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气缸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9868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30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气缸注油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部内的注油机构、设置在壳体下部内的用于驱动注油机构的驱动机构、电磁阀、设置在壳体侧壁上的高压进油接头和低压卸油接头,注油机构包括油液腔、注油腔、带复位弹簧的柱塞、安装在壳体顶面上且与注油腔连通的注油管接头和安装在注油管接头内的排油阀,柱塞密封滑动安装在注油腔内,初始位置时,柱塞顶面以上部分的注油腔通过进油孔与油液腔连通,油液腔通过T通道分别与电磁阀的T口和低压卸油接头连通;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腔、密封滑动安装在驱动腔内的活塞,活塞顶面与柱塞相接,驱动腔通过A通道与电磁阀的A口连通;电磁阀的P口通过P通道与高压进油接头连通。适用于船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控气缸注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油机用注油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控气缸注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一般采用十字头式二冲程柴油机,在十字头式二冲程柴油机中,机架上部都设有横隔板和活塞杆填料函把气缸和曲柄箱隔开,这样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活塞组与气缸套之间的润滑必须采用气缸润滑系统。一般的气缸润滑系统大多采用机械式注油器,这种注油器是由发动机通过链轮带动注油器的凸轮轴作旋转运动,再由凸轮轴上的凸轮顶动柱塞作往复运动完成注油动作,其注油频率与发动机转速同步。这种机械式注油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该注油器的注油频率与发动机转速同步,而且该注油器的柱塞的行程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不可调,所以在发动机低速运行时,该注油器的注油量较少,从而导致润滑不够,影响了气缸的正常工作;而在发动机高速运行时,该注油器的注油量又太多,从而导致润滑油液过多,过多的润滑油液容易导致气缸内产生积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可根据实际工况调控注油频率的电控气缸注油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控气缸注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部内的注油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下部内的用于驱动所述注油机构的驱动机构、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的高压进油接头和低压卸油接头,所述注油机构包括油液腔、注油腔、带复位弹簧的柱塞、安装在所述壳体顶面上且与所述注油腔连通的注油管接头和安装在所述注油管接头内的排油阀,所述柱塞密封滑动安装在所述注油腔内,初始位置时,所述柱塞顶面以上部分的注油腔通过进油孔与所述油液腔连通,所述油液腔通过T通道分别与所述电磁阀的T口和所述低压卸油接头连通;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腔、密封滑动安装在所述驱动腔内的活塞,所述活塞顶面与所述柱塞相接,所述驱动腔通过A通道与所述电磁阀的A口连通;所述电磁阀的P口通过P通道与所述高压进油接头连通。通过在壳体内加设注油机构和驱动机构,并通过电磁阀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注油机构,实现注油动作,这样,本气缸润滑装置的注油频率可由电磁阀根据发动机的实际工况实时调控,保证了气缸的正常工作,也极大地减少了气缸内积碳的产生,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注油腔包括一个主腔和至少一个下端分别与所述主腔上端连通的分支腔,所述柱塞密封滑动安装在所述主腔内,所述注油管接头与所述分支腔上端连通,所述进油孔布置在所述主腔上,所述注油管接头和排油阀的数量分别与所述分支腔的数量一致。将注油腔分割成主腔和分支腔,且多个分支腔共用一个注油腔,这样只需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分支腔的数量即可,从而简化了注油腔的结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塞的顶面为球面。通过将活塞与柱塞之间设计为球面铰链式活动连接,这样只需较低的同轴度即可保证活塞与柱塞之间的联动,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塞的下端为中空结构,这样能在不增加壳体体积的前提下增大了所述驱动腔的体积,从而保证了驱动力,使本装置的结构更紧凑。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端盖、上壳、中壳和下壳,所述端盖和上壳的拼接面位于所述分支腔的横截面处,所述上壳和中壳的拼接面位于所述主腔和分支腔的连通面上,所述中壳和下壳的拼接面位于所述驱动腔的横截面处,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所述下壳的底面上。这样,便于各零件的装配;而且,当需根据不同的发动机机型设计不同数量的注油管接头时,只需更换对应的端盖和上壳即可,其他结构保持不变,这样提高了本装置的通用性和适用性,降低了成本。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中壳底面上设有向下的凸环,所述凸环的内腔即为所述注油腔的下部。当需更大的注油量或注油压力时,只需更换对应的中壳即可,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的通用性和适用性,降低了成本。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柱塞下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复位弹簧的柱塞盘,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所述凸环的外壁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面与所述中壳的底面相抵,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面与所述柱塞盘的顶面相抵。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壳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柱塞的限位螺栓。