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边冲孔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916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边冲孔的模具。该模具于上模板设置有切边凹模,于下模固定板设置切边凸模和冲头。冲孔和切边操作时,将工件定位于切边凹模内,下模固定板下行而带动切边凹模将工件与切边凸模接触产生剪切力以完成切边,与此同时,工件被切边凹模带动与冲头接触产生冲压力以完成冲孔。顶压体在冲孔的完成切边凹模上行过程中,受处于压缩的弹簧产生的向上回复力作用,顶压体向上顶压工件而保证工件不从凹模内脱落,从而保证工件与冲头的顺利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切边冲孔的模具。该模具于上模板设置有切边凹模,于下模固定板设置切边凸模和冲头。冲孔和切边操作时,将工件定位于切边凹模内,下模固定板下行而带动切边凹模将工件与切边凸模接触产生剪切力以完成切边,与此同时,工件被切边凹模带动与冲头接触产生冲压力以完成冲孔。顶压体在冲孔的完成切边凹模上行过程中,受处于压缩的弹簧产生的向上回复力作用,顶压体向上顶压工件而保证工件不从凹模内脱落,从而保证工件与冲头的顺利分离。【专利说明】一种切边冲孔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切边冲孔的模具。
技术介绍
对诸如板材(钢板)之类的工件使用冲床加工的过程中一般包括冲孔和切边。现有技术中冲孔和切边是分开的两个工序,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分别需要由冲孔模具和切边模具这两套模具来分别完成这两个工序,这样不仅增加了设备及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切边冲孔的模具,该模具可一次性完成切边和冲孔的工序,提闻了生广效率。 一种切边冲孔的模具,包括下模板、连接下模板上的下模固定板、上模座和连接上模座的上模板,所述上模板设置有切边凹模,所述下模固定板(4)设置有冲头及与所述切边凹模相配合的切边凸模,所述下模固定板设置有翘板机构,翘板机构包括固定于下模固定板的活销和可使两端部绕活销自由转动的翘板,翘翘板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弹簧和脚柱,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有用于对经冲孔切边后的工件顶压的顶压体,所述脚柱用于对所述顶压体下行位置的限位。 其中,所述顶压体设有可被冲头贯穿的通孔。 其中,所述顶压体设有可被冲头贯穿的通孔。 其中,所述冲头包括位于下模固定板的中部大孔冲头和位于所述大孔冲头两侧的小孔冲头。 其中,所述上模座的两端各设有导柱和连接该导柱下表面的导柱垫。 本技术的切边冲孔的模具于上模板设置有切边凹模,于下模固定板设置切边凸模和冲头。冲孔和切边操作时,将工件定位于切边凹模内,下模固定板下行而带动切边凹模将工件与切边凸模接触产生剪切力以完成切边,与此同时,工件被切边凹模带动与冲头接触产生冲压力以完成冲孔。顶压体在冲孔的完成切边凹模上行过程中,受处于压缩的弹簧产生的向上回复力作用,顶压体向上顶压工件而保证工件不从凹模内脱落,从而保证工件与冲头的顺利分离。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切边冲孔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翘板机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翘板机构的主视图。 图中,I一上模座;2—上模板;3—下模板;4一下模固定板;41 一翅板机构;411 一翅板;412—活销;413—锁紧体;51—切边凸模;52—切边凹模;6—顶压体;7—弹簧;8—脚柱;91一大孔冲头;92—小孔冲头;10—工件;11一导柱;12—导柱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和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切边冲孔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翘板机构的侧视图及主视图。本技术切边冲孔的模具由上模体和安装上模体下方的下模体构成。上模体主要由上模座I和上模板2所构成。上模板2通过紧固螺钉固定于上模座I。下模体主要由下模板3和下模固定板4所构成。下模固定板4通过紧固螺钉安装于下模板3上。上模体可相对于下模体上下移动,以完成冲压和切边必需的由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冲压力和剪切力。为便于上模体的上下移动,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置有导柱11和导柱垫12。上模体安装于导柱11的表面,起到作为上模体运动的“轨道”作用。导柱垫12可减缓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相对运动对导柱11造成的震动损坏,因而,导柱垫12采用弹性材料,具体为橡胶之类的弹性体,例如天然橡胶、硅胶和软泡聚氨酯等。 上模板2通过紧固螺钉安装有切边凹模52。可以理解的而是,切边凹模52的中间为凹陷,例如槽等,用来卡进工件10。 下模固定板4安装有冲头和切边凸模51。切边凸模51与切边凹模52相互配合以完成对工件10的切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切边凸模51的实施方式,例如切边凸模51为刀具和安装该刀具的锁紧部件。冲头用于对工件10进行冲孔。冲头由大孔冲头91和小孔冲头92所组成。大孔冲头91的周围分布有多个小孔冲头92。大孔冲头91可完成对工件10中心孔的冲制,小孔冲头92完成工件10的中心孔周围的小孔的冲制。 下模固定板4还安装有翘板机构41。翘板机构41由活销412、翘板411和锁紧体413所构成。锁紧体413连接于活销412的两端,且与活销412垂直。锁紧体413将活销412固定于下模固定板4上。活销412通过设置于翘板411内的通孔可活动地安装于翘板411的中部,优选为翘板411的正中间,这样可使得翘板411可绕活销412自由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翘板411的两端部在上下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翘板41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弹簧7和脚柱8。弹簧7的下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于翘板411,上端安装于顶压体6的下表面。脚柱8的下端设有冠状体。当弹簧7被向下压缩时,带动翘板411的一端部向下,与此同时,另一端部向上翘起而接触直至向上顶起脚柱8的冠状体脚柱8起到对顶压体6下行位置的限位,这样可以使得顶压体6被在冲孔切边过程中被工件10下压至过低的位置对弹簧7造成的损坏(即顶压体6下行超过弹簧7所能被压缩的极限位置)。翘板机构41能够联动实现将弹簧7的向下运动和脚柱8的向上运动,从而更好地起到对弹簧7所受到的冲压力。 顶压体6可连接有两个弹簧7。弹簧7可以对顶压块施加向上的回复力。于切边冲孔完成后,切边凹模52上行的过程中,该回复力可促使顶压块对工件10的下表面施加向上的顶压作用,保证工件10始终处于切边凹模52内而不从其中脱落。这样,冲头就会随着切边凹模52的上行而与工件10自然分离,避免工件10粘附于冲头上。 下面介绍本技术的自动加油装置的工作原理。 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边冲孔的模具,包括下模板(3)、连接下模板(3)上的下模固定板(4)、上模座(1)和连接上模座(1)的上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2)设置有切边凹模(52),所述下模固定板(4)设置有冲头及与所述切边凹模(52)相配合的切边凸模(51),所述下模固定板(4)设置有翘板机构(41),翘板机构(41)包括固定于下模固定板(4)的活销(412)和可使两端部绕活销(412)自由转动的翘板(411),翘板(41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弹簧(7)和脚柱(8),所述弹簧(7)的上端连接有用于对经冲孔切边后的工件(10)顶压的顶压体(6),所述脚柱(8)用于对所述顶压体(6)下行位置的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纯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电子羽电业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