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102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由底面以及底面四边的斜面组成,所述底面上设有若干横向平行设置的灯条,所述四个斜面上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多条骑缝线,每条骑缝线由多个骑缝线单元组成。破坏斜面的全反射而成为漫反射,底面LightBar光线在斜面汇聚后经过漫反射散开,多角度出光,透过模组正面观察斜边位置亮度有效削弱。通过调整骑缝线的疏密可以实现亮度调整,骑缝线越密集,该位置亮度越暗,骑缝线越稀疏,该位置亮度越亮,通过控制骑缝线的疏密可以削弱亮度0%到50%,在OD值较小时,改善画面均一性,提升画面品味,且骑缝线加工采用模具一次成型,不会额外产生材料费用,与斜面印刷吸光油墨方式比较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由底面以及底面四边的斜面组成,所述底面上设有若干横向平行设置的灯条,所述四个斜面上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多条骑缝线,每条骑缝线由多个骑缝线单元组成。破坏斜面的全反射而成为漫反射,底面LightBar光线在斜面汇聚后经过漫反射散开,多角度出光,透过模组正面观察斜边位置亮度有效削弱。通过调整骑缝线的疏密可以实现亮度调整,骑缝线越密集,该位置亮度越暗,骑缝线越稀疏,该位置亮度越亮,通过控制骑缝线的疏密可以削弱亮度0%到50%,在OD值较小时,改善画面均一性,提升画面品味,且骑缝线加工采用模具一次成型,不会额外产生材料费用,与斜面印刷吸光油墨方式比较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专利说明】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反射片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
技术介绍
米用直下式LED背光(DLED)的一体机,背光技术在朝着低混光,低成本方向迈进。决定DLED厚度的主要是混光距离OD值,目前主流OD值在30mm左右,利用二次光学透镜的折射作用扩大发光角度,以较少的LED数量达到混光均匀。当设计的OD值小于30_,采用折射式二次光学透镜实现均匀混光,得以增加众多的LED为代价,增加了设计成本且与低成本的市场方向相违背。如果采用反射式二次光学透镜,可以使LED的发光角度远大于165度,以此实现OD值15_的均匀混光。但是大角度发光造成了可视区域四边特别亮,反射片的斜边的折痕处特别暗,如此,明显的的亮暗对比形成一个“相框”形状的分界,画面品味大打折扣。为解决相框分界,需要对反射片的四条斜边做特殊处理,行业内通用的做法是在反射片四条斜边印刷黑色或者灰色的吸光油墨,光滑过度明暗区域,可这造成了反射片的成本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较少光源,低混光高度及低功耗DLED画面均匀性的不足的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 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由底面以及底面四边的斜面组成,所述底面上设有若干横向平行设置的灯条,所述四个斜面上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多条骑缝线,每条骑缝线由多个骑缝线单元组成。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条骑缝线呈规则矩阵式排列或交错式排列。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骑缝线单元长度L为0_ < L ^ 50mm,所述骑缝线单元宽度W为Omm < W彡2mm。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四个斜边设计多条骑缝线,破坏斜面的全反射而成为漫反射,底面Light Bar光线在斜面汇聚后经过漫反射散开,多角度出光,透过模组正面观察斜边位置亮度有效削弱。通过调整骑缝线的疏密可以实现亮度调整,骑缝线越密集,该位置亮度越暗,骑缝线越稀疏,该位置亮度越亮,通过控制骑缝线的疏密可以削弱亮度0%到50%,在OD值较小时,改善画面均一性,提升画面品味,且骑缝线加工采用模具一次成型,不会额外产生材料费用,与斜面印刷吸光油墨方式比较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斜面骑缝线矩阵式排列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斜面骑缝线交错式排列示意图; 图中标示:1-反射片;2-底面;3-斜面;4_灯条;5_骑缝线;6_骑缝线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图1出示了本技术一种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反射片1,所述反射片I由底面2以及底面四边的斜面3组成,所述底面2上设有若干横向平行设置的灯条4,所述四个斜面3上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多条骑缝线5,每条骑缝线5由多个骑缝线单元6组成,所述多条骑缝线5呈规则矩阵式排列如图2所示,或交错式排列如图3所示,所述骑缝线单元6长度L为Omm < L < 50mm,所述骑缝线单元宽度W为 Omm < W < 2mm。 在四个反射斜面设计按一定规则排列的多条骑缝线,规则矩阵排列或者交错排列。未经处理的反射片斜面为全反射面,底面Light Bar大角度的光线会直接投射到斜面,多条Light Bar光线汇聚在斜面,经过全反射后四个斜面非常明亮,模组表现为斜面与底面位置画面迥异,形成一个明显的相框形状亮边。本技术四个斜边设计多条骑缝线,破坏斜面的全反射而成为漫反射,底面Light Bar光线在斜面汇聚后经过漫反射散开,多角度出光,透过模组正面观察斜边位置亮度有效削弱。通过调整骑缝线的疏密可以实现亮度调整,骑缝线越密集,该位置亮度越暗,骑缝线越稀疏,该位置亮度越亮,通过控制骑缝线的疏密可以削弱亮度0%到50%。【权利要求】1.一种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包括反射片(I),所述反射片(I)由底面(2)以及底面四边的斜面(3)组成,所述底面(2)上设有若干横向平行设置的灯条(4),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斜面(3)上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多条骑缝线(5),每条骑缝线(5)由多个骑缝线单元(6)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骑缝线(5)呈规则矩阵式排列或交错式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骑缝线单元(6)长度L为Omm < L ^ 50mm,所述骑缝线单元宽度W为Omm < W ^ 2mm。【文档编号】F21V19/00GK203980148SQ201420402008【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1日 【专利技术者】蒋启武, 张洋, 邹宝华, 李丙乾, 王文龙 申请人: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超薄DLED模组亮边的反射片结构,包括反射片(1),所述反射片(1)由底面(2)以及底面四边的斜面(3)组成,所述底面(2)上设有若干横向平行设置的灯条(4),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斜面(3)上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多条骑缝线(5),每条骑缝线(5)由多个骑缝线单元(6)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启武张洋邹宝华李丙乾王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