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380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纱线卷绕机。其中,络纱单元(10)当上纱捕捉部件(26)开始从捕捉区域(R1)朝接头区域(R3)移动时,解除卷装(30)与接触辊(29)的接触状态。因此,即使产生上纱捕捉部件(26)捕捉纱线(20)的中间部分的双重引线,也能够防止在卷装(30)与接触辊(29)之间的纱线(20)的切断,能够防止纱端(30a)变成碎纱混入卷装(30)。由于当上纱捕捉部件(26)位于捕捉区域(R1)时卷装(30)与接触辊(29)的接触状态没被解除,因此上纱捕捉部件(26)与纱端(30a)的位置关系稳定,能够稳固地执行纱端(30a)的捕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纱线卷绕机。其中,络纱单元(10)当上纱捕捉部件(26)开始从捕捉区域(R1)朝接头区域(R3)移动时,解除卷装(30)与接触辊(29)的接触状态。因此,即使产生上纱捕捉部件(26)捕捉纱线(20)的中间部分的双重引线,也能够防止在卷装(30)与接触辊(29)之间的纱线(20)的切断,能够防止纱端(30a)变成碎纱混入卷装(30)。由于当上纱捕捉部件(26)位于捕捉区域(R1)时卷装(30)与接触辊(29)的接触状态没被解除,因此上纱捕捉部件(26)与纱端(30a)的位置关系稳定,能够稳固地执行纱端(30a)的捕捉。【专利说明】纱线卷绕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卷绕机。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纱线卷绕机,有例如日本特开2003-261265号公报中记载的纱线卷绕机。该纱线卷绕机具备与卷绕有纱线的卷装接触的接触辊、纱线切断时从卷装吸引并捕捉纱线的捕捉部。该以往的纱线卷绕机在纱线切断时使卷装沿逆卷绕方向旋转,使捕捉部靠近卷装进行纱线的捕捉。在与卷装相连的纱线被捕捉部捕捉后,被捕捉的纱线被引导到接头部,与喂纱筒管侧的纱线结合。 上述这样的纱线卷绕机中有时产生捕捉部捕捉纱线的中间部分的现象(以下称为“双重弓I线”)。在产生双重弓I线的情况下,如果在纱线被卷装和接触辊夹着的状态下捕捉部执行将纱线向接头部的引导动作的话,纱线切断,可以认为碎纱混进了卷装中。日本特开2003-261265号公报的纱线卷绕机中,在纱线切断时卷装离开接触辊后,捕捉部进行纱线的捕捉。但是,由于卷装的纱线的卷绕量不同,存在纱线切断时的卷装直径不同,在纱线被释放的状态下捕捉部与纱线的位置关系难以稳定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提供能够稳固地执行纱线的捕捉、能够防止纱线的切断引起的碎纱向卷装混入的纱线卷绕机为目的。 本专利技术的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能够旋转地支承卷绕纱线的卷装的支承部;能够与支承在支承部上的卷装的周面接触地设置的接触辊;在捕捉区域捕捉与卷装相连的纱线并引导到引导区域的捕捉部;以及,当捕捉部开始从捕捉区域朝引导区域的移动时,解除卷装与接触辊的接触状态的接触控制部。 该纱线卷绕机中,当捕捉部开始从捕捉区域朝引导区域的移动时,解除卷装与接触辊的接触状态。因此,即使产生了捕捉部捕捉纱线的中间部分的双重引线,也能够防止纱线在卷装与接触辊之间的切断,能够防止被切断而独立了的纱线变成碎纱而混入卷装中。由于捕捉部位于捕捉区域时卷装与接触辊的接触状态没有被解除,因此捕捉部与纱线的位置关系稳定,能够稳固地执行纱线的捕捉。 接触控制部最好是当捕捉部位于捕捉区域时维持卷装与接触辊的接触状态。通过在捕捉部位于捕捉区域时维持卷装与接触辊的接触状态,捕捉部与纱线的位置关系稳定,能够稳固地执行纱线的捕捉。 纱线卷绕机最好是还具备:能够放置朝卷装提供纱线的喂纱筒管的喂纱部,以及当纱线在喂纱筒管与卷装之间被切断了时、进行切断部分的纱端相互之间的接头的接头部;接触控制部在执行接头部进行的接头之前使卷装与接触辊回到接触状态。由此,能够防止来自卷装的纱线松弛,能够恰当地执行接头。 最好是纱线卷绕机还具备在喂纱部与卷装之间检测纱线有无异常的纱线检测部,接头部在于纱线检测部中检测到被捕捉部捕捉到的纱线没有异常的情况下,执行纱端相互之间的接头。通过仅在被捕捉部捕捉到的纱线没有异常的情况下执行接头,能够避免卷装的品质的下降。 接触控制部最好通过支承部的驱动来控制卷装与接触辊的接触状态。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控制卷装与接触辊的接触状态。 最好是纱线卷绕机还具备旋转驱动卷装的卷装驱动部,接触棍当处于与卷装接触的状态时,从动于卷装的旋转而旋转。即使不另外设置专用的驱动部,在卷装与接触辊的接触状态被解除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旋转驱动卷装。 接触控制部最好包含气缸而构成。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控制卷装与接触辊的接触状态。 