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744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6:50
一种阻尼阀,其包括:隔壁体,其分隔出一室与另一室;阀座,其形成于隔壁体的与一室或者另一室相对的端面;以及叶片阀,该叶片阀的外周端部相对于阀座分离或落座;叶片阀在外周端部具有容许工作流体通过的多个节流部,并且该多个节流部集中于叶片阀的外周端部处的周向上的任意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阻尼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于车辆的悬挂系统的缓冲器的阻尼阀。
技术介绍
对于组装于车辆的悬挂系统的缓冲器,出于车辆的乘车舒适度的观点,优选的是,例如在以较大的振幅缓慢地伸缩时使阻尼力积极地上升,在以较小的振幅快速伸缩时抑制所产生的阻尼力。在日本JP2003-042214A中公开了一种阻尼阀,该阻尼阀具有活塞、形成于活塞的端面的环状的阀座、以及相对于阀座分离或落座的环状的叶片阀,叶片阀具有由自外周端部沿径向形成的缺口构成的节流部。在该阻尼阀中,活塞将用于容纳工作流体的缸体内部分隔成一室与另一室,并且具有容许一室与另一室之间连通的端口。上述叶片阀以能够使端口的下游侧端开启的方式封堵该端口的下游侧端。关于日本JP2003-042214A所公开的阻尼阀,在缓冲器中的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时,工作流体自一室流入端口,并通过节流部而向另一室流出,从而使阻尼力上升。另外,在缓冲器中的活塞速度处于高速区域时,工作流体自一室流入端口,使叶片阀的外周端部挠曲而通过在叶片阀的外周端部与阀座之间出现的间隙向另一室流出,从而避免阻尼力过度。
技术实现思路
在将具备日本JP2003-042214A所公开的阻尼阀的缓冲器组装于车辆的悬挂系统的情况下,存在被指出有损于车辆的乘车感觉的可能性。日本JP2003-042214A所公开的阻尼阀的阻尼特性为,自因工作流体通过节流部而带来的节流部特性向因工作流体使叶片阀的外周端部挠曲而通过在叶片阀的外周端部与阀座之间出现的间隙所带来的阀特性急剧变化。换句话说,在工作流体的流量较少时,工作流体仅通过节流部,外周端部的移动被抑制,但是若通过节流部的工作流体的流量逐渐增加,则仅靠节流部不再能够应对,叶片阀的外周端部挠曲而在该叶片阀的外周端部与阀座之间出现间隙,使工作流体流出。在叶片阀的外周端部挠曲而在该叶片阀的外周端部与阀座之间出现了间隙时,由于叶片阀的外周端部的整周一下子离开阀座,因此叶片阀的开阀动作变得急剧,阻尼特性将会自节流部特性向阀特性突变。因此,例如若当车辆在低速下处于侧倾时,自节流部特性变化为阀特性,则让搭乘者感到阻尼力消失这样的感觉,车辆的乘车舒适度变差,也存在因突然的内压变动导致异音产生的危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车辆的乘车舒适度变差、产生异音的阻尼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一方式,提供一种阻尼阀,其中,该阻尼阀包括:隔壁体,其分隔出一室与另一室;阀座,其形成于上述隔壁体的与上述一室或者上述另一室相对的端面;以及叶片阀,该叶片阀的外周端部相对于上述阀座分离或落座;上述叶片阀具有节流部集中部,容许工作流体通过的多个节流部集中于上述叶片阀的外周端部处的周向上的任意区域而形成该节流部集中部。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局部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纵剖视图。图2是在图1中的X-X线位置示出的活塞的横剖视图。图3A是表示第一叶片阀的俯视图。图3B是表示第二叶片阀的俯视图。图3C是表示第三叶片阀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叶片阀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叶片阀的开启动作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节流部特性与阀特性的连续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例如使用于组装于车辆的悬挂系统的缓冲器中的阻尼部。如图1所示,缓冲器例如具有:缸体1,其封入有作为工作油的工作流体;活塞杆2,其以进出自如的方式贯穿到该缸体1内;以及活塞3,其保持于活塞杆2的在图1中成为下端部的顶端部2a,该活塞3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缸体1内,并作为将缸体1内部分隔成一室R1与另一室R2的隔壁体。此外,对于工作流体,也可以采用除工作油以外的液体。图示的缓冲器被设定为正立型,缸体1作为下端侧构件而连结于车辆中的车轴侧,活塞杆2作为上端侧构件而连结于车辆中的车身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缓冲器为正立型,但也可以是倒立型。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器为单筒型,但也可以取代之而为多筒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被提供于缓冲器中的阻尼部、即设于活塞3的与另一室R2相对的一端侧处的伸长侧的阀4部分。