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包滑动水口机械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93849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包滑动水口机械手装置,它包括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第一转臂的轴向一端设有钩头,第一转臂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第二转臂的轴向一端设有与第一套筒旋转连接的联接支座,第二转臂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与固定座旋转连接,固定座固定安装在作业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对支撑和负载油缸的支架回转部件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其制造过程更为便捷,同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构造转动不灵活及卡死现象,提高了钩头负载油缸后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维修拆装效率更高,降低了装置的修复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包滑动水口机械手装置,它包括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第一转臂的轴向一端设有钩头,第一转臂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第二转臂的轴向一端设有与第一套筒旋转连接的联接支座,第二转臂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与固定座旋转连接,固定座固定安装在作业区域内。本技术是对支撑和负载油缸的支架回转部件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其制造过程更为便捷,同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构造转动不灵活及卡死现象,提高了钩头负载油缸后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维修拆装效率更高,降低了装置的修复生产成本。【专利说明】钢包滑动水口机械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包滑动水口辅助设备,具体地指一种钢包滑动水口机械手 >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炼钢厂中一般的钢包其侧部均设置由负载油缸的回转支撑设备;该设备属于钢包滑动水口重点防控点检部位,而其结构使用的是简单的铰链联接,在承载重力时,极易出现抱死、卡死现象;使得日常点检和例行检修时极难完成油缸的快速拆卸、安装和对中,给现场的操作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由于操作者在悬空的操作台上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装置来改变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钢包滑动水口机械手装置,它是一种能够快速完成油缸的灵活移动、且操作方便省力的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包滑动水口机械手装置,它包括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所述第二转臂位于所述第一转臂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臂的轴向一端设有用于支撑和负载油缸的钩头,所述第一转臂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向两端开口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臂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转臂的轴向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筒旋转连接的联接支座,所述第二转臂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向两端开口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臂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套筒与固定座旋转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平放在作业区域内。 上述方案中: 所述第一转臂朝向第一套筒的端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贯。 所述联接支座包括联接底座和固定设置在联接底座上的第一轴台,所述第一轴台的直径小于联接底座的径向尺寸,所述联接底座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转臂的端部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转臂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贯;所述第一轴台套装在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轴台和第一套筒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上轴承和第一下轴承,所述第一上轴承和第一下轴承之间设有第一定距套,所述第一定距套套装在所述第一轴台的外圆上;所述第一上轴承上端面设有第一轴用挡圈,所述第一轴用挡圈套装在开设在所述第一轴台的顶部外圆上的第一环形槽中。 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开口被所述第一轴台穿过,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开口被第一垫圈密封,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一轴用挡圈之间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垫圈通过螺钉与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转臂朝向第二套筒的端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套筒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匹配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凹槽相贯。 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底座和固定设置在固定底座上的第二轴台,所述第二轴台的直径小于固定底座的径向尺寸;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轴台套装在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轴台和第二套筒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上轴承和第二下轴承,所述第二上轴承和第二下轴承之间设有第二定距套,所述第二定距套套装在所述第二轴台的外圆上;所述第二上轴承上端面设有第二轴用挡圈,所述第二轴用挡圈套装在开设在所述第二轴台的顶部外圆上的第二环形槽中。 所述第二套筒的下端开口被所述第二轴台穿过,所述第二套筒的上端开口被第二垫圈密封,所述第二垫圈与第二轴用挡圈之间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垫圈通过螺钉与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 本技术的一种钢包滑动水口机械手装置,是对支撑和负载油缸的支架回转部件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其制造过程更为便捷,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构造转动不灵活及卡死现象,提高了钩头负载油缸后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维修拆装效率更高,降低了装置的修复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转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转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中固定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钢包滑动水口机械手装置,它包括第一转臂I和第二转臂8,第二转臂8位于第一转臂I下方,第一转臂I和第二转臂8均选用无缝管件,使其在确保负载时具有一定的强度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轻了转臂本体的自重,有效的降低了其回转摆动力;第一转臂I的轴向一端设有用于支撑和负载油缸的钩头1.1,第一转臂I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向两端开口的第一套筒2,第一套筒2的轴线与第一转臂I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二转臂8的轴向一端设有与第一套筒旋转连接的联接支座3,第二转臂8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向两端开口的第二套筒4,第二套筒4的轴线与第二转臂8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二套筒4与固定座5旋转连接,固定座5固定安装在指定的作业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臂I可绕着联接支座3旋转,而第二转臂8可绕着固定座5旋转,因此,用于支撑和负载油缸的钩头1.1可以在作业区域内进行水平位置的调整,以提高钩头1.1负载油缸后的使用效率。 参考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转臂I朝向第一套筒2的端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由第一转臂I的端部切割而成,相应的第一套筒2的侧壁设有与第一连接杆相匹配的第一凹槽,第一连接杆进入到第一凹槽中,二者形成相贯效果,再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一转臂I与第一套筒2的侧壁固定连接。 参考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联接支座3包括联接底座3.1和固定设置在联接底座3.1上的第一轴台3.2,第一轴台3.2的直径小于联接底座3.1的径向尺寸;联接底座3.1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转臂8的端部相匹配的第二凹槽,第二转臂8的端部与第二凹槽相贯后再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二转臂8的端部与联接底座3.1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轴台3.2从第一套筒2的下端开口进入并套装在第一套筒I内,第一轴台3.2和第一套筒2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上轴承6和第一下轴承7,第一上轴承6和第一下轴承7之间设有第一定距套9,第一定距套套9装在第一轴台3.2的外圆上;第一套筒2与第一轴台3.2通过轴承旋转的方式实现其之间的旋转连接,相比于传统的铰链连接,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构造转动不灵活及卡死现象;在第一上轴承6上端面设有第一轴用挡圈10,第一轴用挡圈10套装在开设在第一轴台3.2的顶部外圆上的第一环形槽3.3中,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第一轴用挡圈10和联接底座3.1可防止在第一转臂I在旋转时,第一上轴承6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包滑动水口机械手装置,它包括第一转臂(1)和第二转臂(8),所述第二转臂(8)位于所述第一转臂(1)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臂(1)的轴向一端设有用于支撑和负载油缸的钩头(1.1),所述第一转臂(1)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向两端开口的第一套筒(2),所述第一套筒(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臂(1)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转臂(8)的轴向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筒(2)旋转连接的联接支座(3),所述第二转臂(8)的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向两端开口的第二套筒(4),所述第二套筒(4)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臂(8)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套筒(4)与固定座(5)旋转连接,所述固定座(5)固定平放在作业区域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周泉华叶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