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重机构及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848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重机构及工程机械,该配重机构包括壳体和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填充物,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垂直连接在其外周的侧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配重安装筒,在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与底板连接处设置有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配重机构,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降低了钢材的使用量,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壳体的重量,而且焊缝少、易加工,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重机构及工程机械,该配重机构包括壳体和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填充物,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垂直连接在其外周的侧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配重安装筒,在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与底板连接处设置有筋板。本技术所述的配重机构,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降低了钢材的使用量,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壳体的重量,而且焊缝少、易加工,还大大降低了成本。【专利说明】 —种配重机构及工程机械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重机构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大多数工程机械,如起重机、挖掘机等,在工作状态时,均需要设置配重装置,或用于增大最大起重重量,或用于调整重心位置。而现有的配重结构的壳体,多为由钢板焊接而成的密集的箱型结构,结构较为复杂,用料较多,进而导致壳体较重、成本较大;而且由于焊缝较多,受力不均匀,导致应力集中,进而导致配重机构的壳体容易出现裂缝。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配重机构及工程机械,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配重机构,包括壳体和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填充物,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垂直连接在其外周的侧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配重安装筒,在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与所述底板连接处设置有筋板。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上同轴设置有第二配重安装筒。 进一步的,在相邻的所述第二配重安装筒之间连接有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向外侧延伸并连接至所述侧板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吊装装置,在所述两个吊装装置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 进一步的,在所述吊装装置与所述底板连接处设置有筋板;所述吊装装置的筋板至少有三个,且所述吊装装置的筋板向外侧延伸并连接至所述侧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的筋板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吊装装置的筋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配重安装筒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的直径。 另一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配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工程机械包括起重机和挖掘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配重机构,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降低了钢材的使用量,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壳体的重量,而且焊缝少、易加工,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配重机构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侧板,3-吊装筒,4-第一配重安装筒,5-第二配重安装筒,6-筋板,7-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图1即为本实施例的相关附图,在图中,仅示出配重机构的壳体,且为了方便示出该壳体的内部结构,该壳体的侧板2仅不出一面。 本实施例所述的配重机构,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填充物(如重块),壳体包括底板I和垂直连接在其外周的侧板2 (图1中仅示出一面),在所述底板I上设置有第一配重安装筒4 ;在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4与所述底板I连接处设置有筋板6,在底板I上设置有两个吊装装置,如与底板I垂直的吊装筒3,在吊装筒3与底板I连接处设置有筋板6,该筋板6设置有三个,且所述吊装装置的筋板6向外侧延伸并连接至侧板2上。 具体地,在两个吊装筒3之间,设置有四个与底板I连接的(如垂直连接的)第一配重安装筒4,该第一配重安装筒4 (与所述底板I连接处)也设置有筋板6,相对的两个第一配重安装筒4之间连接有筋板6并交叉连接呈X型,除此之外,每个第一配重安装筒4还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筋板6,该筋板6向外侧延伸并与吊装筒3的筋板6连接。 在第一配重安装筒4上同轴设置有第二配重安装筒5,第二配重安装筒5的直径小于第一配重安装筒4的直径。在相邻的第二配重安装筒5之间连接有加强板7,且该加强板7向外侧延伸并连接至侧板2上。在本实施例中,仅为横向的两个加强板7延伸连接至侧板2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吊装筒3也可以为其他的吊装装置,如吊耳板。 本实施例所述的配重机构,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降低了钢材的使用量,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壳体的重量,而且焊缝少、易加工,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除了上述的配重机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配重机构的工程机械,如起重机或挖掘机等,该起重机或挖掘机的其它各部分的结构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配重机构,包括壳体和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填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I)和垂直连接在其外周的侧板(2),在所述底板(I)上设置有第一配重安装筒(4);在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4)与所述底板(I)连接处设置有筋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4)上同轴设置有第二配重安装筒(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第二配重安装筒(5)之间连接有加强板(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7)向外侧延伸并连接至所述侧板⑵上。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I)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吊装装置,在所述两个吊装装置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吊装装置与所述底板(I)连接处设置有筋板出);所述吊装装置的筋板(6)至少有三个,且所述吊装装置的筋板¢)向外侧延伸并连接至所述侧板(2)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4)的筋板(6)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吊装装置的筋板(6)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重安装筒(5)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4)的直径。9.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配重机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包括起重机和挖掘机。【文档编号】F16F15/28GK203948560SQ201420299700【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专利技术者】杨娟, 廖银屏, 周泉 申请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重机构,包括壳体和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填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1)和垂直连接在其外周的侧板(2),在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第一配重安装筒(4);在所述第一配重安装筒(4)与所述底板(1)连接处设置有筋板(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娟廖银屏周泉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