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充气轮胎的加强胎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55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轮胎的非对称加强胎带结构,它包括外胎带和内胎带,都用多条大致平行的帘线加强。外带有介于帘线中心线和第一表面间的第一部分(厚度T1)和介于该中心线和第二表面间的第二部分(T2)。T1介于T2的110%和150%间。内带有介于帘线中心线和第三表面间的第三部分(厚度T3)和介于该中心线和第四表面间的第四部分(厚度T4),T4介于T3的50%和90%间。帘线在胎带内的取向使得它们比对称胎带分得稍开一些,这会减小轮胎的锥度。(*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充气轮胎的加强胎带结构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的现有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轮胎内的加强层,它们被安置来改善轮胎的锥度。许多径向充气轮胎被构造成带有至少两条加强胎带,并且被设置在轮胎的胎面和胎体之间。通常,这些胎带是用以相对于轮胎的圆周面介于15°和45°之间的角度交叉的帘线予以加强的。虽然加强帘线的这种十字形设计具有许多优点,但它还是会使充气轮胎产生侧向力。换句话说,当轮胎沿直线向前转动时,某种力会作用在垂直于轮胎方向的方向上,从而导致车辆偏离其预行进的路线。在轮胎工业中众所周知的侧向力的一个因素是“锥度(conicity)”。锥度可以这样来近似地理解,设想一个锥形的轮胎,由于其锥形,它倾向于在非直线方向滚动。轮胎的设计者长期以来一直寻求减小或控制小客车径向轮胎的锥度大小。其他的设计者已经专利技术了针对非锥度的轮胎性能参数的加强胎带。在授予Uemura的美国专利5164028中,胎带用一个设置在其间的橡胶减震层隔开。这种设计意欲改善驾驶的舒适性和行驶噪声,同时保持胎带的圆周刚度。在授予Alban的美国专利3842885中,弹性体材料的第一和第二料层用一条相对于这两层具有较高弹性模量的材料制成的薄材隔开。例如,文中说料层是弹性体,说薄材是金属,例如不锈刚或铝。在美国专利3945421、4691752、5014762和5186773中还公开了其他胎带的设计形式。-->关于控制或降低轮胎的锥度方面对现有技术的其他改进也是希望的。而且,还希望有制造方法,该方法使得这种改进的轮胎能够以高质量和低成本的方式加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充气轮胎的改进的加强胎带结构,该加强胎带结构特别适用于改善这种轮胎的锥度。另外,还提供了一种以低成本及简单方式制造高质量加强胎带结构的新颖制造方法。熟悉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现有技术的人在阅读和理解了下面的详细说明后就会获知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好处和优点。充气轮胎的加强结构包括一条用多个大致平行的外帘线加强的外胎带。外胎带具有一个第一部分和一个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处在外帘线的中心线和一个第一表面之间。第二部分介于外帘线的中心线和一个第二表面之间。第一部分具有较第二部分的厚度T2大的厚度T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内容,T1约为T2的1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的内容,外胎带的第一部分是在外胎带的第二部分的径向内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的内容,加强结构还包括一条用多条大致平行的内帘线加强的内胎带。内胎带具有一个第三部分和一个第四部分。第三部分处在内帘线的中心线和一个第三表面之间,而第四部分介于内帘线的中心线和一个第四表面之间。第四部分具有较第三部分的厚度T3小的厚度T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内容,T4约为T3的7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充气轮胎的加强结构包括一条外胎带,一条内胎带,和一层中间层。外胎带和内胎带都是用多条大致平行的帘线加强的。该中间层具有一个厚度并介于外胎带和内胎带之间。中间层的厚度介于0.010英寸(0.025厘米)和0.020英寸(0.051厘米)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内容,一种制造轮胎加强结构的方法包括成形一条外胎带,使得外胎带中的外帘线相对于外胎带的厚度偏心借此形成外胎带的一个厚的部分和一个薄的部分。接着,成形一条内胎带,使得内胎带中的内帘线相对于内胎带的厚度偏心,借此形成内胎带的一个厚的部分和一个薄的部分。最后,将外胎带和内胎带安置成使每条胎带的厚的部分相互毗邻。熟悉现有技术的人在阅读和理解了下面的详细说明后就会获知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好处和优点。轮胎的“高宽比”意指截面高度与截面宽度之比。“轴向(的)”和“轴向地”此处用来指平行于轮胎的转动轴线的线或方向。“圆周(的)”意指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环形胎面的表面的圆周延伸的线或方向。“帘线角”意指从轮胎的平面图上看帘线从左侧或右侧以锐角穿过赤道面(EP),该锐角是由帘线相对于赤道面形成的。如果帘线不穿过赤道面,则“帘线角”意指帘线相对于帘布层中的圆周线形成的锐角。圆周线通过测定“帘线角”的那一点,并处在平行于赤道面的平面内。未通过赤道面的帘线的左或右取向是由这样的取向确定的,即帘线在保持在轮胎内的同时延伸穿过这样的平面。“赤道面(EP)”意指垂直于轮胎的转动轴线和通过其胎面的中心的平面。“接地面积”意指在零速度和额定荷载和压力下轮胎胎面与一个平展的表面接触的接触印痕或面积,包括由沟槽以及胎面单元占据的面积。“侧向(的)”意指轴向方向。“径向(的)”和“径向地”用来指径向指向或背离轮胎的转动-->轴线的方向。