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锐专利>正文

多内胎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23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内胎车轮,由轮轴、轮辐、轮圈、内胎、外胎等几部分构成,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轮圈上由隔离带分隔出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及力学系统,多个内胎分别置于这些独立的空间内,其外,由一个外胎包裹。该种车轮的主要优点是车胎遇刺或爆胎后车轮形变小,车轮可靠性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应用于特种车辆、急救车辆、越野车辆,效益明显。(*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内胎车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尤指充气车轮。目前,公知的充气车轮,其轮胎一般由一个内胎,一个外胎组成,或仅有一个外胎。这种车轮遇刺或爆胎后,整个车轮都不能使用,对自行车、摩托车等不便携带备用车轮的交通公具而言,其不利之处十分明显,尤其在野外环境中,其后果更突出。对于高速奔驰的汽车而言,由于车胎遇刺或爆胎具有突发性,极易失控或反应不极造成严重后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充气车轮,使其在遇刺或爆胎情况下,车轮形变很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在一个车轮的轮圈内并列了多个内胎,每个内胎之间有隔离带隔开,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及力学系统,这些内胎由一个外胎包裹,组成一种多内胎的充气轮胎。多个内胎共同承重,分担负荷。如果内胎与外胎之间,是一个密闭空间,也可以充气,使负荷分配更加均匀、合理。与同规格普通轮胎相比,多内胎结构,其单个内胎的容积要小几倍,即使遇刺漏气或内胎爆胎,对整个车轮而言,其影响要小许多倍(多个内胎同时遇刺或同时爆胎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在一定负荷下,甚至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其作用相当于载重车辆并列了多个车轮。采用单一外胎,是为了避免并列外胎之间夹上固体物块,而固体物块在离心力作用下高速飞出极易造成伤害。与普通单胎车轮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突出优点就是增强了车辆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适应性。如军用、警用或急救车辆等,其社会效益很明显。与并列多轮相比,其轻便、灵活、经济性能明显,并可能避免并列车轮夹带的固体物块作离心运动造成的伤害。-->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轴剖面图,其中:1-轮胎内胎;2-轮胎外胎;3-轮圈;4-轮辐;5-轮轴;6-充气嘴;7-隔离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内胎车轮,由轮轴、轮辐、轮圈、内胎、外胎等几部分构成,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轮圈上由隔离带分隔出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多个内胎分别置于这些独立空间内,其外,由一个外胎包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多内胎车轮,由轮轴、轮辐、轮圈、内胎、外胎等几部分构成,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轮圈上由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锐
申请(专利权)人:王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