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定装置及托盘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9797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锁定装置及托盘箱。锁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本体和设于第一连接本体的立板,第一连接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卡合部;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本体,第二连接本体上还设有第二卡合部,用于与第一卡合部卡合;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本体和挡板,其通过旋转本体与第二连接机构枢转连接,当旋转机构枢转至锁定状态时,挡板保持在挡住立板的位置;及弹性抵顶机构,包括顶杆及弹性件,顶杆的一端与旋转本体接触,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使得顶杆抵顶旋转本体,从而使旋转机构保持在锁定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锁定装置及托盘箱
本技术涉及托盘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端壁较薄的托盘箱的端、侧壁连接的锁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托盘箱结构,为了降低物流成本,通常设计成可折叠式的或者可拆解式的。同时为了增大内容积,降低折叠或拆解后的堆放高度以及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端侧壁都会制作得很薄。为了避免这种端侧壁厚度较薄的托盘箱的侧壁与端壁相对移动,导致托盘箱分解,目前有一种锁定装置,如图la、lb、2a、2b所示,其包括第一连接机构10、第二连接机构20、及旋转机构30。第一连接机构10设置于侧壁I的立柱上,第二连接机构20设置于端壁2的立柱上,通过第一连接机构10和第二连接机构20的相互扣接,使第一连接机构10和第二连接机构20连接在一起,从而限制侧壁I与端壁2沿X轴方向相对移动。 旋转机构30与第二连接机构20铰接,可旋转至图la、lb所示的打开状态,及图2a、2b所示的锁定状态。当处于锁定状态时,旋转机构30由于自身重力,会保持在一个限定位置,挡在部分第一连接机构10的外侧,防止端壁2倒向箱内,即沿Z轴方向移动。但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等因素,也由于旋转机构30自身的重力有限,旋转机构30会克服自身重力,脱离限定位置,导致第一连接机构10和第二连接机构20的扣接脱开,即端壁和侧壁的连接失效,造成货物损失和托盘箱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托盘箱的锁定装置,以实现侧壁和端壁的稳定连接,确保箱内货物安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锁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本体和设于第一连接本体的立板,第一连接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卡合部;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本体,第二连接本体上还设有第二卡合部,用于与第一卡合部卡合;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本体和挡板,其通过旋转本体与第二连接机构枢转连接,当旋转机构枢转至锁定状态时,挡板保持在挡住立板的位置;及弹性抵顶机构,包括顶杆及弹性件,顶杆的一端与旋转本体接触,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使得顶杆抵顶旋转本体,从而使旋转机构保持在锁定状态。 其中,第二连接本体设有容纳腔,弹性抵顶机构可活动的位于容纳腔内。 其中,旋转本体还包括突出部,其凸设于旋转本体的相背于挡板的一侧,且与顶杆接触。 其中,弹性件为弹簧,顶杆外周凸设外凸部,弹簧套设在顶杆的外部,且抵顶在外凸部的下方,容纳腔具有上壁和下壁,上壁开设上孔,下壁开设与上孔对齐的下孔,上孔和下孔的孔径均大于顶杆外径,且下孔孔径小于弹簧外径,顶杆的两端分别置于上孔和下孔,弹簧压设于外凸部与下孔的上缘之间,并对外凸部施加弹力,使旋转机构能够保持在锁定状态。 其中,外凸部为一个或多个凸起。 其中,下壁具有高于第二连接本体底面的台阶部,下孔设于台阶部中。 其中,上壁的外表面在对应于上孔的位置凹设与容纳腔连通的斜坡,使得容纳腔上壁的厚度自上至下逐渐变薄。 其中,下壁的外表面设有贯穿第二连接本体下侧的缺口,缺口与下孔邻近,缺口宽度大于顶杆外径。 其中,第二连接本体的顶面和底面在对应于顶杆处分别设有上封板和下封板,顶杆的下端位于下封板上方,当旋转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突出部位于上封板的下方。 其中,容纳腔位于第二连接本体内部,弹性件为弹簧,弹簧位于顶杆的下方,且压设于顶杆的下端与容纳腔的底部之间,并对顶杆施加向上的弹力,使旋转机构能够保持在锁定状态。 其中,容纳腔具有长孔,弹簧的外径略小于或等于顶杆外径,长孔的孔径略大于顶杆外径,长孔的下端具有阶梯孔,其与第二连接本体的底面连通,弹簧的下端抵顶于阶梯孔。 其中,第二连接本体的顶面具有与顶杆对应的插入孔,弹簧和顶杆能够经由插入孔容纳于容纳腔内。 其中,第二连接本体设有第一连接孔,旋转本体设有第二连接孔,旋转机构还包括销轴,销轴穿过第一及第二连接孔,将旋转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枢转连接。 其中,销轴与第二连接本体或旋转机构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卡合部为凹槽或通孔,第二卡合部为与第一卡合部对应的凸块。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托盘箱,其包括两个平行的侧壁、两个平行的端壁及一底盘,侧壁与端壁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的锁定装置,每一端壁的上角部与相邻侧壁通过锁定装置连接,在端壁的至少一个上角部安装第二连接机构,相邻侧壁安装第一连接机构。 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锁定装置通过弹性抵顶机构对于旋转机构的抵顶作用,使得旋转机构可稳定保持在锁定状态,即便出现大幅振动,挡板仍能够挡住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避免锁定装置失效导致第一、第二连接机构分离。