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46278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飞机维修支持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结构试验中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和方法。所述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包括上固定卡箍、下固定卡箍、连接螺杆、固定螺母,其中,上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传感器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下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前端口盖上,且上固定卡箍和下固定卡箍之间连接有连接螺杆,并由固定螺母锁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利用液压作动筒施加外力,通过调整上下固定卡箍之间的连接螺杆和固定螺母,将外力转移到支撑装置施加,外力经固定卡箍、连接螺杆传递到承力底座。在检查维修过程中由支撑装置支撑飞机,避免了因试验加载系统意外故障引发的液压作动筒意外卸载而无法提供有效支持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机维修支持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结构试验中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在飞机全机结构疲劳试验中,通常采用支持夹具进行静定约束,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测量得到约束点载荷,根据约束点载荷,可以对飞机结构主要部件受力情况、应力水平进行分析和监视,以确保试验机安全。 在完成疲劳阶段寿命试验或机体结构出现重要疲劳损伤时,需要对试验机进行检查,对损伤部位进行维修。在检查、维修过程中通常要拆装某些承力结构或部件,在拆装过程中要保持拆除部位承载为0或最小。另外,拆除这些承力结构或部件后,破坏了局部结构的完整性,改变了传力路径,降低了结构强度。而且在机体自身重量、上机维修检查人员设备重量下,会在这些位置产生较大载荷和应力集中,形成结构危险部位。 现有技术在进行飞机维修工作时,通常采用简单的吊挂或垫起方式支持,无法实施监测和评估危险部位的应力水平,难以有效保证维修工作正常进行及试验机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飞机合适位置施加相应外力,并根据约束点载荷实时调整力的大小,有效确保飞机安全的支撑装置。 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结构试验中飞机维修的支撑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其包括上固定卡箍、下固定卡箍、连接螺杆、固定螺母,其中,上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传感器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下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前端口盖上,且上固定卡箍和下固定卡箍之间通过连接螺杆连接,并由固定螺母锁定。 上下固定卡箍均由2块卡板和2块连接件组成,由螺栓连接成一体结构。 所述连接螺杆为一对,并相对作动筒对称分布。 一种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飞机危险部位和维修方案确定外力大小和分布; 步骤2:根据外力大小和分布,在飞机相应位置设置作动筒加载点,并安装加载作动筒,将支撑装置固定在作动筒上; 步骤3:加载控制系统控制作动筒施加相应载荷,确保约束点载荷在安全限以内; 步骤4:调整支撑装置,并将作动筒载荷减少到0,将外力转移到支撑装置施加; 步骤5:通过调节固定螺母,调整支撑装置承力,使得约束点载荷在安全限以内,如果超限且无法通过固定螺母调节时则重复步骤3~步骤5; 步骤6:作动筒卸载、卸压,关油路、关油泵。 在检查维修过程中,实施监测各加载点、约束点反馈并及时通报现场,如果超限则停止检查维修工作,通过调节上下固定卡箍之间的连接螺杆和固定螺母,重新调整外力载荷分布,使得约束点载荷在安全限以内,如果超限且无法通过固定螺母调节时则重复步骤3~步骤6。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 利用该支撑装置和方法,在试验机强度、刚度较大部位施加相应外力,根据约束点载荷实时调整力的大小,保证拆装工作正常进行,并使危险部位载荷尽量小,应力水平尽量低,并具有如下优点: a)解决了疲劳试验中,试验机维修检查的支持难题; b)适应性强,可用于多种型号飞机疲劳、静力试验; c)通过实时监测约束点载荷,调整支撑装置承力,确保维修工作正常进行及试验机安全; d)支撑装置安装灵活方便,制造成本低廉,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图1为支撑装置组装图,图2为支撑装置分解图,图3为压向承载使用安装图,图4为拉向承载使用安装图。 其中,1为固定卡箍、2为卡箍卡板、3为卡箍连接件、4为卡箍螺栓、5为连接螺栓、6为连接螺杆、7为固定螺栓、8为作动筒前端板、9为作动筒活塞杆、10为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多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2,本专利技术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包括上固定卡箍、下固定卡箍、连接螺杆、固定螺母。