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贵长专利>正文

小直径深孔内螺纹二次车削对刀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2496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直径深孔内螺纹二次车削对刀尺,主要包括刻度轴、装于刻度轴上的测头、定位件、对刀套、与对刀套契合的螺旋套、弹簧,弹簧位于定位件与对刀套中间,对刀套中间内凹形成对刀位,刻度轴一端设有螺纹便于螺旋套活动;刻度轴上具有测头安装孔,测头垂直安装于刻度轴上,测头通过弹簧及定位螺钉形成可调测头,对刀套与螺旋套呈锥面对接契合,刻度轴上的刻线值范围50-60mm为测头至对刀位中心的水平距离,刻度轴具有螺纹的端部设有螺母以固定螺旋套,刻度轴具有螺纹的端部设有螺母以固定螺旋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将孔内螺纹槽通过对刀尺间接延伸至孔外,形成可测对刀,其成本低、操作方便,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螺纹二次车削对刀工具,尤其是一种小直径深孔内螺纹二次车削对刀尺
技术介绍
机械制造业中,经常使用带螺纹的零件,而对带螺纹零件的加工,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车削。在车床上加工螺纹时,一般需要经过多次切削才能完成加工,此时要求每次切削时螺纹车刀与螺旋槽的位置要一致,否则就会损坏已切好的螺纹沟槽,造成乱纹现象。在内螺纹的车削加工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车螺纹中途螺纹刀磨损或损坏;②螺纹精度要求较高时,如梯形螺纹还需两侧进行精加工,需先粗加工后换精车刀进行精加工部分螺纹配件返修时,重新装夹车削。以上三种情况都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在原有螺旋槽上再次车削螺纹,中途对刀的准确与否决定着二次车削螺纹是否正常,如对刀不准确会造成乱牙现象,甚至导致零件报废。中途对刀操作是车削螺纹前一个重要环节,中途对刀精度决定着再次加工的精度。要在已有螺纹沟槽基础上进行螺纹车削,其关键就是加工时保证螺纹车刀与工件上已有螺纹螺旋线相一致,才能确保螺纹再次切削的精度符合加工要求。在车削小直径深孔内螺纹时,传统的中途对刀方法是把内螺纹车刀移进螺纹孔中,通过局部的观察空间以及车刀与螺旋槽触碰反馈的手感来判断对刀,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操作者经验决定对刀的准确性;特别是加工小直径内螺纹时,为了提高内螺纹车刀的刚性,需要尽量增加刀杆截面积,这样使内孔观察空间更有限,受观察空间的限制影响将更难完成中途对刀,操作稍有不当,则容易损坏车刀。故,中途对刀成为小直径深孔内螺纹加工的一个难题,如果不能有很好的方法来解决内螺纹中途对刀的问题,小直径深孔内螺纹的加工质量和效率将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小直径深孔内螺纹二次车削对刀尺,将孔内螺纹槽通过对刀尺间接延伸至孔外,使传统只能孔内对刀变为孔外完成对刀,使原来目测对刀变为直观可测对刀,其操作方便,解决了小直径深孔内螺纹二次车削中途对刀难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为小直径深孔内螺纹二次车削对刀尺,主要包括刻度轴、装于刻度轴上的测头、定位件、对刀套、与对刀套契合的螺旋套、弹簧,其中,弹簧位于定位件与对刀套中间,对刀套中间内凹形成对刀位,刻度轴一端设有螺纹便于螺旋套活动。上述方案中,刻度轴上具有测头安装孔,测头垂直安装于刻度轴上,以便测头在进入工件内部后,测头与螺纹槽侧面贴合。进一步的,测头外表面具有阶位,测头上装有弹簧,与刻度轴同轴的定位螺钉端部通过旋转进入测头的阶位中,以限制在弹簧作用下测头的活动范围,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内螺纹。进一步的,对刀套与螺旋套呈锥面对接契合,其中,对刀套锥面内凹,且凹入面的顶部与对刀位中心呈一直线,即通过旋转螺旋套使其锥面顶部与某个刻度重合,以限定所需定位的螺纹螺距的整数倍。 作为优选的,刻度轴上的刻线值范围为测头至对刀位中心的水平距离,该刻线值范围为50-60mm,该刻线值与测头的距离成整数倍的螺距关系,即测头与对刀位的距离为N*P,N为整数,P为螺距;而车床铭牌表上的常见螺距有P1.5、P1.75、P2、P3、P4、P5、P6、P7、P8、P9、P10、Pll、P12、P18、P20均可在轴身50_60mm上找到相应螺距的整数倍数值。作为优选的,刻度轴上的每一格刻度为1mm,旋转螺旋套可左右移动对齐刻度轴上的刻度获得相应的尺寸。