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001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所述新型强化结构件由转接头、加强板和辅助转接帽三部分组成,通过插接方式组装成正六边形强化结构件单元,多个强化结构件单元组成一个蜂窝状的强化结构件组元;采用该强化结构件的路面施工工艺包括:S1,根据沥青路面的面层厚度确定铣刨深度,对车辙路面进行铣刨;S2,在铣刨后的路面上涂撒粘结层,组装强化结构件组元,并在粘结层上铺设强化结构件组元;S3,将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强化结构件组元内,摊铺、碾压下面层;S4,摊铺、碾压上面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结构件使用灵活、适用广泛,能分散沥青承受的载荷,强化沥青路面,约束面层沥青的流变,可保证沥青的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所述新型强化结构件由转接头、加强板和辅助转接帽三部分组成,通过插接方式组装成正六边形强化结构件单元,多个强化结构件单元组成一个蜂窝状的强化结构件组元;采用该强化结构件的路面施工工艺包括:S1,根据沥青路面的面层厚度确定铣刨深度,对车辙路面进行铣刨;S2,在铣刨后的路面上涂撒粘结层,组装强化结构件组元,并在粘结层上铺设强化结构件组元;S3,将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强化结构件组元内,摊铺、碾压下面层;S4,摊铺、碾压上面层。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件使用灵活、适用广泛,能分散沥青承受的载荷,强化沥青路面,约束面层沥青的流变,可保证沥青的再生。【专利说明】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属于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

技术介绍
浙青道路结构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组成(见图20),根据道路等级面层厚度一般为7-18cm,面层是承受剪应力和发生浙青流变的层次,浙青道路车辙发生在面层。车辙是浙青路面特有的一种破坏形式,直接危害路面的质量,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危害行车安全。车辙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巨大、成为公路建设者及养护者的心头之痛。 目前主要基于改性浙青、面层连续密级配及提高面层之间嵌挤连锁和内摩阻力等理论与实践,通过采用:(1)微表处填补技术;(2)铣刨拉毛技术;(3)铣刨加铺工艺技术治理车辙病害。但是,车辙病害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及复发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而普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该结构件使用灵活、适用广泛,能够分散浙青承受的载荷、强化浙青路面、约束面层浙青的流变,可保证浙青的再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是由转接头、加强板和辅助转接帽三部分组成,通过插接方式组装成正六边形强化结构件单元,多个强化结构件单元组成一个蜂窝状的强化结构件组元。 前述的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中,转接头设有三个边缘凹槽A和一个中心凹槽A,相邻边缘凹槽A之间的夹角是120° ;边缘凹槽A横截面为梯形,中心凹槽A横截面为正三角形,在与中心凹槽A相对的一面设有一凸块A,凸块A与中心凹槽A是相互配合的。 前述的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中,辅助转接帽设有三个边缘凹槽B和一个中心凹槽B,相邻边缘凹槽B之间的夹角是120° ;边缘凹槽B横截面为梯形,中心凹槽B横截面为正三角形,边缘凹槽B与边缘凹槽A的尺寸大小相同,中心凹槽B与中心凹槽A的尺寸大小相同,中心凹槽B与凸块A相互配合。 前述的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中,加强板的相对两端各设有与边缘凹槽A相配合的凸块B,加强板还设有一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加强板的中心线相切。 