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靶向CCR5的多肽及其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靶向CCR5的多肽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601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靶向CCR5的多肽及其应用,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多肽可以特异性结合于CCR5跨膜糖蛋白的胞外段,将多肽与抗肿瘤药物共价连接,从而将抗肿瘤药物靶向至肿瘤细胞,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化疗药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从而降低毒副作用,以及解决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涉及一种靶向ccr5的多肽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新的癌症病例将增加75%,全球死于癌症的人数将超过1300万。由于肿瘤具有高死亡率、高转移性而且难治愈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致力于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现阶段,肿瘤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但肿瘤复发,耐药性的产生,以及较高的毒副作用仍然是肿瘤治疗中的巨大的挑战,靶向治疗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手术治疗是肿瘤治疗发展中最早的治疗手段,涉及疾病诊断、肿瘤治疗、症状缓解和功能重建等方面,适用于大多数的实体肿瘤。但是对于中晚期肿瘤或是已经发生多器官转移的肿瘤,手术治疗很难将病灶彻底清除,另外,手术治疗的有创性和高风险也让一些老年患者、患有一些基础疾病的患者无法承受,从而限制了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3、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利用高能电离辐射,如x射线、α射线、电子线、质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据统计有超过5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至少接受一次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分为外放射和内放射:外放射是指放射性核素或者加速器产生放射源,在体外对机体某一部位进行照射治疗,内放射则是将放射源放置入体内,近距离对肿瘤进行照射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适用于大部分肿瘤,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辐射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的同时,也对周围的正常细胞和组织造成一定损伤,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4、肿瘤化学治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利用化学药物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从而消除肿瘤达到治疗作用。化疗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抗代谢类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吉西他滨等,此类化疗药物通过影响或阻断肿瘤细胞核酸形成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2)烷化剂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氮芥等,主要通过破坏细胞dna杀伤肿瘤细胞;(3)抗癌抗生素类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丝裂霉素、阿霉素等;(4)生物碱类化疗药物,长春新碱、伊立替康、紫杉醇等,其最为重要的机制是可以与微管蛋白结合,干扰微管的组装及稳定性,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停滞、凋亡等;(5)激素类化疗药物,如他莫昔芬、地塞米松等;(6)其他: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

5、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是指利用免疫学原理及方法,增强体内免疫应答,打破肿瘤免疫耐受,从而清除肿瘤微小残留病灶、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可以广义地分为非特异性和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两大类。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和免疫检验点阻断;特异性免疫治疗主要是各种肿瘤疫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但免疫治疗价格昂贵,另外起效较慢,最好与其他传统治疗方案相互结合。

6、这些治疗方法虽然发展比较成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如手术治疗更适合肿瘤早期患者,对于晚期患者,很难将病灶彻底清除,而且手术治疗会对人体创伤较大,降低人体免疫力,往往使老年患者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无法承受,另外对重要部位的肿瘤如脑瘤,进行手术治疗时,难度系数大、危险系数高,这些都限制了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7、放化疗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化疗之后出现出现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大量脱发等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还可能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后续治疗;放疗过程放射源的大量电离辐射可以杀伤肿瘤细胞,但不可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此外,辐射剂的类型和剂量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难把控,并且也存在一定致敏可能性。

8、多肽是少于40个氨基酸的聚合物,基于多肽生物相容性好,易于合成及化学修饰,合成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药物研发工作者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纳米药物的设计和构建,其中,靶向多肽基于对肿瘤细胞特异性高表达蛋白的高亲和性,在抗肿瘤药物递送相关研究中备受关注。针对临床上恶性肿瘤治疗中存在的多复发,副作用大等问题,旨在降低毒副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ccr5的多肽及其应用。

2、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靶向ccr5的多肽,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no.1所示的序列。

4、seq id no.1:rrffwwnncsssddwr。

5、多肽是少于40个氨基酸组成的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分子量小,易于被细胞摄取,也能够快速被肾脏代谢消除,便于进行化学修饰等,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及药物研发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已有上百个多肽药物上市,涉及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方面。另外,靶向多肽可以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膜上的受体。ccr5是一种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是ccl5趋化因子的受体之一,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上皮和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纤维母细胞,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以及星状细胞,在一些肿瘤组织中,如肾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肺癌等,ccr5表达增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广谱肿瘤靶标分子。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多肽可以特异性结合于ccr5跨膜蛋白的胞外段,利用特异性靶向多肽偶联抗肿瘤药物,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杀伤高表达ccr5的肿瘤细胞,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肽药物偶联物,所述多肽药物偶联物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多肽、连接臂和抗肿瘤药物,所述多肽通过连接臂与抗肿瘤药物连接。

7、本专利技术构建一种新型的靶向多肽药物偶联物。以马来酰亚胺作为连接臂,将多肽与抗肿瘤药连接。其特点是多肽与抗肿瘤药物共价连接,从而将抗肿瘤药物靶向至肿瘤细胞,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化疗药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从而降低毒副作用,以及解决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8、利用特异性靶向多肽修饰的共递送系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杀伤高表达ccr5的肿瘤细胞,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由于多种肿瘤细胞高表达ccr5,而且可替换偶联物中连接的抗肿瘤药,因此多肽肿瘤药物偶联物用途非常广泛。

9、优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马来酰亚胺。

10、优选地,所述抗肿瘤药物包括紫杉醇、高三尖杉酯、长春新碱、阿霉素盐酸盐、喜树碱或环磷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紫杉醇和/或高三尖杉酯。

1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多肽溶液与马来酰亚胺修饰紫杉醇溶液在避光条件下混合,即得。

12、优选地,所述多肽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多肽与乙腈溶液混合,即得。

13、优选地,所述马来酰亚胺修饰紫杉醇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马来酰亚胺修饰紫杉醇与乙腈溶液混合,即得。

14、优选地,所述多肽溶液的浓度为0.8-1.2mg/ml,例如0.8mg/ml、0.9mg/ml、1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靶向CCR5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

2.一种多肽药物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药物偶联物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连接臂和抗肿瘤药物,所述多肽通过连接臂与抗肿瘤药物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马来酰亚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药物包括紫杉醇、高三尖杉酯、长春新碱、阿霉素盐酸盐、喜树碱或环磷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紫杉醇和/或高三尖杉酯。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多肽溶液与马来酰亚胺修饰紫杉醇溶液在避光条件下混合,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多肽与乙腈溶液混合,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酰亚胺修饰紫杉醇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马来酰亚胺修饰紫杉醇与乙腈溶液混合,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地,所述乙腈溶液中乙腈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60%。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肽溶液与马来酰亚胺修饰紫杉醇溶液混合的温度为4-8℃,时间为44-52h。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CCR5的多肽或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ccr5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

2.一种多肽药物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药物偶联物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连接臂和抗肿瘤药物,所述多肽通过连接臂与抗肿瘤药物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马来酰亚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药物包括紫杉醇、高三尖杉酯、长春新碱、阿霉素盐酸盐、喜树碱或环磷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紫杉醇和/或高三尖杉酯。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多肽溶液与马来酰亚胺修饰紫杉醇溶液在避光条件下混合,即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琛孟洁马丽露丝杨延莲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