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2343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属于飞机制造技术领域。它包括起落架、转轴Ⅰ、转轴Ⅱ、转轴Ⅲ、转轴Ⅳ、上撑杆、摇臂Ⅰ、摇臂Ⅱ、摇臂Ⅲ、下撑杆、收放作动筒、连杆Ⅰ、连杆Ⅱ、连杆Ⅲ、鹅型摇臂、支柱护板及机轮护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舱门收放作动系统,从而减小机构在机内的占用空间,减轻结构重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联动机构设计,确保起落架与机轮护板、支柱护板的收放顺序,简化了控制逻辑,提高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起落架放下状态,机轮护板关闭,可减小气动阻力,提升飞机起降性能;并防止异物进入起落架舱,对飞机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属于飞机制造
。它包括起落架、转轴Ⅰ、转轴Ⅱ、转轴Ⅲ、转轴Ⅳ、上撑杆、摇臂Ⅰ、摇臂Ⅱ、摇臂Ⅲ、下撑杆、收放作动筒、连杆Ⅰ、连杆Ⅱ、连杆Ⅲ、鹅型摇臂、支柱护板及机轮护板;本专利技术简化了舱门收放作动系统,从而减小机构在机内的占用空间,减轻结构重量;本专利技术通过联动机构设计,确保起落架与机轮护板、支柱护板的收放顺序,简化了控制逻辑,提高可靠性;本专利技术起落架放下状态,机轮护板关闭,可减小气动阻力,提升飞机起降性能;并防止异物进入起落架舱,对飞机造成损害。【专利说明】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属于飞机制造

技术介绍
现代飞机设计中,为保证飞机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避免起落架引起的气动阻力,一般需设计一套运动机构,实现起落架的收放。传统前起落架收放装置,包括:舱门收放作动筒、起落架收放作动筒、连杆。机轮护板通过舱门收放作动筒实现收放;支柱护板与起落架通过连杆联动实现收放;起落架通过起落架收放作动筒实现收放。该起落架舱门收放装置包含两套作动机构:起落架作动机构、机轮护板作动机构,其作动次序必须严格控制,控制逻辑复杂,影响系统可靠性;且由于作动机构多,导致占用机内空间大、重量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舱门联动装置,实现机轮护板、支柱护板均与起落架联动收放。通过联动设计,取消机轮护板作动机构,简化舱门收放系统及其控制逻辑,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减小机内占用空间,减轻结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控制流程简单、可靠性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且具有减少气动力阻力的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它包括起落架、转轴1、转轴I1、转轴II1、转轴IV、上撑杆、摇臂1、摇臂I1、摇臂II1、下撑杆、收放作动筒、连杆1、连杆I1、连杆II1、鹅型摇臂、支柱护板及机轮护板;起落架由机轮与支柱组成,通过转轴II固定在机体上,绕转轴旋转,在起落架支柱上设计有摇臂II,与收放作动筒的一端连接;上撑杆通过转轴I与机体连接,绕转轴旋转,在上撑杆上设计有摇臂I,摇臂I 一端与收放作动筒的一端连接,摇臂I另一端与连杆II连接;下撑杆一端与上撑杆连接,另一端与起落架的支柱连接,绕两个连接点自由旋转;连杆I 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起落架的支柱连接,另一端与鹅型摇臂铰接;支柱护板及机轮护板均通过鹅型摇臂上的转轴III与机体连接,绕转轴自由旋转;摇臂III通过转轴IV与机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III与鹅型摇臂连接,通过绕转轴旋转推动机轮护板旋转。 收放作动筒收缩时,使起落架支柱逆时针旋转,从而放下起落架。同时,起落架支柱驱使连杆I向下运动,从而驱动支柱护板绕转轴III向下旋转,实现支柱护板的开启。在收放作动筒的作用下,摇臂I顺时针旋转,通过连杆II驱使摇臂III绕转轴IV顺时针旋转,从而驱动连杆III向下带动机轮护板绕转轴III向下旋转打开,实现机轮护板的开启;当连杆II与摇臂I运动到同一直线后,摇臂的顺时针旋转角度达到最大,此时机轮护板完全开启,支柱护板已部分开启,起落架支柱处于中立位置;随着收放作动筒继续收缩,摇臂I继续顺时针旋转,此时开始向上带动连杆II,并驱使摇臂III绕转轴IV逆时针旋转,从而驱动机轮护板绕转轴III向上旋转,实现机轮护板的关闭;当收放作动筒收缩到极限位置后,上撑杆与下撑杆在同一直线,摇臂III逆时针旋转至初始位置,连杆I驱使支柱护板行程达到最大,此时机轮护板完全关闭,支柱护板完全打开,起落架支柱处于放下位置。 舱门及起落架的收起过程与放下过程相反。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巧妙了利用了撑杆上的两个摇臂,实现了机轮护板与起落架的联动;同时,通过四连杆运动机构,实现起落架单向运动过程中,机轮护板完成双向运动,即机轮护板可完成开启和关闭两个动作。