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支承单元及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8042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6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支承单元(50),具备:包括一对侧部(60a)和连结部(60b)的框架构件(60);安装在框架构件上的底座(80)。底座具有:至少一部分位于由侧部和连结部从三面包围的区域内的底部支承部(61);设置在底部支承部的端缘(61b)处且供连结部贯穿的筒状部(82);两端部被连接在底部支承部的侧缘上的带部(83)。一对侧部穿过底部支承部和带部之间所形成的贯穿孔(83a)而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支承单元(50),具备:包括一对侧部(60a)和连结部(60b)的框架构件(60);安装在框架构件上的底座(80)。底座具有:至少一部分位于由侧部和连结部从三面包围的区域内的底部支承部(61);设置在底部支承部的端缘(61b)处且供连结部贯穿的筒状部(82);两端部被连接在底部支承部的侧缘上的带部(83)。一对侧部穿过底部支承部和带部之间所形成的贯穿孔(83a)而延伸。【专利说明】座椅支承单元及婴儿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持婴儿车中使用的座椅的座椅支承单元,特别涉及能够降低婴幼儿 落座时的变形的座椅支承单元,以及具有这种座椅支承单元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例如如日本专利文献JP56 - 8576U中公开的那样,供婴儿乘坐的婴儿车被广泛利 用。在最近多数的婴儿车中,如图12所示,在由三边框体90和支承在该三边框体90上的 座椅部件95构成的支承体99上,支承有具有缓冲性能的座椅的座部或背部,其中,三边框 体90具有一对侧部91和连结侧部间的连结部92。座椅部件95在与三边框体90的一对侧 部91和连结部92的每个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筒状部95b。并且,通过使一对侧部91和连结 部92贯穿延伸各个筒状部95b,从而使座椅部件95被三边框体90支承。 这种支承体99通过下述方式制造,S卩,预先准备形成有三个筒状部的座椅部件, 并将三边框体90的一个侧部91的端部作为最前头,依次穿过筒状部。然而,在这种支承体 99中,当至少使一个侧部91穿过座椅部件的三个筒状部时,侧部91和连结部92之间的角 部也需要从筒状部内穿过。因而,与侧部91和连结部92的尺寸相比,必须将筒状部的内尺 寸制作得较大。此外,与三边框体90中一对侧部91之间的间隔、以及三边框体90中的侧 部和连结部之间的间隔相比,需要将座椅部件的对应的筒状部之间的间隔设成较大,否则 无法使比座椅部件刚性高的三边框体90在筒状部内通过。其结果将导致在座椅部件安装 在三边框体上的状态下,座椅部件的张力变弱,婴幼儿落座时座椅部件以较大程度地塌陷 的方式发生变形。此时,冲击吸收性将下降,使得婴儿车的乘坐舒适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考虑到上述问题而被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婴幼儿在婴儿车内 落座时,能够使保持座椅的座椅支承单元的变形量降低的座椅支承单元和婴儿车。 本专利技术中的座椅支承单元,为保持婴儿车中使用的座椅的座椅支承单元,其具备: 框架构件,其具有一对侧部、和对所述一对侧部在一侧的端部进行连结的连结部;底座,其 被安装在所述框架构件上,所述底座具有:底部支承部,其至少一部分位于由所述一对侧部 和所述连结部从三面包围的区域内;筒状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承部的端缘处,并且供 所述连结部贯穿;带部,其一个端部被连接在所述底部支承部的一个侧缘上,且另一个端部 被连接在所述底部支承部的另一个侧缘上,并且在所述带部与所述底座支承部之间形成有 供所述一对侧部穿过的贯穿孔。 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座椅制成单元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框架构件与所述底座一起 形成与乘坐在婴儿车内的婴幼儿的臀部面对的座部支承体或者与所述婴幼儿的背部面对 的背部支承体。 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框架构件包括弯折的一 根金属制管,所述金属制管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一对侧部和所述连结部。 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金属制管在所述一对侧 部中的一个侧部与所述连结部连接的区域内,至少在两个部位处弯折。 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金属制管在所述一对侧 部中的一个侧部与所述连结部连接的区域内,至少在两个部位处弯折,并且在所述一对侧 部中的另一个侧部与所述连结部连接的区域内,至少在两个部位处弯折。 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第二框架构件,所述第二框 架构件具有一对侧部、和对所述一对侧部在一侧的端部进行连结的连结部,所述底座还具 有:第二底部支承部,其在设有所述筒状部侧的相反侧与所述底部支承部相连接,而且至 少一部分位于由所述第二框架构件的所述一对侧部和所述连结部从三面包围的区域内;第 二筒状部,其被设置在与所述底座支承部相连接侧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二底部支承部的端缘 处,并且供所述第二框架构件的所述连结部贯穿;第二带部,其一个端部被连接在所述第二 底部支承部的一个侧缘上,且另一个端部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部支承部的另一个侧缘上, 并且在所述第二带部与所述第二底部支承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二框架构件的所述一对 侧部穿过而延伸的贯穿孔。 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框架构件和所述第二框 架构件以相对于彼此而可摇动的方式相连接。 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中,所述第二框架构件包含弯折的一根金属制管,所述 金属制管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一对侧部和所述连结部。 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二框架构件包括弯折 的一根金属制管,所述金属制管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一对侧部和所述连结部。 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二框架构件的所述金 属制管在所述一对侧部中的一个侧部与所述连结部连接的区域内,至少在两个部位处弯 折。 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二框架构件的所述金 属制管在所述一对侧部中的一个侧部与所述连结部连接的区域内,至少在两个部位处弯 折,并且在所述一对侧部中的另一个侧部与所述连结部连接的区域内,至少在两个部位处 弯折。 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所述框架构件和所述底 座中被所述框架构件支承的部分,形成与乘坐在婴儿车内的婴幼儿的臀部面对的座部支承 体,通过所述第二框架构件和所述底座中被所述第二框架构件支承的部分,形成与所述婴 幼儿的背部面对的背部支承体。 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板构件,所述板构件 以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而可摇动的方式被设置,通过所述框架构件和所述底座,形成与乘 坐在婴儿车内的婴幼儿的臀部面对的座部支承体和与所述婴幼儿的背部面对的背部支承 体中的一个支承体,通过所述板构件,形成所述座部支承体和所述背部支承体中的另一个 支承体。 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单元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板构件以可摇动的方式 与所述框架构件相连接。 本专利技术的婴儿车,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任意一种座椅支承单元、以及支承所述座椅 支承单元的婴儿车主体。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婴儿落座在婴儿车上时使保持座椅的座椅支承单元的变形量 降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为将卸下座椅的婴儿车以座椅支承 单元的背部支承部件立起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图2为将图1的婴儿车以背部支承部件倒下的状态示出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图1的婴儿车上安装的座椅支承单元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图3的座椅支承单元的部分侧剖视图。 图5为表示向图3和图4的座椅支承单元中组装前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6为用于示意性说明将图5的底座安装在背部框架构件上的方法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支承单元,为保持婴儿车中使用的座椅的座椅支承单元,其具备:框架构件,其具有一对侧部、和对所述一对侧部在一侧的端部进行连结的连结部;底座,其被安装在所述框架构件上,所述底座具有:底部支承部,其至少一部分位于由所述一对侧部和所述连结部从三面包围的区域内;筒状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承部的端缘处,并且供所述连结部贯穿;带部,其一个端部被连接在所述底部支承部的一个侧缘上,且另一个端部被连接在所述底部支承部的另一个侧缘上,并且在所述带部与所述底座支承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一对侧部穿过的贯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地亨
申请(专利权)人:康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