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铸造磨球的磨球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241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铸造磨球的磨球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型腔和下型腔;其中,上型腔包括下分型面、注入孔、以及围绕注入孔定位的多个上凹部,下型腔包括上分型面、导流盘、以及围绕导流盘定位并且与导流盘接合的多个下凹部,下分型面和上分型面在上型腔和下型腔处于组合状态的情况下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铸造磨球的磨球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型腔和下型腔;其中,上型腔包括下分型面、注入孔、以及围绕注入孔定位的多个上凹部,下型腔包括上分型面、导流盘、以及围绕导流盘定位并且与导流盘接合的多个下凹部,下分型面和上分型面在上型腔和下型腔处于组合状态的情况下接合。【专利说明】用于铸造磨球的磨球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铸造磨球的磨球模具。
技术介绍
在选矿业中,通常借助于磨矿介质(又称为磨球)和矿石本身的冲击和磨剥作用, 使矿石的粒度逐渐变小,直至研磨成粉末。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组成矿石的有用矿物与脉石 矿物达到最大限度的解离,以提供粒度上符合下一选矿工序要求的物料。 在研磨过程中,磨球与被研磨物体的接触方式决定研磨的精细程度。如本领域中 已知的那样,在磨球与被研磨物体进行点接触时,结果是被研磨物体受到粗磨,形成较大的 颗粒;在磨球与被研磨物体进行线接触时,结果是被研磨物体受到中磨,形成中等大小的颗 粒;在磨球与被研磨物体进行面接触时,结果是被研磨物体受到细磨,形成较小乃至粉状的 颗粒。 目前在磨矿机中使用的磨球,其一般为圆球形、圆柱形、棱柱形、圆台形、棱台形、 或这些形状的任意组合,并且一般使用锻造或铸造的方式来制造。对于以锻造方式制成的 磨球,其韧性较高,但与以铸造方式制成的磨球相比制造成本较高,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对 于以铸造方式制成的磨球,其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铸造磨球时使用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磨球的生产效率,易于大批量制造磨球,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铸造 磨球的磨球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型腔和下型腔;上型腔包括下分型面、注入孔、以及围 绕注入孔定位的多个上凹部,下型腔包括上分型面、导流盘、以及围绕导流盘定位并且与导 流盘接合的多个下凹部,下分型面和上分型面在上型腔和下型腔处于组合状态的情况下接 合,导流盘包括盘部和多个导流槽,盘部构造成圆形并且在中心具有凹部,每个导流槽的内 侧端与盘部接合并且外侧端与下凹部接合,其中,上凹部、下凹部、以及导流槽的数量相等。 优选地,注入孔是喇叭形孔,注入孔的中轴线对准导流盘的中心。 优选地,每个上凹部的底面的形状和大小和每个相应的下凹部的顶面的形状和大 小相同,并且每个上凹部的底面和每个相应的下凹部的顶面在上型腔和下型腔处于组合状 态的情况下完全重合,以便形成圆球形、圆柱形、棱柱形、圆台形、棱台形、或这些形状的任 意组合。 优选地,上凹部和下凹部的容积相等。 可选地,上凹部的容积小于下凹部的容积。 可选地,上凹部的容积大于下凹部的容积。 优选地,导流盘包括2个、3个、4个、5个、或6个导流槽。 优选地,导流槽的内侧端的宽度大于外侧端的宽度。 优选地,相邻的导流槽之间圆滑地过渡。 由于本技术的磨球模具包括多个上凹部和下凹部,使得一次铸造过程可以铸 造多个磨球,因此磨球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使得磨球易于大规模制造。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磨球模具的上型腔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磨球模具的下型腔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磨球模具的下型腔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磨球模具的下型腔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磨球模具的下型腔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磨球模具的下型腔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磨球模具的上型腔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上 型腔11、在上型腔11底部的下分型面12、注入孔13、以及围绕注入孔定位的2个上凹部14。 