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石墨烯薄膜上剥离外延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4957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7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石墨烯薄膜上剥离外延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供一表面有石墨烯薄膜的基底,所述石墨烯薄膜层数≥2,且所述石墨烯薄膜是直接生长于基底上或者是经过1次或多次转移到基底上的;步骤2、在所述石墨烯薄膜上直接外延生长材料;步骤3、剥离所述外延材料,所述剥离发生在石墨烯薄膜间或者是石墨烯薄膜与基底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石墨烯薄膜完美的六元环结构,能够实现在石墨烯薄膜上直接外延生长材料并使外延材料剥离,为解决异质外延及当中剥离的难题提供了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供一表面有石墨烯薄膜的基底,所述石墨烯薄膜层数≥2,且所述石墨烯薄膜是直接生长于基底上或者是经过1次或多次转移到基底上的;步骤2、在所述石墨烯薄膜上直接外延生长材料;步骤3、剥离所述外延材料,所述剥离发生在石墨烯薄膜间或者是石墨烯薄膜与基底之间。本专利技术利用石墨烯薄膜完美的六元环结构,能够实现在石墨烯薄膜上直接外延生长材料并使外延材料剥离,为解决异质外延及当中剥离的难题提供了方案。【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特别是指在石墨烯薄膜上直接外延生长结构并剥离 外延材料的方法。剥离后石墨烯薄膜可去除;亦可依然与外延材料是一个整体,此时石墨烯 薄膜可以作为透明电流扩展层或热沉等应用。
技术介绍
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 蜂巢晶格的单原子层二维结构,具有高透过率(97. 7% );高导热系数(5300W/m ·Κ),高电子 迁移率(200000cm2/V· s),低电阻率只约(10-6Ω · cm),理论上方阻可低至31Ω / □。因 为它极低的电阻率,极高的电子迁移率,所以被期待可用来发展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 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现已应用于制造透明导电层,触控屏幕、光板和太阳能电池。除了 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单层)外,双层和少数层(一般小于10层)石墨层片在结构和性能 上也都明显区别于块体石墨,在广义上也被归为石墨烯范畴。 石墨烯平面内的晶格结构由正六边形组成,其中碳-碳键长约0. 142nm,就整个平 面内的所有正六边形而言,以六元环上相隔一个(两个)碳原子的俩碳原子作为新"六元 环"上相邻的碳原子,则新"六元环"上"碳-碳键"长约为〇. 142 X 31/2 (0. 142 X 2)。综上所 述,新"晶格常数"约为〇. 142(η彡1,m彡0)。因此在作为衬底生长六方结构晶 体时有明显优势,不存在极性问题,石墨烯薄膜衬底晶格常数可以成数列规律变化,更容易 与外延物质形成晶格相匹配的生长。另外石墨烯层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范德瓦耳斯力 或者是物理吸附,相比于化学键,更容易断裂进而剥离。 石墨烯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酸性或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同时热稳定性较好,蓝宝石 上直接生长石墨烯温度达到1600°c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石墨烯较好的热稳定性。较好的热 稳定性使得石墨烯薄膜作为外延基底在高温条件下生长材料/结构有了可靠保证。石墨烯 薄膜也能够加强石墨烯的机械强度。 异质外延当中剥离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在石墨烯薄膜上直接外延生长结 构并使外延结构剥离的方法在半导体技术当中具有重要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1、提供一表面有石墨烯薄膜的基底,所述石墨烯薄膜层数> 2,且所述石墨 烯薄膜是直接生长于基底上或者是经过1次或多次转移到基底上的; 步骤2、在所述石墨烯薄膜上直接外延生长材料; 步骤3、剥离所述外延材料,所述剥离发生在石墨烯薄膜间或者是石墨烯薄膜与基 底之间。 