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旋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2289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3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螺旋微流控芯片,其包括芯片入口、双螺旋芯片、红细胞出口、白细胞出口、流体出口和细胞滤膜,其中所述芯片由双螺旋型通道构成,该双螺旋通道分别沿两个相互平行的芯片切线方向开孔,形成两个平行反向的开口,一个开口与所述芯片入口相连,另一个开口分别与红细胞出口、白细胞出口以及流体出口相连。所述双螺旋微流控芯片可自动对样品进行上样、染色和洗涤,可高通量和自动化的分离、富集白血病人血液或/和胸腔积液的白细胞,这极大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同时也可用于对患者体内病变白细胞的分离,具有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螺旋微流控芯片,其包括芯片入口、双螺旋芯片、红细胞出口、白细胞出口、流体出口和细胞滤膜,其中所述芯片由双螺旋型通道构成,该双螺旋通道分别沿两个相互平行的芯片切线方向开孔,形成两个平行反向的开口,一个开口与所述芯片入口相连,另一个开口分别与红细胞出口、白细胞出口以及流体出口相连。所述双螺旋微流控芯片可自动对样品进行上样、染色和洗涤,可高通量和自动化的分离、富集白血病人血液或/和胸腔积液的白细胞,这极大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同时也可用于对患者体内病变白细胞的分离,具有治疗效果。【专利说明】一种双螺旋微流控芯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临床医学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疾病检测和治疗的芯片,具体涉及一种 用于白血病检测和治疗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 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 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 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儿童及青少年急 性白血病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 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 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s),是指把化学生物领域所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 离检测,以及细胞培养、分选、裂解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很小的芯片上,芯片内设计 了适当结构的微通道网络以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实现常规化学或生物实验室的各 种功能。微流控芯片在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司法鉴定等事关人类生存 质量的许多方面具有非常强大的运用前景。现阶段,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学最重要的应用领 域是细胞生物学。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对象是活细胞,它可直接观察实验条件下的细胞变化, 是普通蛋白或者基因芯片无法替代的。 专利CN102879377A公开了一种早期检测白血病的微流控芯片,该芯片由基片和 检测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微流控检测装置贴附于基片上,微流控检测装置顺序地包括细 胞进样元件、质粒转染元件、蛇形通道相通、细胞捕获元件以及生化试剂及生长因子加载元 件。细胞在泵的压力下,会沿螺旋通道运动,依靠不同的离心力,使细胞走不同的通道。同 时每一条通道的另一端安装有电场分选装置,经过电场分选装置的通道与细胞捕获元件连 通,细胞进入质粒转染元件相再与接液池相连通。该芯片需要电场分选装置实现细胞的分 离,并通过细胞捕获元件与质粒转染元件确认分离后的白细胞。该芯片整体制备复杂、操作 流程多且成本高。 因此,需要一种制备简单、流程较少、成本低且诊断效果良好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分离、富集外周血中病变的白细胞,并对其自动 染色的微流控芯片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双螺旋微流控芯片,其包括芯片入口、双螺旋芯片、红细胞出口、白细胞出口、 流体出口和细胞滤膜,其中所述芯片由双螺旋型通道构成,该双螺旋通道分别沿两个相互 平行的芯片切线方向开孔,形成两个平行反向的开口,一个开口与所述芯片入口相连,另一 个开口分别与红细胞出口、白细胞出口以及流体出口相连。