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志坚专利>正文

带刹车机构的电动划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6411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刹车机构的电动划线器,包括上下壳体(1、6)、绕线轮(2)、墨线(21)、减速机构、电机(7)、电开关(11),电机(7)通过减速机构带动绕线轮(2)转动,墨线(21)卷绕在绕线轮(2)上,墨线(21)经引线口(23)进入墨室(12)后引出,所述的引线口(23)上设有导柱,导柱上通过扭簧(19)设有刹车转动件(16),墨线(21)绕过或穿过刹车转动件(16),刹车转动件(16)抵压在绕线轮(2)上起到刹车作用;所述的刹车转动件(16)上设有推钮(17),推钮(17)伸出上壳体(1),电开关(11)安装在下壳体(6)上并与刹车转动件(16)相对应。采用本结构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拉线收线自如、内部墨线不会乱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刹车机构的电动划线器,包括上下壳体(1、6)、绕线轮(2)、墨线(21)、减速机构、电机(7)、电开关(11),电机(7)通过减速机构带动绕线轮(2)转动,墨线(21)卷绕在绕线轮(2)上,墨线(21)经引线口(23)进入墨室(12)后引出,所述的引线口(23)上设有导柱,导柱上通过扭簧(19)设有刹车转动件(16),墨线(21)绕过或穿过刹车转动件(16),刹车转动件(16)抵压在绕线轮(2)上起到刹车作用;所述的刹车转动件(16)上设有推钮(17),推钮(17)伸出上壳体(1),电开关(11)安装在下壳体(6)上并与刹车转动件(16)相对应。采用本结构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拉线收线自如、内部墨线不会乱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划线工具,特别是一种拉线收线自如又不会乱线的带刹车机 构的电动划线器。 带刹车机构的电动划线器
技术介绍
划线器是一种建筑装璜、木工、泥工常用的打线工具,主要以手动划线器为主,由 于绕线轮或轴直径小,当拉出的墨线较长时,需要转动几十圈才能全部收回,费时费力,效 率低下。为了提高收线速度和效率,人们开发了电动划线器,但现有的电动划线器在墨线拉 出壳体的时候由于内部绕线轮的惯性作用,在墨线拉出完毕后内部的墨线反向绕转在绕线 轮上,使得绕线轮内部绕线混乱,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线的自缠绕,影响后续使用。另一种 情形是有时候抓住了墨线部分没有抓住壳体的时候,墨线会完全拉出或触地才停止,使用 时需缓慢拉出墨线。如果单纯地在绕线轮上加设阻尼机构,在收线时会耗费不必要的电能, 因此该阻尼机构须能够调整适应拉出与收取时的状态。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针 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开发和研究,但至今未有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电动划线器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 理、操作使用方便、拉线收线自如、内部墨线不会乱线的带刹车机构的电动划线器。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上下壳体、绕线轮、墨线、 减速机构、电机、电开关,电机通过减速机构带动绕线轮转动,墨线卷绕在绕线轮上,墨线经 引线口进入墨室后引出,所述的引线口上设有导柱,导柱上通过扭簧设有刹车转动件,墨线 绕过或穿过刹车转动件,扭簧对刹车转动件给予一个预压力,刹车转动件抵压在绕线轮上 起到刹车作用。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刹车转动件上设有推钮,推钮伸出上壳体,电开 关安装在下壳体上并与刹车转动件相对应。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刹车转动件与绕线轮对应的结合面上设有摩擦 片。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绕线轮的外圈设有单向棘轮,刹车转动件上设有 与单向棘轮相配合的棘爪。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减速机构包括固定在电机输出轴上的中心齿 轮、通过齿轮盖板对应设置在下壳体上的行星齿轮,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内圈啮合,行星齿 轮外圈与绕线轮内的内齿圈啮合。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电开关上设有与下壳体固定的防水橡胶罩。