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自镍专利>正文

一种工件车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4816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6 15:29
一种工件车削方法,其使用车床靠模机构,所述靠模机构用于车削轴类零件,并设置有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用于在第一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第一横向进给量,所述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用于在第二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剩余横向进给量,第一横向进给量与剩余横向进给量之和为总横向进给量,所述总横向进给量能够表征工件的初始形态与最终形态之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车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的切削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靠模机构。
技术介绍
仿形加工是以预先制成的靠模为依据,加工时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触头与靠模工作表面紧密接触,并沿其表面移动,通过仿形机构,使刀具作同步仿形动作,从而在零件毛坯上加工出与靠模相同型面的零件。仿形加工是对各种零件,特别是模具零件的型腔或型面进行切削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仿形加工有仿形车削、仿形铣削、仿形刨削和仿形磨削等。但是仿形加工具有缺点。其对于工件的加工形状往往取决于其仿形靠模的形状。而对于弯曲度较大的工件,由于其吃刀量变化较大,形状的曲率较大,仅仅依靠靠模的仿形形状是难以达到需要的加工质量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形加工的车削技术方案,其能够满足大曲率、弯曲变化较大的工件的形状加工需要。一种工件车削方法,其使用一种车床靠模机构,其中,所述靠模机构用于车削轴类零件,并设置有首次加工仿形轮廓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首次加工仿形轮廓用于在第一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第一横向进给量,所述再次加工仿形轮廓用于在第二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剩余横向进给量,第一横向进给量与剩余横向进给量之和为总横向进给量,所述总横向进给量能够表征工件的初始形态与最终形态之差;所述首次加工仿形轮廓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对于所述轴类零件车削过程中的横向进给量控制满足下式:Smax=Sq·(1+E%)Smin=Sq·(1-E%)其中,Zmax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最大的总横向进给量;Zmin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最小的总横向进给量;Smax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总横向进给量最大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Smin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总横向进给量最小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Sq表示第二道次加工时车刀的期望横向进给量;E%表示在第二道次加工时车刀在所述期望横向进给量Sq的基准之下能够接受的浮动偏差百分比;S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一般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通过上述方案,首先利用第一道次加工,对车削工件的轮廓曲线进行大体加工;对于弯曲程度很大的大曲率工件的加工,与两道次加工时所形成的工件曲面轮廓“曲线平行”(下文将详细说明)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充分利用了对于第二道次加工时候的期望进给量的容许偏差+/-E%,在需要大切削量的内凹的工件位置,利用+E%,即在初次加工后,第二道次加工承担较多的切削量;而在凸出部位由于总切削量较小,考虑到切削均衡以及必要的切削量以形成表面精度,利用-E%。在其他位置,利用线性关系而得出剩余横向进给量;这样,利用两个靠模的轮廓形状,对两道次的横向进给量进行了合理分配;避免了第二道次加工形成过多的切削量,同时,也避免了在总切削量较大的位置,第一道次承担大量切削。这样,改善了刀具的受力状况,提高了刀具寿命,同时,由于对曲线轮廓中加工量不一致的情况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平衡,同时也提高了工件的表面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加工工件时的两道次加工所对应的工件轮廓的关系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两个靠模在横向进给量上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2,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工件车削方法,其使用一种车床靠模机构,其中,所述靠模机构用于车削轴类零件,并设置有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用于在第一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第一横向进给量,所述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用于在第二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剩余横向进给量,第一横向进给量与剩余横向进给量之和为总横向进给量,所述总横向进给量能够表征工件的初始形态与最终形态之差;所述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对于所述轴类零件车削过程中的横向进给量控制满足下式:Smax=Sq·(1+E%)Smin=Sq·(1-E%)其中,Zmax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最大的总横向进给量;Zmin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最小的总横向进给量;Smax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总横向进给量最大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Smin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总横向进给量最小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Sq表示第二道次加工时车刀的期望横向进给量;E%表示在第二道次加工时车刀在所述期望横向进给量Sq的基准之下能够接受的浮动偏差百分比;S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一般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通过上述方案,首先利用第一道次加工,对车削工件的轮廓曲线进行大体加工;对于弯曲程度很大的大曲率工件的加工,与两道次加工时所形成的工件曲面轮廓“曲线平行”(下文将详细说明)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充分利用了对于第二道次加工时候的期望进给量的容许偏差+/-E%,在需要大切削量的内凹的工件位置,利用+E%,即在初次加工后,第二道次加工承担较多的切削量;而在凸出部位由于总切削量较小,考虑到切削均衡以及必要的切削量以形成表面精度,利用-E%。在其他位置,利用线性关系而得出剩余横向进给量;这样,利用两个靠模的轮廓形状,对两道次的横向进给量进行了合理分配;避免了第二道次加工形成过多的切削量,同时,也避免了在总切削量较大的位置,第一道次承担大量切削。这样,改善了刀具的受力状况,提高了刀具寿命,同时,由于对曲线轮廓中加工量不一致的情况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平衡,同时也提高了工件的表面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工件车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件车削方法,其使用车床靠模机构,其中,所述靠模机构用于车削轴类零件,并设置有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用于在第一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第一横向进给量,所述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用于在第二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剩余横向进给量,第一横向进给量与剩余横向进给量之和为总横向进给量,所述总横向进给量能够表征工件的初始形态与最终形态之差;所述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对于所述轴类零件车削过程中的横向进给量控制满足下式:Smax=Sq·(1+E%)Smin=Sq·(1‑E%)其中,Zmax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最大的总横向进给量;Zmin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最小的总横向进给量;Smax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总横向进给量最大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Smin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总横向进给量最小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Sq表示第二道次加工时车刀的期望横向进给量;E%表示在第二道次加工时车刀在所述期望横向进给量Sq的基准之下能够接受的浮动偏差百分比;S表示在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一般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车削方法,其使用车床靠模机构,其中,所述靠模机构用于车削轴类零件,并设置有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用于在第一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第一横向进给量,所述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用于在第二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剩余横向进给量,第一横向进给量与剩余横向进给量之和为总横向进给量,所述总横向进给量能够表征工件的初始形态与最终形态之差;所述首次加工仿形轮廓(11)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12)对于所述轴类零件车削过程中的横向进给量控制满足下式:Sm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自镍管越峰
申请(专利权)人:许自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