toon] 本专利技术利用石墨烯薄膜完美的六元环结构,能够实现在石墨烯薄膜上直接外延生 长结构并使外延结构剥离,为解决异质外延及当中剥离的难题提供了方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在石墨烯薄膜上剥离外延结构方法的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 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表面有石墨烯薄膜的基底。所述石墨烯薄膜为直接生长在基底上的 彡2层的石墨烯,或者是一次转移到基底上的彡2层的石墨烯,亦或是多次(彡2)转移到 基底上的> 1层的石墨烯;所述石墨烯薄膜是原位掺杂的或未掺杂的石墨烯薄膜;所述石 墨烯薄膜为经过修饰(氮化、氟化、硫化、氯化等)处理或者未加任何修饰处理的石墨烯薄 膜。 例如在蓝宝石上直接生长石墨烯薄膜:沉积400nm镍(Ni),1000°C时一个大气压 下通入氢气(H 2)甲烷(CH4)生长40min后利用氧(02)等离子体打掉Ni膜上沉积的石墨烯, 腐蚀掉Ni膜,就得到了直接生长在蓝宝石上的石墨烯薄膜(利用C在Ni中扩散生长在Ni 膜和蓝宝石间)。原位掺杂是指在石墨烯生长过程中加入别的气源,比如说氮掺杂用的氨气 (NH 3)。例如后期修饰处理氮化可以是高温下生长通入氨气,氟化可以使用CF4等离子体轰 击,其他修饰处理还可以是SF 6等等离子体轰击及化学吸附。 步骤2,在所述石墨烯薄膜上外延生长材料,该外延材料直接在石墨烯薄膜上外延 生长。所述的外延材料是直接生长在石墨烯薄膜上的。直接在石墨烯上生长表明石墨烯并 不是使基底图形化,基底的作用仅仅是支撑石墨烯,而外延生长的成核位置是在石墨烯上。 步骤3,外延生长完成后剥离所述外延材料。所述剥离是在外延生长完成后改变 条件过程中外延材料自动剥离或是外延生长完成后通过机械剥离、化学剥离等手段实现剥 离;所述剥离发生在石墨烯薄膜间、石墨烯薄膜与基底之间或是以上两种剥离同时存在。外 延材料生长完成后,石墨烯薄膜和外延材料所处条件发生变化,在降温到室温过程中有可 能由于热失配产生应力,从而在降温过程中自动剥离。即使未自动剥离,也可在降到室温后 通过机械力、化学力等使之剥离。 剥离后石墨烯薄膜可去除,也可保留。保留时石墨烯薄膜与结构或器件可以是一 个整体,此时石墨烯薄膜可以作为透明电流扩展层、热沉等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利用本专利技术原理在石墨烯薄膜上外延生长 材料并使外延材料剥离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比如说在石墨烯薄膜当中插层一些其 他物质从而达到剥离之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已说明如上,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围内,根据上述说明对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权 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所述为准。【权利要求】1.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表面有石墨烯薄膜的基底,所述石墨烯薄膜层数> 2,且所述石墨烯薄 膜是直接生长于基底上或者是经过1次或多次转移到基底上的; 步骤2、在所述石墨烯薄膜上直接外延生长材料; 步骤3、剥离所述外延材料,所述剥离发生在石墨烯薄膜间或者是石墨烯薄膜与基底之 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石墨烯薄膜为直接生长在基底上的> 2层的 石墨烯,或者是一次转移到基底上的>2层的石墨烯,亦或是多次转移到基底上的> 1层的 石墨烯。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石墨烯薄膜是原位掺杂的或未掺杂的石墨 烯薄膜。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石墨烯薄膜为经过掺杂修饰处理或者未加 任何修饰处理的石墨烯薄膜。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修饰是指对所述石墨烯薄膜进行氮化、氟 化、硫化和氯化处理。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剥离的方式包括自动剥离、机械剥离和化学 剥离方式。7. 如权利要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石墨烯薄膜上剥离外延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供一表面有石墨烯薄膜的基底,所述石墨烯薄膜层数≥2,且所述石墨烯薄膜是直接生长于基底上或者是经过1次或多次转移到基底上的;步骤2、在所述石墨烯薄膜上直接外延生长材料;步骤3、剥离所述外延材料,所述剥离发生在石墨烯薄膜间或者是石墨烯薄膜与基底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王钢魏同波段瑞飞孙连峰王军喜李晋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