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下壳体上设有安装电池组的电池室并设有可拆 卸的电池盖,电池组与电开关和电机电连接。 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绕线轮上设有便于手动收线的收线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由于在引线口上通过 扭簧设有可转动的刹车转动件,刹车转动件与绕线轮配合起到刹车作用,不工作时刹车转 动件抵压在绕线轮上,使绕线轮不能转动,向外拉动墨线时,由于扭簧的弹力作用,只有在 拉力克服扭簧的弹力后,刹车转动件在墨线带动下转动一定的角度,墨线才能拉出自如,当 停止拉线时,刹车转动件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又重新抵压在绕线轮上,使绕线轮停止转动。 二是电动收线时,推动推钮,推钮下部的刹车转动件与绕线轮分离并顶压电开关,刹车解 除,电开关接通,电机通过减速机构带动绕线轮旋转工作,从而实现快速、有序自动收线,解 决了人工收线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方案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方案静止时的刹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方案拉线时的刹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第一种方案收线时的刹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第二种方案静态时的刹车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壳体,2绕线轮,3齿轮盖板,4行星齿轮,5中心齿轮,6下壳体,7电机,8 电机罩盖,9电池盖,10电池组,11电开关,12墨室,13防水橡胶罩,14按压针,15按压针埠, 16刹车转动件,17推钮,18摩擦片,19扭簧,20收线凹槽,21墨线,22棘爪,23引线口,24单 向棘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带刹车机构的电动划线器的第一种具体实施 方案,它包括上下壳体1、6、绕线轮2、墨线21、减速机构、电机7、电机罩盖8、电开关11、电 池组10、电池盖9,电机7通过减速机构带动绕线轮2转动,墨线21卷绕在绕线轮2上,墨 线21经引线口 23进入墨室12、按压针埠15后引出与按压针连接,所述的引线口 23上设有 导柱,导柱上通过扭簧19设有刹车转动件16,墨线21绕过或穿过刹车转动件16,扭簧19 对刹车转动件16给予一个预压力,刹车转动件16抵压在绕线轮2上起到刹车作用。所述 的刹车转动件16上设有推钮17,推钮17伸出上壳体1,电开关11安装在下壳体6上并与 刹车转动件16相对应。 为了保证刹车效率,所述刹车转动件16与绕线轮2对应的结合面上设有摩擦片 18。为了提高传动效率以及减速比,所述的减速机构包括固定在电机7输出轴上的中心齿 轮5、通过齿轮盖板3对应设置在下壳体6上的行星齿轮4,中心齿轮5与行星齿轮4内圈 啮合,行星齿轮4外圈与绕线轮2内的内齿圈啮合。为了电开关11工作可靠,所述的电开 关11上设有与下壳体6固定的防水橡胶罩13。为了有效供电,所述的下壳体6上设有安装 电池组10的电池室并设有可拆卸的电池盖9,电池组10与电开关11和电机7电连接。为 了方便手动收线,所述的绕线轮2上设有便于手动收线的收线凹槽20。 本技术静止时,在扭簧11的预压力作用下,刹车转动件16上的摩擦片18紧 紧贴在绕线轮2上,阻止绕线轮2自由转动,使得划线器收放可靠,如图2所示。 本技术拉线时,手动拉动墨线21,由于扭簧19的弹力作用,只有在拉力克服 扭簧19的弹力后,刹车转动件16在墨线21带动下转动一定的角度,摩擦片18与绕线轮2 分离,墨线21才能拉出自如,当停止拉线时,刹车转动件16上的摩擦片18在扭簧19的弹 力作用下又重新抵压在绕线轮2上,使绕线轮2停止转动。在墨线21拉出过程中,由于刹 车转动件16的转动角度小,只要摩擦片18与绕线轮2分离,墨线21作用于刹车转动件16 上的力瞬时减小,刹车转动件16不会继续转动,刹车转动件16不至于触发电开关11,如图 3所示。 本技术电动收线时,推动推钮17,推钮17下部的刹车转动件16克服扭簧19 的弹力后转动并与绕线轮2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刹车机构的电动划线器,包括上下壳体(1、6)、绕线轮(2)、墨线(21)、减速机构、电机(7)、电开关(11),电机(7)通过减速机构带动绕线轮(2)转动,墨线(21)卷绕在绕线轮(2)上,墨线(21)经引线口(23)进入墨室(12)后引出,其特征是:所述的引线口(23)上设有导柱,导柱上通过扭簧(19)设有刹车转动件(16),墨线(21)绕过或穿过刹车转动件(16),刹车转动件(16)抵压在绕线轮(2)上起到刹车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陈志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