱模的情况。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多个方案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这些已公开的方法虽然具有某些优点,但结构复杂,操作复杂,仍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至今未能应用在工业化生产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构件自加压膨胀式成孔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硬质壳体,硬质壳体内部为空腔,硬质壳体侧壁周圈安装软套,软套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与硬质壳体连接,软套内壁与硬质壳体外壁间形成膨胀腔,硬质壳体侧壁设置通孔,空腔通过通孔与膨胀腔连通,空腔内安装活塞,活塞一侧与内套管连接,内套管外部设置外套管,外套管与硬质壳体连接,活塞与硬质壳体之间安装弹簧,活塞另一侧与推杆的一端连接,推杆另一端从硬质壳体顶部穿出,硬质壳体顶部与推杆的配合面周圈设置密封圈,空腔内侧壁安装限位卡环,推杆位于硬质壳体外部的部分上开设环形定位槽,环形定位槽下侧的推杆外壁上设置刻度,推杆一侧的硬质壳体顶面上设置导向环套,导向环套内安装定位销,推杆沿硬质壳体轴向移动至最低位置时,定位销能够插入定位槽内,对推杆的高低位置进行锁定,硬质壳体顶部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上安装进水阀,出水管上安装出水阀。软套内壁沿轴向设置多个纵向凸肋,各纵向凸肋沿软套周圈均匀分布。所述软套由橡胶材料制成,软套内嵌有纤维网。外套管顶端周圈与活塞之间安装弹性密封膜。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自动脱模,制作预制件过程中不需人工逐个旋转或抽动模具,有利于减少工人数量,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效率,脱模可在混凝土完全凝固后进行,不会对混凝土材料产生损伤,使孔的质量整齐划一,并可彻底避免无法脱模的情况,模具可自动加压,保持膨胀部分不会出现凹陷,模具发生渗漏时可自行补充压力,保证成孔质量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活塞位于上部极限位置时的状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活塞位于下部极限位置、推杆被定位销锁定时的状态;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建筑构件自加压膨胀式成孔模具包括硬质壳体1,硬质壳体1内部为空腔11,硬质壳体1侧壁周圈安装软套2,软套2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9与硬质壳体1连接,软套2内壁与硬质壳体1外壁间形成膨胀腔10,硬质壳体1侧壁设置通孔3,空腔11通过通孔3与膨胀腔10连通,空腔11内安装活塞13,活塞13一侧与内套管14连接,内套管14外部设置外套管15,外套管15与硬质壳体1连接,活塞13与硬质壳体1之间安装弹簧17,活塞13另一侧与推杆12的一端连接,推杆12另一端从硬质壳体1顶部穿出,硬质壳体1顶部与推杆12的配合面周圈设置密封圈19,空腔11内侧壁安装限位卡环18,推杆12位于硬质壳体1外部的部分上开设环形定位槽20,环形定位槽20下侧的推杆12外壁上设置刻度27,推杆12一侧的硬质壳体1顶面上设置导向环套21,导向环套21内安装定位销22,推杆12沿硬质壳体1轴向移动至最低位置时,定位销22能够插入定位槽20内,对推杆12的高低位置进行锁定,硬质壳体1顶部设置进水管5和出水管6,进水管5上安装进水阀24,出水管6上安装出水阀23。使用前,将推杆12向硬质壳体1内部压入,直至活塞13到达下部极限位置,将弹簧17大幅压缩,此时将定位销22插入定位槽20内,对推杆12的位置进行锁定,然后打开进水阀24和出水阀23,由进水管5向空腔11及膨胀腔10内充水,同时通过出水管6排出空气,空腔11及膨胀腔10内充满水后,关闭出水阀23,使软套2在水压作用下产生膨胀,模具内部水压与水源水压平衡后,关闭进水阀24,此时软套2在模具内部水压的作用下保持膨胀状态,此时将定位销22从定位槽20内拔出,解除对推杆12的锁定,活塞13在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增加模具内部水压,确保软套2保持充盈状态,在此状态下,及时模具自身有轻微渗漏,导致模具中的少量水渗出,活塞13也可通过其行程补偿缺失的这部分压力,软套2的充盈状态不受影响。施工人员可首先通过观察推杆12外壁上的刻度27来判断模具内部压力情况,即当推杆12外壁上的刻度27显示推杆12已弹出至极限位置时,可判断模具内部压力已低于设定值,此时可将这一模具从备选模具中剔除,选择其它推杆12未完全弹出的模具使用,剔除的模具重新进行充水操作或检查、修补渗漏。