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层溜冰轮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8329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层溜冰轮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内扣,对内扣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一套模具中,内扣的外圆面与第一套模具间形成第一模腔;预热烘烤后,向第一模腔中注入第一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内扣外圆面形成聚氨酯减震内层;脱模后从模具中取出,切割去除浇注口;对聚氨酯减震内层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二套模具,第二套模具与聚氨酯减震内层间形成第二模腔;预热烘烤后,向第二模腔中注入第二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聚氨酯减震内层外侧形成聚氨酯耐磨外层,内扣、聚氨酯减震内层和聚氨酯耐磨外层形成一体的滚轮主体。利用聚氨酯耐磨外层和聚氨酯减震内层相互结合,同时兼顾弹性、耐磨及抓地力,解决目前滚轮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制作内扣,对内扣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一套模具中,内扣的外圆面与第一套模具间形成第一模腔;预热烘烤后,向第一模腔中注入第一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内扣外圆面形成聚氨酯减震内层;脱模后从模具中取出,切割去除浇注口;对聚氨酯减震内层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二套模具,第二套模具与聚氨酯减震内层间形成第二模腔;预热烘烤后,向第二模腔中注入第二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聚氨酯减震内层外侧形成聚氨酯耐磨外层,内扣、聚氨酯减震内层和聚氨酯耐磨外层形成一体的滚轮主体。利用聚氨酯耐磨外层和聚氨酯减震内层相互结合,同时兼顾弹性、耐磨及抓地力,解决目前滚轮所存在的问题。【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用于滚轮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比较理想的溜冰用滚轮应具备能量损失小、磨耗低的特点,具体体 现在其弹性、耐磨及在不同地面骑乘抓地力等方面。然而,目前传统的溜冰用滚轮如休闲、 速滑、曲棍球轮和滑板轮,或有良好的弹性及震动吸收能力,但耐磨较差,或耐磨较好但震 动吸收能力差。 溜冰运动的速度与滚轮的弹性、硬度及路面的粗糙度的配合有关。硬度较高的轮 子在光滑的路面上滑得很快,然而当路面更粗糙的时候,硬度较低软的轮子将更能顺畅地 滑过小的路面凹凸物并减少溜冰者的能量损失。硬度高的轮子由于其外层变形小从而导致 轮子通过凹凸地面时震动更大,结果产生了更多的能量损失。 目前此类运动主要分类为漂移、平花、速滑、曲棍球和极限,现有技术中的溜冰轮 或滑板车轮都是单层结构,在针对性的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漂移运动中,目前市场 上的产品为了增强耐磨性能,滚轮硬度较高,在滑动过程中,加速不够快,舒适性差;在平花 运动中,产品没办法同时兼顾弹性、耐磨及抓地力;曲棍球运动具备较强的对抗性,和足球 类似,运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加速启动和急转急停,这就需要溜冰轮具有很高的弹性及变形 抓地力,目前市面单层结构轮还不能达到如此要求;目前速滑产品的弹性并非最佳,因此加 速性不够,更重要的是,在速滑比赛通过弯道时,为了不容易摔倒,不得不减速通过,大大影 响比赛成绩;而极限滑板车运动中,目前较高硬度的单层结构,加速性还不够,将会影响后 续的特技动作,特别是在做跳跃运动落地时缓冲性较差,会影响各组特技动作连接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层溜冰轮及其制作方法,针对漂移、平花、 速滑和极限运动的溜冰滚轮结构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利用内外层材料弹性、硬度及结构的 变化,改善目前专业溜冰轮所存在的问题,让各项溜冰运动更具有专业性,同时提高运动的 观赏性、刺激感及比赛成绩。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层溜冰轮,包括内扣、包裹 内扣外圆面的聚氨酯耐磨外层以及位于所述内扣和聚氨酯耐磨外层间的聚氨酯减震内层, 所述内扣、聚氨酯减震内层和聚氨酯耐磨外层形成一体的滚轮主体,所述聚氨酯耐磨外层 在滚轮主体的外圆面形成向外隆起的圆弧辊面,环绕所述内扣的外圆面设有至少一条伸入 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中的辐射性突出边缘。所述辐射性突出边缘上设有若干沿滚轮轴向 的结构通孔。环绕所述内扣的外圆面设有两条伸入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中的辐射性突出边 缘,两条所述辐射性突出边缘间形成环绕内扣外圆面的环形槽。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沿滚 轮轴向呈纺锤形。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与聚氨酯耐磨外层间,以及聚氨酯减震内层与内扣 间均设有黏胶层。所述内扣内设轴孔,所述轴孔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安装槽。