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机轮护板、支柱护板均与起落架联动收放,取消了传统前起落架收放机构中的机轮护板作动机构,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简化了舱门收放作动系统,从而减小机构在机内的占用空间,减轻结构重量;2)、本专利技术通过联动机构设计,确保起落架与机轮护板、支柱护板的收放顺序,简化了控制逻辑,提高可靠性;3)、本专利技术起落架放下状态,机轮护板关闭,可减小气动阻力,提升飞机起降性能;并防止异物进入起落架舱,对飞机造成损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舱门收放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四连杆运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它包括起落架1、转轴I 2、转轴II 8、转轴III 11、转轴IV 15、上撑杆3、摇臂I 4、摇臂II 7、摇臂III16、下撑杆5、收放作动筒6、连杆I 9、连杆II 14、连杆III 17、鹅型摇臂10、支柱护板12及机轮护板13 ;起落架I由机轮与支柱组成,通过转轴II 8固定在机体上,绕转轴旋转,在起落架支柱上设计有摇臂II 7,与收放作动筒6的一端连接;上撑杆3通过转轴I 2与机体连接,绕转轴旋转,在上撑杆3上设计有摇臂I 4,摇臂 I4 一端与收放作动筒6的一端连接,摇臂I 4另一端与连杆II 14连接;下撑杆5 —端与上撑杆3连接,另一端与起落架I的支柱连接,绕两个连接点自由旋转;连杆I 9 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起落架I的支柱连接,另一端与鹅型摇臂10铰接;支柱护板12及机轮护板13均通过鹅型摇臂10上的转轴III 11与机体连接,绕转轴自由旋转;摇臂III16通过转轴IV 15与机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III17与鹅型摇臂10连接,通过绕转轴旋转推动机轮护板旋转。 收放作动筒6收缩时,使起落架I的支柱逆时针旋转,从而放下起落架。同时,起落架I的支柱驱使连杆I 9向下运动,从而驱动支柱护板12绕转轴III 11向下旋转,实现支柱护板12的开启。在收放作动筒6的作用下,摇臂I 4顺时针旋转,通过连杆II 14驱使摇臂III 16绕转轴IV 15顺时针旋转,从而驱动连杆III 17向下带动机轮护板绕转轴III 11向下旋转打开,实现机轮护板13的开启;当连杆II 14与摇臂I 4运动到同一直线后,摇臂16的顺时针旋转角度达到最大,此时机轮护板13完全开启,支柱护板12已部分开启,起落架I的支柱处于中立位置;随着收放作动筒6继续收缩,摇臂I 4继续顺时针旋转,此时开始向上带动连杆II 14,并驱使摇臂III 16绕转轴IV 15逆时针旋转,从而驱动机轮护板13绕转轴III 11向上旋转,实现机轮护板13的关闭;当收放作动筒6收缩到极限位置后,上撑杆3与下撑杆5在同一直线,摇臂III16逆时针旋转至初始位置,连杆I 9驱使支柱护板12行程达到最大,此时机轮护板13完全关闭,支柱护板12完全打开,起落架I的支柱处于放下位置。 由其收放机构实施方式可见,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利用了撑杆上的两个摇臂及四连杆机构,实现了起落架舱门与起落架的联动,且起落架单向运动过程中,机轮护板可完成双向运动。取消了机轮护板作动机构,简化了舱门收放系统及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起落架(1)、转轴Ⅰ(2)、转轴Ⅱ(8)、转轴Ⅲ(11)、转轴Ⅳ(15)、上撑杆(3)、摇臂Ⅰ(4)、摇臂Ⅱ(7)、摇臂Ⅲ(16)、下撑杆(5)、收放作动筒(6)、连杆Ⅰ(9)、连杆Ⅱ(14)、连杆Ⅲ(17)、鹅型摇臂(10)、支柱护板(12)及机轮护板(13);起落架(1)由机轮与支柱组成,通过转轴Ⅱ(8)固定在机体上,绕转轴旋转,在起落架支柱上设计有摇臂Ⅱ(7),与收放作动筒(6)的一端连接;上撑杆(3)通过转轴Ⅰ(2)与机体连接,绕转轴旋转,在上撑杆(3)上设计有摇臂Ⅰ(4),摇臂Ⅰ(4)一端与收放作动筒(6)的一端连接,摇臂Ⅰ(4)另一端与连杆Ⅱ(14)连接;下撑杆(5)一端与上撑杆(3)连接,另一端与起落架(1)的支柱连接,绕两个连接点自由旋转;连杆Ⅰ(9)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起落架(1)的支柱连接,另一端与鹅型摇臂(10)铰接;支柱护板(12)及机轮护板(13)均通过鹅型摇臂(10)上的转轴Ⅲ(11)与机体连接,绕转轴自由旋转;摇臂Ⅲ(16)通过转轴Ⅳ(15)与机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Ⅲ(17)与鹅型摇臂(10)连接,通过绕转轴旋转推动机轮护板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清刘敏冷智辉沈亮辛荣提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