通过调整限位螺栓的上下位置即可控制本装置的注油量。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活塞下端的位置设有带指示灯的接近开关,以保证本装置的安全运行。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磁阀为两位三通电磁阀。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P通道连通的高压蓄能器。加设的高压蓄能器保持了所述P通道内的油压稳定性。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T通道连通的低压蓄能器。加设的低压蓄能器保持了所述T通道内的油压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1、通过在壳体内加设注油机构和驱动机构,并通过电磁阀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注油机构,实现注油动作,这样,本气缸润滑装置的注油频率可由电磁阀根据发动机的实际工况实时调控,保证了气缸的正常工作,也极大地减少了气缸内积碳的产生,结构简单且成本低;2、将注油腔分割成主腔和分支腔,且多个分支腔共用一个注油腔,这样只需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分支腔的数量即可,从而简化了注油腔的结构;3、通过将活塞与柱塞之间设计为球面铰链式活动连接,这样只需较低的同轴度即可保证活塞与柱塞之间的联动,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4、通过将所述活塞的下端设计为中空结构,这样能在不增加壳体体积的前提下增大了所述驱动腔的体积,从而保证了驱动力,使本装置的结构更紧凑;5、将所述端盖和上壳的拼接面设计在所述分支腔的横截面处,将所述上壳和中壳的拼接面设计在所述主腔和分支腔的连通面上,将所述中壳和下壳的拼接面设计在所述驱动腔的横截面处,这样,便于各零件的装配;而且,当需根据不同的发动机机型设计不同数量的注油管接头时,只需更换对应的端盖和上壳即可,其他结构保持不变,这样提高了本装置的通用性和适用性,降低了成本;6、在所述中壳底面上设计凸环,这样,当需更大的注油量或注油压力时,只需更换对应的中壳即可,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的通用性和适用性,降低了成本;7、由于电磁阀的响应速度快,所以本装置的注油响应快,注油频率高;8、加设的高压蓄能器保持了所述P通道内的油压稳定性;9、加设的低压蓄能器保持了所述T通道内的油压稳定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注油频率可调、注油响应快、注油频率高、结构紧凑、结构简单、通用性和适用性高且成本低等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电磁阀得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1中H-H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M-M线的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电磁阀得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去掉电磁阀后的仰视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壳体1,端盖1a,上壳1b,中壳1c,凸环1c1,下壳1d,注油机构2,油液腔2a,注油腔2b,主腔2b1,分支腔2b2,柱塞2c,注油管接头2d,排油阀2e,进油孔2f,T通道2g,复位弹簧2h,柱塞盘2i,驱动机构3,驱动腔3a,活塞3b,A通道3c,电磁阀4,P通道4a,高压进油接头5,低压卸油接头6,限位螺栓7,接近开关8,高压蓄能器9,低压蓄能器1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控气缸注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部内的注油机构2、设置在所述壳体1下部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控气缸注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气缸注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部内的注油机构(2)、设置在所述壳体(2)下部内的用于驱动所述注油机构(2)的驱动机构(3)、电磁阀(4)、设置在所述壳体(1)侧壁上的高压进油接头(5)和低压卸油接头(6),所述注油机构(2)包括油液腔(2a)、注油腔(2b)、带复位弹簧(2h)的柱塞(2c)、安装在所述壳体(1)顶面上且与所述注油腔(2b)连通的注油管接头(2d)和安装在所述注油管接头(2d)内的排油阀(2e),所述柱塞(2c)密封滑动安装在所述注油腔(2b)内,初始位置时,所述柱塞(2c)顶面以上部分的注油腔(2b)通过进油孔(2f)与所述油液腔(2a)连通,所述油液腔(2a)通过T通道(2g)分别与所述电磁阀(4)的T口和所述低压卸油接头(6)连通;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腔(3a)、密封滑动安装在所述驱动腔(3a)内的活塞(3b),所述活塞(3b)顶面与所述柱塞(2c)相接,所述驱动腔(3a)通过A通道(3c)与所述电磁阀(4)的A口连通;所述电磁阀(4)的P口通过P通道(4a)与所述高压进油接头(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气缸注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部内的注油机构(2)、设置在所述壳体(1)下部内的用于驱动所述注油机构(2)的驱动机构(3)、电磁阀(4)、设置在所述壳体(1)侧壁上的高压进油接头(5)和低压卸油接头(6),所述注油机构(2)包括油液腔(2a)、注油腔(2b)、带复位弹簧(2h)的柱塞(2c)、安装在所述壳体(1)顶面上且与所述注油腔(2b)连通的注油管接头(2d)和安装在所述注油管接头(2d)内的排油阀(2e),所述柱塞(2c)密封滑动安装在所述注油腔(2b)内,初始位置时,所述柱塞(2c)顶面以上部分的注油腔(2b)通过进油孔(2f)与所述油液腔(2a)连通,所述油液腔(2a)通过T通道(2g)分别与所述电磁阀(4)的T口和所述低压卸油接头(6)连通;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腔(3a)、密封滑动安装在所述驱动腔(3a)内的活塞(3b),所述活塞(3b)顶面与所述柱塞(2c)相接,所述驱动腔(3a)通过A通道(3c)与所述电磁阀(4)的A口连通;所述电磁阀(4)的P口通过P通道(4a)与所述高压进油接头(5)连通;所述注油腔(2b)包括一个主腔(2b1)和至少一个下端分别与所述主腔(2b1)上端连通的分支腔(2b2),所述柱塞(2c)密封滑动安装在所述主腔(2b1)内,所述注油管接头(2d)与所述分支腔(2b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玉海李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