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锅炉、脱硫塔和烟囱,还包括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袋式除尘器、45°角喷淋机构、换热器和静电除尘机构,所述脱硫塔与锅炉连接,所述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与脱硫塔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与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烟囱和换热器均与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连接,所述袋式除尘器与换热器连接,所述静电除尘机构设置于袋式除尘器内并且静电除尘机构还与换热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热回收效果佳且能去除脱硫后烟气中的PM2.5的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换热
,公开了一种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锅炉、脱硫塔和烟囱,还包括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袋式除尘器、45°角喷淋机构、换热器和静电除尘机构,所述脱硫塔与锅炉连接,所述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与脱硫塔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与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烟囱和换热器均与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连接,所述袋式除尘器与换热器连接,所述静电除尘机构设置于袋式除尘器内并且静电除尘机构还与换热器连接。本技术具有成本低、热回收效果佳且能去除脱硫后烟气中的PM2.5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 装直。
技术介绍
在火电、热电、冶炼、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锅炉燃烧行业中,一般都需要增加烟气换 热器,其主要是利用原烟气将脱硫后的净烟气进行加热,使排烟温度达到露点至上,减轻对 净烟道和烟囱的腐蚀,提高污染物的扩散度,降低进入吸收塔的烟气温度。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201320199321. X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烟气 换热系统,其主要采用两个换热器进行烟气换热。但是该专利存在的缺点是:采用两个换热 器进行换热,提高了投资的成本,降低了废热能的回收效果、且也不能完全去除脱硫后烟气 中的ΡΜ2. 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结构烟气换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热回收效果佳且能去除脱硫后烟气中的 ΡΜ2. 5的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喷淋引流式烟气 换热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锅炉、脱硫塔和烟?,还包括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片状防静 电气流分流器、袋式除尘器、45°角喷淋机构、换热器和静电除尘机构,所述脱硫塔与锅炉 连接,所述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与脱硫塔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与 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烟?和换热器均与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连 接,所述袋式除尘器与换热器连接,所述静电除尘机构设置于袋式除尘器内并且静电除尘 机构还与换热器连接。 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静电除尘机构包括设置于袋式除尘器内的 筒体,设于筒体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换热器连接,所述筒体内还设有至少 一个由阳极线和阴极线组成的电场。 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45°角喷淋机构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上 的至少一个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喷水方向与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的列管之间呈45° 角。 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包括固定板,至少 两层交叉式排列的多个冷热交换管,设于固定板上并与冷热交换管连通的冷却水进水口和 冷却水出水口,设置于固定板下端的储水盒,及设于所述储水盒上的出水管。 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及冷热交换管的外壁上均设 有碳纤维层。 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包括气流分流器主 体,及设于气流分流器主体上的多个气流分流片。 too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技术采用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替代了现有的U形管式结构,降低了水 流的阻力,提高了换热的速度和效果; 2、本技术采用45°角喷淋机构对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进行清洗的喷淋,使 喷淋水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增大,有效的提高了喷淋冲洗的效果; 3、本技术采用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将换热器冷热交换后的气体均匀的分 流至换热器内,再通过换热器的二次换热后进入袋式除尘器内,同时采用静电除尘机构对 袋式除尘器内的灰尘进行除尘,有效的避免了 PM2. 5的散发。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装置中静电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装置中45°角喷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中图4a为本技术的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装置中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 的侧视图,图4b为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5为本技术中的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锅炉,2、脱硫塔,3、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4、片状防静电气流 分流器,5、袋式除尘器,6、烟囱,7、45°角喷淋机构,8、换热器,9、静电除尘机构,31、固定 板,32、冷热交换管,33、冷却水进水口,34、冷却水出水口,35、储水盒,36、出水管,37、碳纤 维层,41、气流分流器主体,42、气流分流片,71、本体,72、喷淋头,91、筒体,92、进气口,93、 出气口,94、阳极线,95、电场,96、阴极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 方式不限于此。 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 锅炉1、脱硫塔2和烟囱6,还包括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3、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4、袋式 除尘器5、45°角喷淋机构、换热器8和静电除尘机构9,脱硫塔2与锅炉1连接,多层列管 式烟气换热器3与脱硫塔2的出气端连接,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4与多层列管式烟气换 热器3的出气端连接,烟囱6和换热器8均与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4连接,袋式除尘器5 与换热器8连接,静电除尘机构9设置于袋式除尘器5内并且静电除尘机构9还与换热器 8连接。 本技术的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装置的原理为:从脱硫塔2内脱硫出的烟尘进 入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3中进行一次换热,同时烟尘部分附着在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 3的表面,可通过45°角喷淋机构7倾斜的将附着的烟尘进行冲洗,同时从多层列管式烟气 换热器3中换热后的烟尘进入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4中进行分流,分流后的部分烟尘通 过换热器8进行二次换热,二次换热后的烟尘进入袋式除尘器5内的静电除尘机构9中,通 过静电除尘机构9进一步的除尘,有效的避免了 PM2. 5的散发。 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静电除尘机构9包括设置于袋式除尘器5内的筒 体91,设于筒体91两端的进气口 92和出气口 93,进气口 92与换热器8连接,筒体91内还 设有至少一个由阳极线94和阴极线96组成的电场95 ;该静电除尘机构9的原理为:烟尘 通过进气口 92进入筒体91内,通过多个阳极线94和阴极线96组成的电场95进行静电除 尘,使出气口 93出来的烟气中的PM2. 5降到最低。 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中的45°角喷淋机构7包括本体71及设于本体71上的 至少一个喷淋头72,喷淋头72的喷水方向与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3的列管之间呈45° 角,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喷淋头72喷水与列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将附着在多层列管式烟气 换热器3上的灰尘冲洗掉,有效了的避免了 PM2. 5的散发,即第一次除尘。 参阅图4a和图4b所示,本技术中的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3包括固定板31, 至少两层交叉式排列的多个冷热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淋引流式烟气换热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锅炉(1)、脱硫塔(2)和烟囱(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3)、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4)、袋式除尘器(5)、45°角喷淋机构、换热器(8)和静电除尘机构(9),所述脱硫塔(2)与锅炉(1)连接,所述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3)与脱硫塔(2)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4)与多层列管式烟气换热器(3)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烟囱(6)和换热器(8)均与片状防静电气流分流器(4)连接,所述袋式除尘器(5)与换热器(8)连接,所述静电除尘机构(9)设置于袋式除尘器(5)内并且静电除尘机构(9)还与换热器(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紫继换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