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一体化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748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湿一体化冷却器,它包括风机、喷淋管束、光壁管束、翅片管束、百叶窗、供水系统和水箱。所述水箱位于底层,上部设有百叶窗,再往上分层安装翅片管和光壁管束。内置工艺介质的光壁管束与翅片管束联通,在光壁管束上部配装风叶朝下的风机构成风冷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光壁管束与风机之间安装喷淋管束,喷淋管束通过管道联通供水系统,从喷淋管束中喷出的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由上而下地洒到光壁管束和翅片管束外壁上作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风冷和水冷一体化设计,既可单独作为风冷或水冷降温结构,也可以组成风冷和水冷共同降温结构,以满足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都能对工艺介质作高效降温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湿一体化冷却器,它包括风机、喷淋管束、光壁管束、翅片管束、百叶窗、供水系统和水箱。所述水箱位于底层,上部设有百叶窗,再往上分层安装翅片管和光壁管束。内置工艺介质的光壁管束与翅片管束联通,在光壁管束上部配装风叶朝下的风机构成风冷结构。本技术在光壁管束与风机之间安装喷淋管束,喷淋管束通过管道联通供水系统,从喷淋管束中喷出的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由上而下地洒到光壁管束和翅片管束外壁上作热交换。本技术采用风冷和水冷一体化设计,既可单独作为风冷或水冷降温结构,也可以组成风冷和水冷共同降温结构,以满足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都能对工艺介质作高效降温的目的。【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有水冷和空 气冷结构的干湿一体化冷却器。 干湿一体化冷却器
技术介绍
冷却器是石化、医药等行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它主要利用自然界常温的空气 或水对高于常温的工艺介质作降温处理。现有技术装备尽管通过水流或风冷都可以实现降 温预期,但实际应用时因持续水流降温存在耗水多的现实问题,所以不适合缺水地区的企 业配套。若改用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冷却器,只能适合环境温度与工艺介质温度差较大 的季节。夏季因环境温度较高,仅用空气降温效果不佳,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现有技 术也有在同一冷却器中一并利用水流和空气作热交换的技术方案,此种技术方案在环境温 度较高的季节中应用,能够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但耗水多的问题仍然然存在,而且易结水 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冷却结构合理、耗水少、降温快、 四季均可适用的干湿一体化冷却器。该冷却器既可单独利用水或空气作为冷却介质,也可 一并利用水和空气作为冷却介质。 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干湿一体化冷却器,它包括风机、喷淋管束、光壁管束、翅片管束、百叶窗、供水系 统和水箱。所述水箱为敞口式矩形容器,位于底层的水箱中部两侧为百叶窗式散热结构,在 百叶窗之上分层安装相配套的翅片管束和光壁管束,内置工艺介质的光壁管束与翅片管束 联通,在光壁管束上部配装风叶朝下的风机构成风冷结构。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喷淋管束 平置安装在光壁管束与风机之间,喷淋管束通过管道联通供水系统,从喷淋管束中喷出的 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由上而下地洒到光壁管束和翅片管束外壁上作热交换。 上述结构中翅片管束由U型管组成,相邻U型管交叉排列。 上述结构中光壁管束一端部设有进口接头,另一端的出口接头对接翅片管束的进 口端,翅片管束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处于同一侧。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在光壁管束与风机之间安置喷淋管束的结构合理,既可单独构成水冷或风冷的 降温结构,也可以组成水冷和风冷共同降温结构,有利于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都能对工 艺介质作高效降温; 2、从喷淋管束喷出的水在风力作用下易雾化,湿冷空气吸附能力强,进一步与低 位的光壁管束和翅片管束外管壁接触而降温,有利于提高降温效率; 3、由上而下的喷淋水,对低位的翅片管束有冲击的洗刷作用,减缓表面结垢; 4、喷淋管束喷出的水量比现有技术采用自由水流更节省,节水效果好,特别适合 缺水地区的企业配套。