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插入浇注的混凝土内,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打开出水阀23,排出模具内的一部分水,活塞13在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下运行至上部极限位置,被限位卡环18阻挡,此时模具内部水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然后关闭出水阀23,将推杆12向硬质壳体1内部压入,直至活塞13到达下部极限位置,将定位销22插入定位槽20内,对推杆12的位置进行锁定,此时模具内部形成负压,迫使软套2自行与混凝土分离,并紧贴在硬质壳体1外壁,实现自动脱模。本专利技术制作预制件过程中不需人工逐个旋转或抽动模具,有利于减少工人数量,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效率,脱模可在混凝土完全凝固后进行,不会对混凝土材料产生损伤,使孔的质量整齐划一,并可彻底避免无法脱模的情况,模具可自动加压,保持膨胀部分不会出现凹陷,模具发生渗漏时可自行补充压力,保证成孔质量。本专利技术为防止软套2充水后变形,使其中部向外凸出,导致混凝土构件孔型出现偏差,可在软套2内壁沿轴向设置多个纵向凸肋7,各纵向凸肋7沿软套2周圈均匀分布。凸肋7可对软套2的变形情况起到限制作用,确保混凝土构件孔型标准。本专利技术所述软套2可由塑料等多种延展性相对较低的软质材料制作,其中优选由橡胶材料制成,软套2内嵌有纤维网26。与其它软质材料相比,橡胶材料使用寿命较长,反复膨胀收缩后不易开裂,纤维网26可消除橡胶材料的延展性,确保软套2膨胀后形状标准。本专利技术为防止活塞13密封不佳导致活塞13与安装外套管15一端的硬质壳体1之间被充满水,使活塞13难以向外套管15一端移动,可在外套管15顶端周圈与活塞13之间安装弹性密封膜16。弹性密封膜16可在外套管15与活塞13之间形成密封,防止水进入外套管15内部,即使活塞13出现密封不佳的情况,活塞13移动时,外套管15外侧积存的少量水可被重新压回活塞13另一侧,不会对活塞13移动造成较大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建筑构件自加压膨胀式成孔模具

【技术保护点】
建筑构件自加压膨胀式成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壳体(1),硬质壳体(1)内部为空腔(11),硬质壳体(1)侧壁周圈安装软套(2),软套(2)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9)与硬质壳体(1)连接,软套(2)内壁与硬质壳体(1)外壁间形成膨胀腔(10),硬质壳体(1)侧壁设置通孔(3),空腔(11)通过通孔(3)与膨胀腔(10)连通,空腔(11)内安装活塞(13),活塞(13)一侧与内套管(14)连接,内套管(14)外部设置外套管(15),外套管(15)与硬质壳体(1)连接,活塞(13)与硬质壳体(1)之间安装弹簧(17),活塞(13)另一侧与推杆(12)的一端连接,推杆(12)另一端从硬质壳体(1)顶部穿出,硬质壳体(1)顶部与推杆(12)的配合面周圈设置密封圈(19),空腔(11)内侧壁安装限位卡环(18),推杆(12)位于硬质壳体(1)外部的部分上开设环形定位槽(20),环形定位槽(20)下侧的推杆(12)外壁上设置刻度(27),推杆(12)一侧的硬质壳体(1)顶面上设置导向环套(21),导向环套(21)内安装定位销(22),推杆(12)沿硬质壳体(1)轴向移动至最低位置时,定位销(22)能够插入定位槽(20)内,对推杆(12)的高低位置进行锁定,硬质壳体(1)顶部设置进水管(5)和出水管(6),进水管(5)上安装进水阀(24),出水管(6)上安装出水阀(23)。...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构件自加压膨胀式成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壳体(1),硬质壳体(1)内部为空腔(11),硬质壳体(1)侧壁周圈安装软套(2),软套(2)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9)与硬质壳体(1)连接,软套(2)内壁与硬质壳体(1)外壁间形成膨胀腔(10),硬质壳体(1)侧壁设置通孔(3),空腔(11)通过通孔(3)与膨胀腔(10)连通,空腔(11)内安装活塞(13),活塞(13)一侧与内套管(14)连接,内套管(14)外部设置外套管(15),外套管(15)与硬质壳体(1)连接,活塞(13)与硬质壳体(1)之间安装弹簧(17),活塞(13)另一侧与推杆(12)的一端连接,推杆(12)另一端从硬质壳体(1)顶部穿出,硬质壳体(1)顶部与推杆(12)的配合面周圈设置密封圈(19),空腔(11)内侧壁安装限位卡环(18),推杆(12)位于硬质壳体(1)外部的部分上开设环形定位槽(20),环形定位槽(20)下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希平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麦哈勃冶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