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炜专利>正文

一种多气室车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03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气室车轮胎。由内层轮胎,外层轮胎以及夹置在二者之间的输气管三者组成。外层轮胎的内部被气室隔层分为许多气室,输气管上存在单向进气装置,可一对一地对外层轮胎的气室充气。此种轮胎适用于长距离路程的行驶。(*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胎被尖锐物体刺破的情况下不漏气的技术。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轮胎在被尖锐物体刺破后由于漏气导致轮胎不可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被尖锐物体刺破后仍然能够维持工作的轮胎结构。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车轮内胎分为内层轮胎和由气室隔层隔成的相互独立的气室排列而成的外层轮胎。内层轮胎由自带的充气嘴直接对它充气。通过位于内层轮胎和外层轮胎之间的输气管对外层轮胎的每个气室充气。气室的充气装置是由出气嘴(对于输气管而言)和套在它上面的薄橡胶管构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由于在轮胎中设置了多个气室,当其中之一被刺破后,其它气室仍然能够维持整个轮胎处于准正常工作状态,为支持轮胎能够运行至维修点进行修补创造了条件。附图说明:图1示意了本技术的结构组成概况;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K1详图(输气管闭合时的正常工作状态);图4是图1的K2详图(充气时的状态);B:内层轮胎;N:输气管;M:外层轮胎;P:气室隔层;K:单向进气装置(以可被气体压扁的薄橡胶管为主体的结构)的详图;D:单向进气装置;Q:气室;1:出气嘴:2:薄橡胶管;3:进气嘴;4:充气嘴;5:钢圈;6:外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车轮钢圈5和外胎6之间由内向外安置内层轮胎B,输气管N,外层轮胎M。内层轮胎B的下表面和外层轮胎M的上表面分别有凹半圆槽,放置输气管N。外层轮胎M被气室隔层P分为许多气室Q。输气管N上有与外层轮胎M的气室Q数量相等的单向进气装置D,单向进气装置D由出气嘴1(对于输气管N而言)和套在它上面的可被气体压扁的薄橡胶管2组成。如图2所示,内层轮胎的侧面垂直方向有一处凹下的半圆槽用来放置输气管N的进气嘴3,外层轮胎M内部的每个气室Q在顶端凹半圆槽一侧留有一个小孔,其直径大小刚好可以让输气管N的出气嘴1插入。充气时如图4,气体从输气管N的进气嘴3进入,再通过单向进气装置D由出气嘴1(对于输气管N而言)进入外层轮胎M的气室Q。停止充气时如图3。内层轮胎B,输气管N,外层轮胎M之间可用胶水粘牢,也可以只按顺序放置。使用前由内层轮胎B的充气嘴4对内层轮胎B充气,输气管N的充气嘴3通过单向进气装置D的出气嘴1(对于输气管N而言)对外层轮胎M的各个气室Q进行充气。使用时外层轮胎M的一个气室Q被尖锐物体刺破时,其他气室Q和内层轮胎B不会漏气,从而维持整个轮胎处于准正常工作状态,运行至维修点进行修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气室车轮胎,有车轮内胎,其特征是:车轮内胎分为内层轮胎(B)和由气室隔层(P)隔成的相互独立的气室(Q)排列而成的外层轮胎(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气室车轮胎,有车轮内胎,其特征是:车轮内胎分为内层轮胎(B)和由气室隔层(P)隔成的相互独立的气室(Q)排列而成的外层轮胎(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室车轮胎,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层轮胎(B),设置直接对它充气的充气嘴(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室车轮胎,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炜
申请(专利权)人:韩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