三个出口的宽度分别为100 μ m、 110 μ m和90 μ m,且此三个出□互相平行。 所述芯片入口连接塑料管,塑料管另一端连接生物样品注射器,通过注射泵将生 物样品恒速注入所述芯片,该流速为10_300ml/h,优选10-60ml/h,例如10ml/h、20ml/h、 25ml/h、30ml/h或60ml/h。所述生物样品为外周血、末梢血和/或胸腔积液,其中含有不同 大小及种类的细胞,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分离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直径较小,对白细胞 的分离富集影响不大。 注射器中的生物样品,通过注射泵恒速流入双螺旋芯片。当样品高速连续通过双 螺旋微通道时,不同大小的白细胞和血细胞在流体力作用下,逐渐汇聚成线并产生不同的 横向迁移。通过在通道下游设计3个平行出口,不同大小、种类的细胞可在不同的出口富 集,在本专利技术限定的流速范围内,细胞会因其尺寸大小的差异,承受不同的流体力,各尺寸 细胞在管道内形成空间上的差异排列,最终从不同的出口流出。其中,大部分的白细胞在汇 聚成线后,会从中间的出口流出,实现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初步分离。 所述细胞滤膜位于所述白细胞出口,孔径为1-1〇μπι,优选为8-10μπι,最优选 8 μ m。可通过调整孔径大小来拦截正常细胞、病变白细胞、或正常白细胞和病变白细胞。该 细胞滤膜具有多孔结构,孔径较小于直径为10-12 μ m的白细胞,当汇聚后的白细胞通过所 述白细胞出口处时,滤膜可以使流体通过,并将白细胞拦截在膜上,实现白细胞的进一步富 集。在白细胞富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使用注射泵从所述芯片入口注入细胞染色剂,可实现 细胞滤膜上白细胞的自动染色。可使用任意适合于细胞染色的染色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 施例中,所用染色法为Gomori&Masson法。 在本专利技术的双螺旋微流控芯片的工作过程中,首先将待测生物样品装载入生物注 射器,在注射泵的压力下,将样品通过塑料管恒速注入所述芯片入口,从而进入所述双螺旋 微流控芯片并在芯片内受到流体力作用。由于不同细胞受到不同的离心力,生物样品内的 不同细胞产生不同的横向迁移,而同种细胞汇聚成线。因此,各种细胞自动分离,形成互相 平行的汇聚线,分别对应通道开口上设置的三个平行出口。生物样品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 包含其他物质的流体分别从双螺旋管道中流入红细胞出口、白细胞出口和流体出口。其中 红细胞和流体从对应的出口流出。白细胞出口含有细胞滤膜,通过了解滤膜的孔径,可选择 性地截留正常白细胞和/或病变白细胞。此时按照注入生物样品的方法注入细胞染色剂, 截留在白细胞出口滤膜上的细胞可被染色。 此外,所述双螺旋微流控芯片可用于去除患者血液中病变白细胞。该用途的操作 方法和原理为:利用与上述相同的双螺旋微流控芯片,先用塑料管将白血病患者血液样品 和注射器/注射泵相连,通过注射器/注射泵,在10-300ml/h的流速范围内,将白血病患者 血液从芯片入口,恒速注入芯片,当样品高速连续通过双螺旋微通道时,不同大小的血细胞 在流体力作用下,逐渐汇聚成线并产生不同的横向迁移。通过在通道下游设计3个平行出 口,细胞会因其尺寸大小的差异,承受不同的流体力,各尺寸细胞在管道内形成空间上的差 异排列,最终从不同的出口流出。其中,大部分的病变白细胞会因其尺寸过大,会在管道内 汇聚成线,从中间的出口流出,实现病变白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初步分离。 从此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双螺旋微流控芯片整体设计及制备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白 细胞的自动分离、富集以及染色,针对目前操作复杂,检出率低,成本高,无法实现自动化等 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分离、富集外周血中病变的白细胞,并对其自动染色的微流控芯片系 统。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螺旋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旋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入口、双螺旋芯片、红细胞出口、白细胞出口、流体出口和细胞滤膜,其中所述芯片由双螺旋型通道构成,该双螺旋通道分别沿两个相互平行的芯片切线方向开孔,形成两个平行反向的开口,一个开口与所述芯片入口相连,另一个开口分别与红细胞出口、白细胞出口以及流体出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兴宇刘野孙佳姝王纪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