其中,上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传感器的下端面,用于提供压向承载。下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前端口盖上,且上固定卡箍和下固定卡箍之间连接有连接螺杆,并由固定螺母锁定。 其中,上述各部件具体结构及功能如下: 上固定卡箍1和下固定卡箍1均由2块卡箍卡板2、2块卡箍连接件3组成,通过8个卡箍螺栓4连为一体,便于现场安装。 连接螺栓5将下固定卡箍固定在液压作动筒前端口盖上,这是支撑装置的承力基础。 连接螺杆6为一对,相对液压作动筒对称分布,连接上下固定卡箍,根据液压作动筒活塞杆伸长量,调整两个卡箍之间螺杆长度,通过4个固定螺母7进行定位和固定,当上固定卡箍安装在力传感器下端,即靠近液压作动筒,时可以提供压向载荷,当上固定卡箍安装在力传感器上端,即靠近试验件,时可以提供拉向载荷。 本专利技术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传力途径为:传感器端面→上固定卡箍→固定螺母、连接螺杆→下固定卡箍→液压作动筒前端口盖→液压作动筒承力底座。 本专利技术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首先利用液压作动筒施加外力,再通过调整设置在上下固定卡箍之间的连接螺杆和固定螺母,将外力转移到支撑装置施加,支撑装置传力途径如上所述。在检查维修过程中始终由支撑装置支撑飞机,避免了因试验加载系统意外故障引发的液压作动筒意外卸载而无法提供有效支持的情况。 本专利技术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根据飞机危险部位和维修方案确定外力大小和分布; 步骤2:根据外力大小和分布,在飞机相应位置确定作动筒加载点,并安装加载作动筒,将支撑装置固定在作动筒上; 步骤3:加载控制系统控制作动筒施加相应载荷,确保约束点载荷在安全限以内; 步骤4:调整支撑装置,并将作动筒载荷减少到0,将外力转移到支撑装置施加; 步骤5:通过调节固定螺母,调整支撑装置承力,使得约束点载荷在安全限 以内,如果超限且无法通过固定螺母调节时则重复步骤3~步骤5; 步骤6:作动筒卸载、卸压,关油路、关油泵。 另外,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的上固定卡箍还可以设置在作动筒传感器下端面,提供压向承载。 下面以某型民机全机疲劳试验2500起落后的检查维修为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该飞机维修中,需要拆除中央翼上壁板,为了顺利拆装中央翼上壁板,确保拆除中央翼上壁板后结构的完整性、安全性,需要施加外力抵消飞机、维修检查人员及设备的重量,使拆除中央翼上壁板后大开口区域弯矩尽量小,应力水平尽量低,在维修检查时,采取了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和方法,为试验机提供支持。 具体实施可分为三个步骤。 a)检查维修工作开始前 1)根据试验机及维修检查人员、设备的重量分布,依据危险部位载荷、应力水平与约束点载荷对应关系,确定约束点载荷及需要施加外力的大小、分布; 2)根据外力大小和分布,在机身、机翼、平尾、发动机等部位设置28个作动筒加载点; 3)安装加载作动筒,并将支撑装置(拉向、压向)固定在作动筒上; 4)加载控制系统控制作动筒施加相应载荷,确保约束点载荷在安全限以内; 5)调整支撑装置,并将作动筒载荷减少到0,将外力转移到支撑装置施加; 6)通过调节固定螺母,调整支撑装置承力,使得约束点载荷在安全限以内,如果超限且无法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2/201310169714.html" title="一种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和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和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卡箍、下固定卡箍、连接螺杆、固定螺母,其中,上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传感器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下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前端口盖上,且上固定卡箍和下固定卡箍之间连接有连接螺杆,并由固定螺母锁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卡箍、下固定
卡箍、连接螺杆、固定螺母,其中,上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传感器的上端面或
下端面,下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前端口盖上,且上固定卡箍和下固定卡箍之间
连接有连接螺杆,并由固定螺母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固
定卡箍均由2块卡板和2块连接件组成,由螺栓连接成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接螺杆为一对,并相对作动筒对称分布。
4.一种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根据飞机危险部位和维修方案确定外力大小和分布;
步骤2:根据外力大小和分布,在飞机相应位置设置作动筒加载点,并安装
加载作动筒,将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峰王征谭彩旗刘冰张辉祥王晓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