前述的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中,边缘凹槽A、B的横截面是梯形,一是有利于转接头、辅助转接帽与加强板的定位,保证强化结构件单元和组元的尺寸和几何形态,二是可使转接头、辅助转接帽与加强板在受拉应力时不易分离;中心凹槽A、B的横截面是正三角形,可使转接头插接时定位准确,避免转接头插接时上下转接头的边缘凹槽A或者辅助转接帽的边缘凹槽B错位而导致加强板无法插接的问题。 前述的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中,所述正六边形强化结构件单元由六个转接头、六个加强板和六个辅助转接帽通过插接方式组装而成,多个强化结构件单元组成一个蜂窝状的一层强化结构件组元。 前述的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中,所述正六边形强化结构件单元由六个转接头、十二个加强板和六个辅助转接帽通过插接方式组装而成,多个强化结构件单元组成一个蜂窝状的两层强化结构件组元。 前述的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中,转接头、加强板和辅助转接帽均采用含25%玻璃纤维的强化尼龙复合材料,并通过注塑技术制成。 采用维卡软化点测试方法来测定加入25%玻璃纤维后的强化尼龙复合材料的耐温性能,具体如下: (I)采用英国RAY-RAN公司生产的RRHDV4型维卡软化点仪测定,按照GB/T1634-2标准,测试条件为120°C /h,A,纯尼龙软化点为73°C,玻璃纤维强化尼龙软化点为113°C ; (2)测定含有25%玻璃纤维强化尼龙复合材料制造的强化板在不同温度下的硬度的耐温性能,评定该复合材料不同温度下的抗变形能力:室温下硬度为36.46HBW/500/10,160°C温度下的硬度 36.14HBW/500/10。 试验结果表明,160 V时的材料硬度与室温时的硬度基本相同,因而得出含25 %玻璃纤维的强化尼龙复合材料的耐温性高于160°C,而浙青混合料摊铺、碾压时的温度约140°C,因此,强化结构件可满足浙青路面施工要求。 一种采用前述治理浙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的浙青路面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I,根据浙青路面的面层厚度确定铣刨深度,对车辙路面进行铣刨; S2,在铣刨后的路面上涂撒粘结层,根据铣刨面积(铣刨深度和铣刨宽度)组装强化结构件组元,并在粘结层上铺设强化结构件组元; S3,将浙青混合料摊铺于强化结构件组元内,根据浙青粒径、压实比确定浙青摊铺厚度,浙青混合料压实施工时不同粒径的浙青混合料的高度方向的压实比为97%左右,摊铺厚度及碾压后高度应略大于强化结构件的高度,以防止后续碾压施工时结构件单独承载、浙青碾压不实的情况发生,然后摊铺、碾压下面层; S4,摊铺、碾压上面层。 前述的浙青路面施工工艺中,传统大修情况下,单车道铣刨4m宽,双车道铣刨Sm宽,或者只统刨车辙宽度范围路面,统刨宽度为lm。 前述的浙青路面施工工艺中,对于面层厚度70mm < H < 90mm的浙青路面,铣刨深度为90mm,铣刨至基层;对于面层厚度H > 90mm的轻度车辙浙青路面,铣刨深度为90mm,铣刨至下面层;然后在铣刨后的路面上涂撒粘结层,组装一层强化结构件组元,并在粘结层上铺设一层强化结构件组元;再将浙青混合料摊铺于一层强化结构件组元内,摊铺、碾压下面层;最后摊铺、碾压上面层。 前述的浙青路面施工工艺中,对于面层厚度H = 120mm且车辙病害在中等以上的浙青路面时,铣刨深度为120mm,铣刨至基层;对于面层厚度H > 120mm时,铣刨深度为120mm,铣刨至下面层;然后在铣刨后的路面上涂撒粘结层,组装两层强化结构件组元,并在粘结层上铺设两层强化结构件组元;再将浙青混合料摊铺于两层强化结构件组元内,摊铺、碾压下面层;最后摊铺、碾压上面层。 前述的浙青路面施工工艺中,对于面层厚度H > 120mm的重度车辙浙青路面,铣刨深度大于120mm, f先创至基层;然后在统创后的路面上涂撒粘结层A,并在粘结层A上摊铺一定厚度的浙青混合料,碾压至距路面高度120mm后,在摊铺的浙青混合料上涂撒粘结层B ;再组装两层强化结构件组元,并在粘结层B上铺设两层强化结构件组元,将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新型强化结构件,其特征在于:由转接头(1)、加强板(2)和辅助转接帽(3)三部分组成,通过插接方式组装成正六边形强化结构件单元,多个强化结构件单元组成一个蜂窝状的强化结构件组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允霍东辉韩志宏张兆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