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纱线卷绕机,能够稳固地执行纱线的捕捉,能够防止纱线的切断引起的碎纱向卷装的混入。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形态的络纱单元而构成的自动卷绕机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络纱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及方框图; 图3为放大表示络纱单元的横动装置附近的左侧视图; 图4为放大表示络纱单元的摇架附近的右侧视图; 图5为表示移动到非接触位置和接触位置的卷装的左侧视图; 图6为表示络纱单元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络纱单元的动作的其它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纱线卷绕机的优选实施形态。在附图的说明中,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重复的说明省略。 参照图1说明具备本实施形态的络纱单元(纱线卷绕机)10的自动卷绕机I的整体结构。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意指纱线卷绕时的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如图1所示,自动卷绕机I具备有排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10、自动落纱装置80和机体设定装置90。 各络纱单元10结构为,能够使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边横动(traverse)边卷绕,形成卷装30。 自动落纱装置80在各络纱单元10中卷装30变成了满卷之际行走到该络纱单元10的位置,从络纱单元10中取出满卷的卷装30。并且,自动落纱装置80在取出满卷的卷装30后,给络纱单元10提供空的筒管。 机体设定装置90具备设定部91和显示部92。设定部91通过操作者输入规定的设定值或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进行对各络纱单元10的设定。显示部92显示各络纱单元10的纱线20的卷绕状况及已发生的故障的内容等。 接着参照图2具体说明络纱单元10的结构。络纱单元10具备卷绕单元主体16和单元控制部50。 卷绕单元主体16在喂纱筒管21与接触辊29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中从喂纱筒管21 一侧起依次具有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张力付与装置13、捻接装置(接头部)14和清纱器(纱线检测部)15。 在卷绕单元主体16的下部设置有喂纱部11。喂纱部11的结构为,将由图示省略的筒管搬送系统搬送来的喂纱筒管21保持在规定位置。 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通过使罩在喂纱筒管2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40与纱线20从喂纱筒管21的退绕连动地下降,辅助从喂纱筒管21的纱线20的退绕。限制部件40与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的由于旋转和离心力在喂纱筒管21上部形成的气圈接触,通过将该气圈控制在适当的大小来辅助纱线20的退绕。在限制部件40的附近具备用来检测喂纱筒管21的上部锥面部的图示省略的传感器。如果该传感器检测到上部锥面部的下降,能够用例如气缸(图示省略)使限制部件40追随上部锥面部地下降。 张力付与装置13给行走的纱线20付与规定的张力。作为张力付与装置13能够使用例如相对于固定梳齿配置可动梳齿的门式结构。为了使梳齿互相之间变成啮合状态或释放状态,可动侧的梳齿能够在旋转式螺线管的驱动下转动。另外,张力付与装置13除上述门式结构以外,能够采用例如盘式结构。 捻接装置14在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进行的纱线切断时或者从喂纱筒管21的退绕过程中的断纱时,将来自喂纱筒管21的下纱和来自卷装30的上纱接头。作为这样的将上纱和下纱接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旋转地支承卷绕纱线的卷装的支承部;能够与被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上的上述卷装的周面接触地设置的接触辊;在捕捉区域捕捉与上述卷装相连的纱线并引导到引导区域的捕捉部;以及,当上述捕捉部开始从上述捕捉区域朝上述引导区域的移动时,解除上述卷装与上述接触辊的接触状态的接触控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厚志竝川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