需要注意的是,在说明书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表示相对位置的 术语仅指在磨球模具处于工作状态(即上型箱在上方压住下型箱的状态)时的相对位置, 而并非如图1中为方便看清上型腔的内部结构将上型腔旋转时所见到的位置,并且并未对 权利要求产生限制,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地表述。 如图1所示,上凹部14的形状是棱柱形与棱台形的组合的一部分,然而根据所需 要的铸造成型的磨球的形状,上凹部14的形状可以是圆球形、圆柱形、棱柱形、圆台形、棱 台形、或这些形状的任意组合的一部分。上型腔11具有2个上凹部14,然而根据所需要的 每次铸造成型的磨球数量,上凹部14的数量可以改变,上型腔11可以包括3个、4个、5个、 或6个上凹部14。注入孔13是喇叭形孔。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磨球模具的下型腔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下 型腔15、在下型腔顶部的上分型面16、导流盘17、以及围绕导流盘17定位并且与导流盘17 接合的2个下凹部18。下分型面12和上分型面16在上型腔11和下型腔15处于组合状态 (未示出)的情况下接合,以便能够以铸造的方式制造磨球,在这种情况下,注入孔13的中 轴线对准导流盘17的中心(即在下文中详述的盘部19的中心)。 如图2所示,导流盘17包括盘部19和2个导流槽19',然而根据所需要的每次铸 造成型的磨球数量,导流槽19'的数量可以改变,导流盘17可以包括3个、4个、5个、或6 个导流槽19'。盘部19构造成圆形并且在中心具有凹部,每个导流槽19'的内侧端与盘部 19接合,外侧端与下凹部18接合,导流槽19'的内侧端的宽度大于外侧端的宽度,并且相邻 的导流槽19'之间圆滑地过渡。 如图2所示,下凹部18的形状是棱柱形与棱台形的组合的一部分,然而根据所需 要的铸造成型的磨球的形状,下凹部18的形状还可以是圆球形、圆柱形、棱柱形、圆台形、 棱台形、或这些形状的任意组合的一部分。下型腔15具有2个下凹部18,然而根据所需要 的每次铸造成型的磨球数量,下凹部18的数量可以改变,下型腔15可以包括3个、4个、5 个、或6个下凹部18,下凹部18和上凹部14的容积相等,然而根据所需要的磨球形状以及 铸造过程中的分模方式,下凹部18的容积可以大于或小于上凹部14的容积。 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磨球模具的下型腔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下 型腔25、在下型腔顶部的上分型面26、导流盘27、以及围绕导流盘27定位并且与导流盘27 接合的3个下凹部28。 如图3所示,导流盘27包括盘部29和3个导流槽29'。盘部29构造成圆形并且 在中心具有凹部,每个导流槽29'的内侧端与盘部29接合,外侧端与下凹部28接合,导流 槽29'的内侧端的宽度大于外侧端的宽度,并且相邻的导流槽29'之间圆滑地过渡。 如图3所示,下凹部28的形状是圆球形的一部分。下型腔25具有3个下凹部28。 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磨球模具的下型腔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下 型腔35、在下型腔顶部的上分型面36、导流盘37、以及围绕导流盘37定位并且与导流盘37 接合的4个下凹部38。 如图4所示,导流盘37包括盘部39和4个导流槽39'。盘部39构造成圆形并且 在中心具有凹部,每个导流槽39'的内侧端与盘部39接合,外侧端与下凹部38接合,导流 槽39'的内侧端的宽度大于外侧端的宽度,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铸造磨球的磨球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型腔和下型腔;上型腔包括下分型面、注入孔、以及围绕注入孔定位的多个上凹部,下型腔包括上分型面、导流盘、以及围绕导流盘定位并且与导流盘接合的多个下凹部,下分型面和上分型面在上型腔和下型腔处于组合状态的情况下接合,导流盘包括盘部和多个导流槽,盘部构造成圆形并且在中心具有凹部,每个导流槽的内侧端与盘部接合并且外侧端与下凹部接合,其中,上凹部、下凹部、以及导流槽的数量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兆宗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首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