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线束紧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7512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集成式线束紧固结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上套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销轴,安装座的两端通过铰链分别与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相连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呈半圆形的用于夹持电缆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形状与其相匹配的垫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背离支撑杆的一侧通过螺栓实现固定或打开。通过设置安装座使其两侧的四个夹板能够被有效固定,通过设计两个夹板实现线束的紧密夹持并对传统的离散式分布改进成集成式,通过改进支撑杆的结构,以进一步提高紧固结构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线束紧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集成式线束紧固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输电线束的布置一般是采用绝缘卡进行固定的,这种绝缘卡的使用 寿命短,夹持度较差。同时,该类设备的离散度较高,从而使线束显得杂乱无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线束紧 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式线束紧固结构, 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销轴, 所述安装座的两端通过铰链分别与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相连接; 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呈半圆形的用于夹持电缆的凹槽, 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形状与其相匹配的垫块; 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背离支撑杆的一侧通过螺栓实现固定或打开; 所述安装销轴包括彼此相邻呈整体成型的第一锥体、第一圆柱体、第二锥体、第二 圆柱体、第三锥体、第三圆柱体、第四圆柱体和第五圆柱体; 所述第一锥体、第一圆柱体、第二锥体、第二圆柱体、第三锥体、第三圆柱体、第四 圆柱体和第五圆柱体的长度比为1:2:0. 1:0. 5:0. 4:2:1:1。 本技术的集成式线束紧固结构,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通过设置安装座使其两侧的四个夹板能够被有效固定,通过设计两个夹板实现线 束的紧密夹持并对传统的离散式分布改进成集成式,通过改进支撑杆的结构,以进一步提 高紧固结构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销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 明。图1和2所示的一种集成式线束紧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上 套置有安装座20,所述安装座20上设置有安装销轴90, 所述安装座20的两端通过铰链70分别与第一夹板30、第二夹板40相连接。 所述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呈半圆形的用于夹持电缆60 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形状与其相匹配的垫块80。 所述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背离支撑杆10的一侧通过螺栓50实现固定或打 开。 所述安装销轴90包括彼此相邻呈整体成型的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锥体 3、第二圆柱体4、第三锥体5、第三圆柱体6、第四圆柱体7和第五圆柱体8。 所述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锥体3、第二圆柱体4、第三锥体5、第三圆柱体 6、第四圆柱体7和第五圆柱体8的长度比为1:2:0. 1:0. 5:0. 4:2:1:1。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 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 技术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式线束紧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上套置有安装座(20),所述安装座(20)上设置有安装销轴(90),所述安装座(20)的两端通过铰链(70)分别与第一夹板(30)、第二夹板(40)相连接;所述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呈半圆形的用于夹持电缆(60)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形状与其相匹配的垫块(80);所述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背离支撑杆(10)的一侧通过螺栓(50)实现固定或打开;所述安装销轴(90)包括彼此相邻呈整体成型的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锥体(3)、第二圆柱体(4)、第三锥体(5)、第三圆柱体(6)、第四圆柱体(7)和第五圆柱体(8);所述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锥体(3)、第二圆柱体(4)、第三锥体(5)、第三圆柱体(6)、第四圆柱体(7)和第五圆柱体(8)的长度比为1:2:0.1:0.5:0.4:2:1:1。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集成式线束紧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上套置有安 装座(20 ),所述安装座(20 )上设置有安装销轴(90 ), 所述安装座(20)的两端通过铰链(70)分别与第一夹板(30)、第二夹板(40)相连接; 所述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呈半圆形的用于夹持电缆 (60)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形状与其相匹配的垫块(80); 所述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背离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巧钱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孟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