本专利技术在某些部件和部件的某种结构形式方面采取实际的形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将在说明书中详细地描述和在形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中示出,其中:图1是结合有本专利技术的加强结构的轮胎的剖视图。图2是沿通过轮胎的转动轴线的平面截取的现有技术加强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沿通过轮胎的转动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本专利技术的加强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图4是沿通过轮胎的转动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本专利技术的加强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在附图中,同样的标号在这几个视图中用来标示同样的部件或部分。参见图1,轮胎10具有一个在一对环形沿口14之间延伸的径向帘布层12。在该较佳实施例中,轮胎10具有两个帘布层。胎壁16从其内含有沿口14的沿口部分18径向向外延伸到接地胎面部分20上。轮胎10在胎冠区域用一个加强结构24加强。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一个典型的现有技术的加强结构。加强结构24位于帘布层12和胎面部分20之间。加强结构24具有至少由平行的帘线30、32构成的两层料层或带状帘布26、28,它们是编织的或未编织的、设置在胎面20下面、未锚固到沿口14上并具有相对于轮胎10的赤道面(EP)且范围介于15°至35°之间的左和右帘线角。在所示实施例中,包绕条带40包绕着外胎带26的侧边42、44。除此之外,胶质条带50靠近内胎带28的侧边52、54设置。诸如包绕条带40和胶质条带50的特征可以根据轮胎设计者的喜好与本专利技术一起采用。已经想到的其他设计包括在每条胎带26、28上未包括有胶质条带50和包括特别宽-->的胶质条带50。参见图2-4,现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如图2中可见的那样,在现有技术的加强结构24中,帘线30、32基本上被定心于相应的胎带26、28的厚度的中心。虽然示出胎带26、28偏离了一个夸大的距离以便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外胎带26的第一表面86实际上是紧挨着并接触着内胎带28的第三表面90。因此,包含外胎带中帘线30的平面和包含内胎带中帘线32的平面之间的距离由两个平面之间的弹性体材料的量所决定。此距离等于含有帘线30的平面和外胎带26的第一表面86之间的距离和含有帘线32的平面和内胎带28的第三表面90之间的距离之和。此种量度对于有关锥度的良好的轮胎特性是重要的。人们已知帘线30、32的相应层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对轮胎的锥度起主要的作用。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不同视图中所示出的类似的零件用同样的标号标示。比较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看出,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外胎带26的第一表面86和内胎带28的第三表面90之间设置了一个中间层70。最好是,中间层70未进行加强,但只是用橡胶或其他合适的弹性体制成的,并且其厚度介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充气轮胎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具有:一条外胎带,所述外胎带是用多条大致平行的外帘线加强的,所述外胎带具有一个第一部分和一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处在所述外帘线的中心线和一个第一表面之间,所述第二部分介于所述外帘线的中心线和一个 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加强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具有较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T2大的厚度T1。

【技术特征摘要】
US 1995-3-6 3992731.一种用于充气轮胎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具有:一条外胎带,所述外胎带是用多条大致平行的外帘线加强的,所述外胎带具有一个第一部分和一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处在所述外帘线的中心线和一个第一表面之间,所述第二部分介于所述外帘线的中心线和一个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加强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具有较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T2大的厚度T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T1介于T2的约110%和150%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T1约为T2的13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是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内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一条内胎带,所述外胎带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S约翰宁BA哈里森DE哈里森
申请(专利权)人: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