另一室R2成为在图1中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缸体1内的活塞3的下端侧。在图1中,活塞3的与成为活塞3的上端侧的一室R1相对的另一端具备压缩侧的阀5。考虑到压缩侧的阀5容许工作油的通过而形成阻尼作用,也可以将阻尼阀提供至压缩侧的阀5部分。在以上的前提下,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阻尼阀进行说明。活塞3具有容许自形成于缸体1内的一室R1向另一室R2连通的伸长侧的端口3a。在图1中,成为伸长侧的端口3a的上端的上游侧端向环状槽3b开口,该环状槽3b与一室R1相对并形成于活塞3的上端。在图1中,成为伸长侧的端口3a的下端的下游侧端向环状槽3c开口,该环状槽3c与另一室R2相对并形成于活塞3的下端侧(参照图2)。也如图2所示,活塞3具有:内周侧固定部3d,其在图1中成为下端侧并供伸长侧的阀4的内周端部(未标注附图标记)落座;以及形成为环状的阀座3e,其形成于内周侧固定部3d的外侧,在该阀座3e与内周侧固定部3d之间划分出环状槽3c。环状槽3b经由形成于压缩侧的阀5的孔5a而连通于一室R1。在图2中用单点划线示出的圆表示落座于阀座3e的伸长侧的阀4的轮廓。设于活塞3外周的活塞环被省略图示。另一方面,伸长侧的阀4由多片层叠于活塞3的下端侧并形成为环状的叶片阀构成。另外,如图3所示,叶片阀由第一叶片阀41、第二叶片阀42和第三叶片阀43构成,该第一叶片阀41和该第二叶片阀42形成为相同直径,该第三叶片阀43的直径小于第一叶片阀41和第二叶片阀42的直径。此外,第三叶片阀43也可以形成为直径与第二叶片阀42相同。伸长侧的阀4以内周端部落座于活塞3的内周侧固定部3d的方式固定,外周端部(未标注附图标记)相对于活塞3的阀座3e分离或落座自如,并以能够使活塞3的环状槽3c开启的方式将该环状槽3c封堵。换句话说,第一叶片阀41层叠于活塞3的下端侧且使内周端部(未标注附图标记)固定于内周侧固定部3d,第一叶片阀41的外周端部(未标注附图标记)相对于阀座3e分离或落座自如,以能够使环状槽3c开启的方式将该环状槽3c封堵。第一叶片阀41在外周端部具有多个由容许工作油通过的缺口构成的节流部41a。多个节流部41a沿第一叶片阀41的板厚方向贯穿,并以自外周面靠向中心的方式形成。换句话说,多个节流部41a在第一叶片阀41的外周面开口,使作为阀座3e内侧的环状槽3c和作为阀座3e外侧的另一室R2之间连通,容许工作油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时通过,使基于节流部特性的阻尼力发挥作用。另外,第一叶片阀41中的多个节流部41a形成为在外周端部处沿周向的任意区域集中的节流部集中部。节流部集中部在叶片阀41的周向上的180°的范围内至少具有两个缺口。另外,如图3所示,节流部41a仅形成于节流部集中部即局部区域,而未设于周向上的其他部分。第二叶片阀42以覆盖节流部41a的方式层叠于第一叶片阀41的另一室R2一侧的背面。换句话说,工作油通过节流部41a并自第一叶片阀41的外周面的开口部向另一室R2流出。在层叠的第一叶片阀41中的外周端部挠曲而自阀座3e分离时,第二叶片阀42的外周端部一并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阻尼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阀,其中,该阻尼阀包括:隔壁体,其分隔出一室与另一室;阀座,其形成于上述隔壁体的与上述一室或者上述另一室相对的端面;以及叶片阀,该叶片阀的外周端部相对于上述阀座分离或落座;上述叶片阀具有节流部集中部,容许工作流体通过的多个节流部集中于上述叶片阀的外周端部处的周向上的任意区域而形成该节流部集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3.28 JP 2012-0730701.一种阻尼阀,其中,该阻尼阀包括:隔壁体,其在缸体内分隔出一室与另一室;阀座,其形成于上述隔壁体的与上述一室或者上述另一室相对的端面;以及叶片阀,该叶片阀的外周端部相对于上述阀座分离或落座;上述阻尼阀根据上述隔壁体的移动速度而产生阻尼力,上述叶片阀具有节流部集中部,容许工作流体通过的多个节流部集中于上述叶片阀的外周端部处的周向上的任意区域而形成该节流部集中部,该节流部集中部的挠曲刚性比上述叶片阀的上述外周端部处的其他部分的挠曲刚性低,上述节流部集中部由单一的上述叶片阀构成,在上述隔壁体处于低速区域时,工作流体不使上述叶片阀的外周端部挠曲就通过上述多个节流部流出,从而产生阻尼力,当工作流体的流量增加、仅靠通过上述多个节流部不能以该流量流出时,上述节流部集中部相比于上述叶片阀的其他部分优先挠曲,工作流体通过利用上述节流部集中部的挠曲而出现的局部间隙流出,从而产生阻尼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其中,在上述隔壁体的上述阀座的内侧形成有能够利用上述叶片阀开放的环状槽,上述节流部集中部具有一对上述节流部和设于被一对上述节流部夹着的部位的节流部,上述节流部集中部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关俊道山田秀树三轮昌弘
申请(专利权)人: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