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复合层溜冰轮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制作内扣,对所述内扣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一套模具中,所述内扣的外圆面与 第一套模具间形成第一模腔; S20预热烘烤后,向所述第一模腔中注入第一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内扣外圆面 形成聚氨酯减震内层; S30脱模后从第一套模具中取出,切割去除浇注口; S40对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二套模具,所述第二套模具与聚 氨酯减震内层间形成第二模腔; S50预热烘烤后,向所述第二模腔中注入第二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聚氨酯减震 内层外侧形成聚氨酯耐磨外层,所述内扣、聚氨酯减震内层和聚氨酯耐磨外层形成一体的 滚轮主体。 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10中,内扣的外圆面设有至少一 条沿径向伸入所的辐射性突出边缘,围绕内扣在所述辐射性突出边缘上成型若干结构通 孔。 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20中,内扣在第一套模具中采用 卧式浇注或立式浇注,卧式浇注时内扣的轴线为坚直方向,立式浇注时内扣的轴线为水平 方向。 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10中对所述内扣的外表面预处理 包括清洗和喷胶处理。 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40中对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的外 表面预处理包括表面粗糙处理、清洗和喷胶处理。 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成型后的聚氨酯减震内层沿滚轮轴向呈纺锤 形。 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30与步骤S40间还包括步骤S31, 所述步骤S31包括在聚氨酯减震内层的侧面进行图案印刷。 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50中,向第二模腔中注入透明的 或半透明的第二次液态聚氨酯。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复合层溜冰轮首先在内扣的外缘包覆一种具有弹性的聚氨 酯减震内层,然后再在外层浇注另一硬度高、透明或非透明的聚氨酯耐磨外层。聚氨酯减震 内层为硬度更低弹性更好的高弹性材料,能够使溜冰运动员在动作中能量损失更小,同时 溜冰轮对粗糙的路面能提供更好的能量吸收,从而增加了溜冰运动员的速度和舒适性;聚 氨酯耐磨外层硬度高、耐磨性好,保证溜冰轮的使用耐久性,本专利技术针对漂移、平花、速滑和 极限运动的溜冰轮结构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利用内外层材料弹性、硬度及结构的变化,即聚 氨酯耐磨外层和聚氨酯减震内层相互结合,同时兼顾弹性、耐磨及抓地力,改善目前专业溜 冰滚轮所存在的问题,让各项溜冰运动更具有专业性,同时提高运动的观赏性、刺激感及比 赛成绩。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内扣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内扣整体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层溜冰轮,包括内扣1、包裹内扣1外圆面 的聚氨酯耐磨外层2以及位于所述内扣1和聚氨酯耐磨外层2间的聚氨酯减震内层3,所 述内扣1、聚氨酯减震内层3和聚氨酯耐磨外层2形成一体的滚轮主体,所述聚氨酯耐磨外 层2在滚轮主体的外圆面形成向外隆起的圆弧辊面21,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3沿滚轮轴向 呈纺锤形。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3与聚氨酯耐磨外层2间,以及聚氨酯减震内层3与内扣 1间均设有黏胶层。所述内扣1内设轴孔11,所述轴孔11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安装槽12。 此外,环绕所述内扣1的外圆面设有两条伸入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3中的辐射性 突出边缘13,两条所述辐射性突出边缘13间形成环绕内扣1外圆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层溜冰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制作内扣,对所述内扣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一套模具中,所述内扣的外圆面与第一套模具间形成第一模腔;S20预热烘烤后,向所述第一模腔中注入第一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内扣外圆面形成聚氨酯减震内层;S30脱模后从第一套模具中取出,切割去除浇注口;S40对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二套模具,所述第二套模具与聚氨酯减震内层间形成第二模腔;S50预热烘烤后,向所述第二模腔中注入第二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聚氨酯减震内层外侧形成聚氨酯耐磨外层,所述内扣、聚氨酯减震内层和聚氨酯耐磨外层形成一体的滚轮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李兵刘义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顺力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