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2812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9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主转向控制装置,包括副转向盘、副转向盘支撑轴、与所述副转向盘支撑轴连接的竖直设置的第一传动轴,其特征在于,第二传动轴顶端通过离合器同轴连接到第一传动轴底端、第二传动轴底端固连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设置于主转向盘底部的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线连接,第二传动轮同轴固连于第三传动轴底端,第三传动轴顶端通过万向节与第四传动轴底端连接,第四传动轴顶端与第一链轮同轴固连、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主转向盘支撑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捷、方便安装、稳定性好且价格较低的副转向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军用教练车的转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 装直。 一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使军用教练车型与部队主力运输车一致,全军汽车驾驶员训练机构正 在逐步换装新型柴油运输车用于新汽车驾驶员教练。这种新型教练车驾驶室需要在副制动 装置上方安装副转向盘。目前,在教练车上安装的副转向装置,要么是将主转向盘和副转向 盘的控制采用统一系统,需要破坏主转向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整体改造;要么需要设置、 安装单独的整套副转向系统。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结构复杂、改装难度大及造价较高的问题。 因此,针对军用教练车的实际需要,如何设计出一种结构简捷、方便安装、稳定性 好且造价较低的副转向控制装置,是全军汽车驾驶员训练机构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军用教练车的特征,提供一种结构简捷、方便安 装且造价较低的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实现结构简化、可靠、实用的效果。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自上而下由依次连接的主转向盘、 主转向盘支撑轴及转向器总成构成的主转向控制装置,包括副转向盘、副转向盘支撑轴、与 所述副转向盘支撑轴连接的坚直设置的第一传动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一 传动轮、第一传动线、第二传动轮、坚直设置的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第一链轮、第一链 条和第二链轮; 所述第二传动轴顶端通过离合器同轴连接到所述第一传动轴底端、第二传动轴底 端固连水平设置的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设置于主转向盘底部的所述第二传动轮 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线连接,第二传动轮同轴固连于所述第三传动轴底端,第三传动轴顶端 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四传动轴底端连接,第四传动轴顶端与所述第一链轮同轴固连、第一 链轮通过所述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所述主转向盘支撑轴相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是链轮,所述第一传动线是与其对应的链条。 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是绳轮,所述第一传动线是与其对应的钢丝绳。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传动轴上分别配有相应的轴承、轴承座及支撑固定架。 所述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对应的支撑固定架上分别各设有两个调节传动轴 角度的调节螺栓。 所述链条外部设有链条壳。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这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采用全机械 结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使用过程中更稳定可靠。其次,安装本技术的副转向控制 装置,不必破坏主转向装置的整体结构,安装方便。第三,本技术的副转向控制装置,安 装有离合器,使副转向盘不必与主转向盘永久联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 种结构简捷、安装方便、稳定可靠且造价较低的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 的副转向装置结构复杂、安装难度大、造价高的问题,宜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一、第二传动轮是 链轮,第一传动线是与其对应的链条); 图2为一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一、第二传动轮是 绳轮,第一传动线是与其对应的钢丝绳); 图中:1副转向盘,2副转向盘支撑轴,3第一传动轴,4第一传动轴轴承,5第一传 动轴轴承座,6离合器,7离合器开关,8第二传动轴,9第二传动轴轴承,10第二传动轴轴承 座,11第一支撑固定架,12第一传动轮,13第一传动线,14第二传动轮,15第三传动轴,16 第三传动轴轴承,17第三传动轴轴承座,18第三传动轴调节螺栓,19第四传动轴,20第四传 动轴轴承,21第四传动轴轴承座,22第四传动轴调节螺栓,23第二支撑固定架,24第一链 轮,25第一链条,26第二链轮,27链条壳,31主转向盘,32主转向盘支撑轴,33转向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 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图1所示为一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自上而下由依次连接 的主转向盘31、主转向盘支撑轴32及转向器总成33构成的主转向控制装置,包括副转向 盘1、副转向盘支撑轴2、与所述副转向盘支撑轴连接的坚直设置的第一传动轴3,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第二传动轴8、第一传动轮12、第一传动线13、第二传动轮14、坚直设置的第三传 动轴15、第四传动轴19、第一链轮24、第一链条25和第二链轮26 ; 所述主转向盘支撑轴32上设有两个万向节,副转向盘支撑轴2上也设有两个万向 节,所述第二传动轴8顶端通过离合器6同轴连接到所述第一传动轴3底端、第二传动轴8 底端固连水平设置的所述第一传动轮12、第一传动轮与设置于主转向盘底部的所述第二传 动轮14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线13连接,第二传动轮14同轴固连于所述第三传动轴15底端, 第三传动轴顶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四传动轴19底端连接,第四传动轴顶端与所述第一 链轮24同轴固连、第一链轮通过所述第一链条25连接所述第二链轮26,第二链轮与所述主 转向盘支撑轴32相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轮12和第二传动轮14是链轮,所述第一传动线13是与其对应的链 条。所述链条外部设有链条壳27。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传动轴上分别配有相应的轴承4、9、16、20,轴承座5、 10、17、21,及支撑固定架11、23。 在所述第三传动轴15和第四传动轴19对应的支撑固定架上分别各设有两个调节 传动轴角度的调节螺栓18、22。 图2所示为一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第一传动轮12和第二传动轮14 是绳轮,所述第一传动线13是与其对应的钢丝绳;除此之外,其余结构特征均与图1所示的 副转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特征相同。 实际操作中,教练员转动副转向盘1,依次通过副转向盘支撑轴2、第一传动轴3、 离合器6、第二传动轴8、第一传动轮12、第一传动线13、第二传动轮14、第三传动轴15、第 四传动轴19、第一链轮24、第一链条25、第二链轮26将力传至主转向盘支撑轴32,从而带 动转向器和主转向盘31同时转动,实现对车辆行驶方向的控制。离合器开关7接通时,主、 副转向盘的运动是同步的,当不需要对主驾驶员方向进行控制时,即可断开离合器开关7。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结构和形状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 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自上而下由依次连接的主转向盘、主转向盘支撑轴及转向器总成构成的主转向控制装置,包括副转向盘、副转向盘支撑轴、与所述副转向盘支撑轴连接的竖直设置的第一传动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线、第二传动轮、竖直设置的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第一链轮、第一链条和第二链轮;所述第二传动轴顶端通过离合器同轴连接到所述第一传动轴底端、第二传动轴底端固连水平设置的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设置于主转向盘底部的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线连接,第二传动轮同轴固连于所述第三传动轴底端,第三传动轴顶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四传动轴底端连接,第四传动轴顶端与所述第一链轮同轴固连、第一链轮通过所述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所述主转向盘支撑轴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军用教练车的副转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自上而下由依次连接的主转向盘、主 转向盘支撑轴及转向器总成构成的主转向控制装置,包括副转向盘、副转向盘支撑轴、与所 述副转向盘支撑轴连接的坚直设置的第一传动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一传 动轮、第一传动线、第二传动轮、坚直设置的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第一链轮、第一链条 和第二链轮; 所述第二传动轴顶端通过离合器同轴连接到所述第一传动轴底端、第二传动轴底端固 连水平设置的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设置于主转向盘底部的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 所述第一传动线连接,第二传动轮同轴固连于所述第三传动轴底端,第三传动轴顶端通过 万向节与所述第四传动轴底端连接,第四传动轴顶端与所述第一链轮同轴固连、第一链轮 通过所述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刘山杉杨竹苹叶鹏王敏代连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