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加固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205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9:19
新型基础加固方法及其构造,属建筑加固技术领域。该基础加固构造,包括原有基础和围套,在所述基础外角处与围套之间的接触处分别布设若干植筋作为基础和围套之间的连接件。添置第六钢筋成为平衡力S,充分发挥了围套的空间作用,同时,正因该第六钢筋的存在,又恰能作为支点发挥了围套内第三钢筋的抗弯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原有基础与围套之间的可靠加固,技术措施简单、巧妙,效果力显,可谓“四两拨千斤”,可废除本领域传统加固方案中的电焊作业,省却使用第一钢筋,因此施工工作量大大减少。(*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基础加固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固
,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进行底面积增大,具体涉及围套加固实现方法及其构造。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底面积增大时都采用围套加固方式,即在基础外加设围套结构,使底部基础变大。 如图1、图2所示,传统方法为了加固原有基础与外部围套之间的共同作用,需要在浇筑混凝土围套前通过焊接加长底部原有基础7内的钢筋71,使之延长获得第一钢筋I。为此,工人需要分别在围套四周底部由外至内凿开通孔并焊接延长埋藏于原来基础7内的各条钢筋71,从而在整个围套四周底部密密麻麻得都要通过凿开单面焊加长钢筋,以使外加的围套8与原来基础7之间的连结。 由于作业环境是在地底下完成,施工环境恶劣,作业条件差,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潮湿环境下电焊作业是不安全的。为了弥补局限,现有技术往往只能再另外考虑添加辅助措施用来弥补从基础加长焊接方案的不足,例如: I)考虑添加第二钢筋2,呈辐射状布置,位于混凝土体围套板厚的上层:用于增强围套整体性,一般采用Φ 12?16,显然直径偏大。 2)考虑添加第三钢筋3,呈辐射状布置,位于混凝土体围套板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基础加固构造,包括原有基础和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外角处与围套之间的接触处分别布设若干植筋(6)作为基础和围套之间的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基础加固构造,包括原有基础和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外角处与围套之间的接触处分别布设若干植筋(6)作为基础和围套之间的连接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基础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套在浇筑前布设呈辐射状布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凯宁林光华邓宇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纺织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