进一步的,刻度轴具有螺纹的端部设有螺母以固定螺旋套,以锁紧螺旋套,避免使用时松动产生误差。作为优选的,螺旋套及螺母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滑纹路,便于操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刻度轴选择所测螺距整数倍所对应的尺寸,调节螺旋套限定对刀位,刻度轴带测头一端旋转进入工件内部,即可将车刀刀口移动至对刀位进行对刀,完成轴向位置的对刀操作,其成本低、操作方便,将孔内螺纹槽通过对刀尺间接延伸至孔外,使传统孔内对刀变为孔外对刀,使目测对刀变为直观可测对刀,解决了小直径深孔内螺纹二次车削中途对刀难的问题;经实际使用证明,其实用、方便、精确、适用范围广,是车削内螺纹中途对刀的一种创新改革,缩短了对刀的辅助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车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切实可行,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中测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3所示,系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为小直径深孔内螺纹二次车削对刀尺,主要包括刻度轴1、装于刻度轴1上的测头2、定位件3、对刀套4、与对刀套4契合的螺旋套5、弹簧6。其中,弹簧6位于定位件3与对刀套4中间,以保证对刀套4与测头2的距离稳定,而对刀套4中间内凹形成对刀位41,将孔内螺纹槽通过刀尺间接延伸至孔外进行定位;刻度轴1 一端设有螺纹便于螺旋套5活动,刻度轴1具有螺纹的端部设有螺母8以固定螺旋套5,避免使用时松动产生误差;螺旋套5及螺母8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滑纹路;刻度轴1上具有测头安装孔,测头2垂直安装于刻度轴1上,测头2外表面具有阶位,测头2上装有弹簧21,与刻度轴1同轴的定位螺钉7端部通过旋转进入测头2的阶位中,以限制在弹簧作用下测头的活动范围,适应不同深度的螺纹。上述方案中,刻度轴1上的刻线值范围为测头2至对刀位41中心的水平距离,该刻线值范围为50-60mm,刻度轴1上的每一格刻度为1mm,该刻线值与测头的距离成整数倍的螺距关系,即测头2与对刀位41的距离为N*P,N为整数,P为螺距;而车床铭牌表上的常见螺距有 P1.5、P1.75、P2、P3、P4、P5、P6、P7、P8、P9、P10、Pll、P12、P18、P20 均可在轴身50-60mm上找到相应螺距的整数倍数值;而对刀套4与螺旋套5呈锥面对接契合,对刀套4锥面内凹,且凹入面的顶部与对刀位41中心呈一直线,通过旋转螺旋套5使其锥面顶部与刻度轴1上的某个需要的刻度重合,以限定所需定位的螺纹螺距的整数倍。使用时:在刻度轴1选择所测螺距整数倍所对应的刻度线,调节螺旋套5锥面顶部与选定的刻度线重合,以限定对刀位41,此时对刀位41中心亦在此刻度线的正上方,然后将刻度轴1带测头2的一端旋转进入工件内部,测头2在弹簧21的作用下与螺纹槽侧面贴合,定位件3在弹簧6的作用下与工件端面贴合(此时需保证刻度轴1与工件的螺纹轴线平行,确保轴向尺寸的精度),即可通过小滑板将车刀9刀口移动至对刀位41进行对刀,完成轴向位置的对刀操作;而径向位置对刀只需要主轴正转,车刀沿着螺旋线移动至螺纹孔内(该过程必须是空刀状态),然后主轴停止,径向移动车刀轻触螺纹槽,记下此时中滑板刻度数值,以此数值作参考,即可在完成轴向对刀后恢复到原来的径向位置。对刀尺可适用于任何直径大小的内螺纹,根据内螺纹直径大小更换相应规格长度的测头2即可,也可适用三角形内螺纹,在使用时只需更换相配套的测头2和对刀套4即可。使用时须注意的事项:车削螺纹时,车床主轴与刀具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的运动关系,主轴带着工件一起转动,主轴的运动经交换齿轮传到进给箱,由进给箱变速后(主要是为了获得各种螺距)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小直径深孔内螺纹二次车削对刀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刻度轴(1)、装于刻度轴(1)上的测头(2)、定位件(3)、对刀套(4)、与对刀套(4)契合的螺旋套(5)、弹簧(6),其中,弹簧(6)位于定位件(3)与对刀套(4)中间,对刀套(4)中间内凹形成对刀位(41),刻度轴(1)一端设有螺纹便于螺旋套(5)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长
申请(专利权)人:李贵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