本技术结构简单,零件少,成本低,更适用于端壁厚度较薄的托盘箱。 【附图说明】 图la、图1b为现有的托盘箱的锁定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旋转机构处于打开状态。 图2a、图2b为现有的托盘箱的锁定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旋转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图3a、图3b为本技术的托盘箱的锁定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旋转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图4a、图4b为锁定装置的第一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5a、图5b为锁定装置的第二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6a、图6b为锁定装置的旋转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锁定装置的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8为锁定装置的顶杆的示意图。 图9为锁定装置的销轴的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的托盘箱的锁定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图1la至图1lc为锁定装置的第二连接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12为第二连接机构组装后示意图,其中,旋转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图13为第二连接机构组装后的示意图,其中,旋转机构处于打开状态。 图14a至图14c为另一实施例中锁定装置的第二连接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15a为又一实施例中锁定装置的第二连接机构的示意图,其中,旋转机构处于打开状态。 图15b为又一实施例中锁定装置的第二连接机构的示意图,其中,旋转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图16为本技术的托盘箱的立体图。 图16a为图1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示出了锁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技术的主要技术创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锁定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机构10、第二连接机构20、旋转机构30及弹性抵顶机构40。第一连接机构10包括第一连接本体11和设于第一连接本体11的立板12,第一连接本体11上还设有第一卡合部1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本体和设于第一连接本体的立板,第一连接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卡合部;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本体,第二连接本体上还设有第二卡合部,用于与第一卡合部卡合;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本体和挡板,其通过旋转本体与第二连接机构枢转连接,当旋转机构枢转至锁定状态时,挡板保持在挡住立板的位置;及弹性抵顶机构,包括顶杆及弹性件,顶杆的一端与旋转本体接触,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使得顶杆抵顶旋转本体,从而使旋转机构保持在锁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本体和设于第一连接本体的立板,第一连接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合部; 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本体,第二连接本体上还设有第二卡合部,用于与第一卡合部卡合; 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本体和挡板,其通过旋转本体与第二连接机构枢转连接,当旋转机构枢转至锁定状态时,挡板保持在挡住立板的位置 '及 弹性抵顶机构,包括顶杆及弹性件,顶杆的一端与旋转本体接触,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使得顶杆抵顶旋转本体,从而使旋转机构保持在锁定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本体设有容纳腔,弹性抵顶机构可活动的位于容纳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本体还包括突出部,其凸设于旋转本体的相背于挡板的一侧,且与顶杆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件为弹簧,顶杆外周凸设外凸部,弹簧套设在顶杆的外部,且抵顶在外凸部的下方,容纳腔具有上壁和下壁,上壁开设上孔,下壁开设与上孔对 齐的下孔,上孔和下孔的孔径均大于顶杆外径,且下孔孔径小于弹簧外径,顶杆的两端分别置于上孔和下孔,弹簧压设于外凸部与下孔的上缘之间,并对外凸部施加弹力,使旋转机构能够保持在锁定状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凸部为一个或多个凸起。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壁具有高于第二连接本体底面的台阶部,下孔设于台阶部中。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壁的外表面在对应于上孔的位置凹设与容纳腔连通的斜坡,使得容纳腔上壁的厚度自上至下逐渐变薄。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继军刘春良倪建生王文博孙士国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