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干湿一体化冷却器实施例,它用于粗二甲醚精馏塔塔顶内置工艺介质 冷却。呈矩形柜式结构的干湿一体化冷却器,它包括风机1、喷淋管束2、光壁管束3、翅片管 束4、百叶窗5、供水系统6和水箱7。所述水箱7为敞口式矩形容器,用于蓄水,位于底层的 水箱7中部两侧为百叶窗式散热结构,在百叶窗之上分层安装相配套的翅片管束4和光壁 管束3。所述光壁管束3右端部设有进口接头3. 1,左端的出口接头3. 2对接低位的翅片管 束4进口端4. 1。因所用的翅片管束4由U型管组成,相邻U型管交叉排列,所以翅片管束 4的出口端4. 2和进口端4. 1处于同一侧。本实施例中的工艺介质从光壁管束3右端部的 进口接头3. 1引入,先经光壁管束3作热交换,再经翅片管束4作热交换,最终从翅片管束 4的出口端4. 2输入下道工序。本技术在光壁管束3上部配置风叶朝下的风机1,启动 风机1便可构成对低位光壁管束3和翅片管束4的风冷作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以满足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都能达到工艺要求,本技术在光壁管束3与风机1之间 平置安装相应长度的喷淋管束2,喷淋管束2通过管道联通供水系统6,从喷淋管束2中喷 出的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由上而下地洒到光壁管束3和翅片管束4外壁上作热交换,然后 顺百叶窗5散热并落至水箱7中备用。夏季因环境温度高,仅靠风冷达不到工艺介质降温 要求,可启动供水系统6,从喷淋管束2中喷出的冷却水在风力作用下易雾化,湿冷空气吸 附能力更强,更易与低位的光壁管束3和翅片管束4外管壁接触而降温,有利于提高降温效 率。从节水角度来看,本技术从喷淋管2中喷出的水量比现有技术采用自由水流更节 省,在同等规格前提下,本技术耗水量仅是现有技术的1/3,所以更适合缺水地区的用 户配套。 本技术采用风冷和水冷一体化设计,并且在光壁管束3与风机1之间安置喷 淋管束2,此种一体化结构合理,既可单独作为风冷或水冷降温结构,也可以组成风冷和水 冷共同降温结构,以满足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都能对工艺介质作高效降温处理的目的。【权利要求】1. 一种干湿一体化冷却器,它包括风机(1)、喷淋管束(2)、光壁管束(3)、翅片管束 (4)、百叶窗(5)、供水系统(6)和水箱(7);所述水箱(7)为敞口式矩形容器,位于底层的水 箱(7)中部两侧为百叶窗(5)式散热结构,在百叶窗(5)之上分层安装相配套的翅片管束 (4)和光壁管束(3),内置工艺介质的光壁管束(3)与翅片管束(4)联通,在光壁管束(3)上 部配装风叶朝下的风机(1)构成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束(2)平置安装在光壁 管束(3 )与风机(1)之间,喷淋管束(2 )通过管道联通供水系统(6 ),从喷淋管束(2 )中喷出 的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由上而下地洒到光壁管束(3)和翅片管束(4)外壁上作热交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一体化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束(4)由U型管 组成,相邻U型管交叉排列。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一体化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壁管束(3)-端部设 有进口接头(3. 1),另一端的出口接头(3. 2)对接低位的翅片管束(4)进口端(4. 1),翅片管 束(4)的出口端(4. 2)和进口端(4. 1)位于同一侧。【文档编号】F28D3/02GK203893702SQ201420326530【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专利技术者】曹润, 陆俊林, 刘小华, 吴旭东, 周留明 申请人:泰州市远望换热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湿一体化冷却器,它包括风机(1)、喷淋管束(2)、光壁管束(3)、翅片管束(4)、百叶窗(5)、供水系统(6)和水箱(7);所述水箱(7)为敞口式矩形容器,位于底层的水箱(7)中部两侧为百叶窗(5)式散热结构,在百叶窗(5)之上分层安装相配套的翅片管束(4)和光壁管束(3),内置工艺介质的光壁管束(3)与翅片管束(4)联通,在光壁管束(3)上部配装风叶朝下的风机(1)构成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束(2)平置安装在光壁管束(3)与风机(1)之间,喷淋管束(2)通过管道联通供水系统(6),从喷淋管束(2)中喷出的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由上而下地洒到光壁管束(3)和翅片管束(4)外壁上作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润陆俊林刘小华吴旭东周留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远望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