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545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于压机上平台上,下模设于压机下平台上,上模与下模中部合模,下模的两端设有压块,用于固定被加工零件管子的压条窜插于压块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一次压制成型,能够很好地控制管子上的几何尺寸,后续无需对管子进行手工作正,即省时又省力;加工出的管子零件,多批次之间整体精度高,降低了后续零件安装装配难度,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操作便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于压机上平台上,下模设于压机下平台上,上模与下模中部合模,下模的两端设有压块,用于固定被加工零件管子的压条窜插于压块中。本技术提供的装置一次压制成型,能够很好地控制管子上的几何尺寸,后续无需对管子进行手工作正,即省时又省力;加工出的管子零件,多批次之间整体精度高,降低了后续零件安装装配难度,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操作便捷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属于弯管模具

技术介绍
生产车间进行弯管加工时通常使用弯管模具,首先对管子两端弯制加工弯段,再对管子中间弯段进行弯制加工。采用此种加工方式,加工出的管子几何尺寸的精度较低。如果采用此种加工方式进行大批量弯管加工,加工出的批量管子长短不一,不能达到标准化要求,而且此种加工方法生产效率低,不利于车间大规模投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操作便捷的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于压机上平台上,下模设于压机下平台上,上模与下模中部合模,下模的两端设有压块,用于固定被加工零件管子的压条窜插于压块中。 优选地,所述压块通过螺栓和垫圈旋紧定位于所述下模上。 优选地,所述上模底面左端形成两道平行的第一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上模底面中部形成两道平行的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上模底面右端形成两道平行的第二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第一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的右端通过第一圆弧段结构凹槽与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左端衔接,第二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的左端通过第二圆弧段结构凹槽与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右端衔接。 优选地,所述上模上,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的长度为T3,两道平行的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的节距为T2,第一圆弧段结构凹槽的内径为Rl ;两道第一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之间形成折角b,两道第二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之间也形成折角b。 优选地,所述上模上,两道平行的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均包含直径为Φ1的I /4圆弧面,I / 4圆弧面的上端向外侧斜下方延伸形成一曲面,该曲面与I / 4圆弧面上端相切,I / 4圆弧面的下端向下垂直延伸的长度为I / 2Φ1。 优选地,所述下模上表面中部结构与上模底面结构相匹配,上模上的第一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第二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与下模中部相应部分合模后构成圆形管状槽体;下模上与上模上的第一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匹配处左端形成第一圆弧段结构凹槽,第一圆弧段结构凹槽左端形成第一端部直段结构凹槽;下模上与上模上的第二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匹配处右端形成第二圆弧段结构凹槽,第二圆弧段结构凹槽右端形成第二端部直段结构凹槽。 优选地,所述下模上的第一圆弧段结构凹槽、第二圆弧段结构凹槽的内径均为R1、圆弧角均为a ;下模上的两道平行的第一端部直段结构凹槽的节距为Tl,下模上的两道平行的第二端部直段结构凹槽的节距也为Tl ;下模上的第一端部直段结构凹槽、第二端部直段结构凹槽之间的最短距离为T4,第一端部直段结构凹槽、第二端部直段结构凹槽均比下模中部与上模上的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匹配处高Η1。 优选地,所述下模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匹配的螺纹孔。 本技术提供的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管子零件中的多个空间立体圆弧弯段采用模具一次压制成型,能够很好地控制管子上的几何尺寸,后续无需对管子进行手工作正,即省时又省力;加工出的管子零件,多批次之间整体精度高,降低了后续零件安装装配难度,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操作便捷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待弯制成的管子零件主视图; 图2为待弯制成的管子零件侧视图; 图3为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主视图; 图4为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侧视图; 图5为上模主视图; 图6为上模侧视图; 图7为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下模俯视图; 图9为图8中A-A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B-B剖视图; 图11为管子零件装入模具压制前示意图; 图12为管子零件装入模具压制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待加工的管子零件为两根相同的直径为Φ1的圆柱形管子,需弯制成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两根管子对称设置,均包括第一端部直段、第一圆弧段、第一纵向倾斜段、中间直段、第二圆弧段、第二纵向倾斜段和第二端部直段,第一纵向倾斜段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圆弧段与第一端部直段、中间直段一端连接,第二纵向倾斜段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圆弧段与第二端部直段、中间直段另一端连接。 中间直段与第一端部直段、第二端部直段之间的高度差均为Η1,中间直段低于第一端部直段、第二端部直段。第一圆弧段的内径和外径分别为R1、R2,第一圆弧段的圆弧角为a。第二圆弧段与第一圆弧段结构相同。两根管子的第一端部直段、中间直段、第二端部直段的节距分别为T1、T2、T1。两根管子的中间直段的长度均为Τ3,第一端部直段、第二端部直段之间的最短距离为Τ4。两根管子的第一纵向倾斜段之间形成折角b,两根管子的第二纵向倾斜段之间也形成折角b。 为将上述几何尺寸一次全部压制成型,设计一种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结合图3和图4,该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由螺栓1、垫圈2、压块3、上模4、下模5和压条6构成,上模4安装在压机上平台上,下模5安装在压机下平台上,通过压机中配套的紧固件进行安装定位。上模4与下模5中部合模,下模5的两端安装有压块3,通过螺栓1、垫圈2进行旋紧定位。压条6窜插在压块3的方孔中,用于固定被加工零件管子。 结合图5?图6,上模4底面左端形成两道平行的第一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上模4底面中部形成两道平行的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上模4底面右端形成两道平行的第二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第一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的右端通过第一圆弧段结构凹槽与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左端衔接,第二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的左端通过第二圆弧段结构凹槽与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右端衔接。 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的长度为T3,两道平行的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的节距为T2,第一圆弧段结构凹槽的内径为R1。两道第一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之间形成折角b,两道第二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之间也形成折角b。 两道平行的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均包含直径为Φ I的I / 4圆弧面,1/4圆弧面的上端向外侧斜下方延伸形成一曲面,该曲面与I / 4圆弧面上端相切,I / 4圆弧面的下端向下垂直延伸的长度为I / 2Φ1。 结合图7?图10,下模5上表面中部结构与上模4底面结构相匹配,上模4上的第一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中间直段结构弧形凹槽、第二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与下模5中部相应部分合模后构成圆形管状槽体。下模5上与上模4上的第一圆弧段结构凹槽和第二圆弧段结构凹槽匹配处外径为R2、圆弧角为a。 下模5上与上模4上的第一纵向倾斜结构弧形凹槽匹配处左端形成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称管中间段压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4)和下模(5),上模(4)设于压机上平台上,下模(5)设于压机下平台上,上模(4)与下模(5)中部合模,下模(5)的两端设有压块(3),用于固定被加工零件管子的压条(6)窜插于压块(3)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翁遥成李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