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加固方法及其构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054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6:40
新型基础加固方法及其构造,属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基础加固方法,在原有基础外围通过浇注形成围套,在所述原有基础的四周外角与围套之间应用植筋技术将两者连接,如此实现对原有基础加固。该基础加固构造,包括原有基础和围套,在所述基础外角处与围套之间的接触处分布布设若干植筋作为基础和围套之间的连接件。添置第六钢筋成为平衡力S,充分发挥了围套的空间作用,同时,正因该第六钢筋的存在,又恰能作为支点发挥了围套内第三钢筋的抗弯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原有基础与围套之间的可靠加固,技术措施简单、巧妙,效果力显,可谓“四两拨千斤”,可废除本领域传统加固方案中的电焊作业,省却使用第一钢筋,因此施工工作量大大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基础加固方法及其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加固
,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进行底面积增大,具体涉及围套加固实现方法及其构造。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底面积增大时都采用围套加固方式,即在基础外加设围套结构,使底部基础变大。如图1、图2所示,传统方法为了加固原有基础与外部围套之间的共同作用,需要在浇筑混凝土围套前通过焊接加长底部原有基础7内的钢筋71,使之延长获得第一钢筋I。为此,工人需要分别在围套四周底部由外至内凿开通孔并焊接延长埋藏于原来基础7内的各条钢筋71,从而在整个围套四周底部密密麻麻得都要通过凿开单面焊加长钢筋,以使外加的围套8与原来基础7之间的连结。由于作业环境是在地底下完成,施工环境恶劣,作业条件差,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潮湿环境下电焊作业是不安全的。为了弥补局限,现有技术往往只能再另外考虑添加辅助措施用来弥补从基础加长焊接方案的不足,例如:I)考虑添加第二钢筋2,呈辐射状布置,位于混凝土体围套板厚的上层:用于增强围套整体性,一般采用Φ 12?16,显然直径偏大。2)考虑添加第三钢筋3,呈辐射状布置,位于混凝土体围套板厚的下层:可以抗弯,但最大弯矩在柱体边,构造配筋Φ 120200太小不起作用,故也只能增强围套的整体性。3)考虑在柱体9径向添加若干第四钢筋4:为一种使基底反力可靠传至钢筋混凝土柱而设置的构造措施。4)在垂直于基础俯视面添加若干第五植筋5以形成间距300?400梅花形布置:加强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以上采用加长的第一钢筋I与原基础内钢筋71电焊连接,同时辅加各种改善措施,施工工作量浩大(尤其在基础底部四周完成焊接第一钢筋I),该传统的围套加固法方案局限颇多,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新型基础加固构造设计,本专利技术方法放弃原来仅仅从底部四周伸长钢筋放大整体底部的思路,而是想到利用空间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外套与原有基础之间的连接和整体工作,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该专利技术是最本领域传统方法的突破。本专利技术给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基础加固构造,包括原有基础和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外角处与围套之间的接触处分布布设若干植筋6作为基础和围套之间的连接件。进一步优化,所述围套在浇筑前布设呈辐射状布置的第三钢筋3,围套浇筑成型后第三钢筋3作为围套的一部分,两者结合为一体,其中第三钢筋3作为抗弯构件的配筋,所述植筋6位于第三钢筋3的中间区域,植筋6的存在为第三钢筋3抗弯构件提供了支点,增强了整体围套的抗弯能力。一种基础加固方法,在原有基础外围通过浇注形成围套,其特征在于,方法原理为:在所述原有基础的四周外角与围套之间应用植筋技术将两者连接,如此实现对原有基础加固。进一步优化,在浇注围套前,在原有基础呈辐射状布设第三钢筋3作为抗弯构件,如此,所述第六植筋6为围套内的第三钢筋形成节点,作为第三钢筋的新增支点。上述基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实施:一、在原有基础外围构建围套钢筋结构,该结构是由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3组成的上下两层钢筋层,都呈辐射状布局,用于增强围套整体性,同时下层的第三钢筋还起到抗弯作用。此步骤沿用了围套加固
传统技术,非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的贡献部分。二、在原有基础四周外角上依次间隔打孔。三、孔内插入第六植筋6,并加锚固胶将第六植筋6的植入端固定于基础外角内;四、通过浇注方式浇入,将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3 —并形成混凝土围套,同时所述第六植筋的另一端植入 混凝土围套内。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采用在原有基础与围套之间添置第六钢筋6成为平衡力S,充分发挥了围套8的空间作用,同时,正因该第六钢筋6的存在,又恰能作为支点发挥了围套内第三钢筋的抗弯作用。以上两者其一已足以根本上解决原有基础与围套之间的可靠加固,技术措施简单、巧妙,效果力显,可谓“四两拨千斤”,可废除本领域传统加固方案中的电焊作业,省却使用第一钢筋,也省略了大量的辅助性钢筋,因此施工工作量大大减少,耗材少。【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实现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底面积增大时围套加固构造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现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底面积增大时围套加固构造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标记说明:第一钢筋I,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3,第四钢筋4,第五植筋5,第六钢筋6,原有基础7,原有基础内的原有钢筋71,围套8,钢筋混凝土围套板厚81,柱体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3、图4所示,该基础加固设计,其结构表征为:一种新型基础加固构造,包括原有基础和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外角处与围套之间的接触处分布布设若干植筋6作为基础和围套之间的连接件。进一步优化,所述围套在浇筑前布设呈辐射状布置的第三钢筋3,围套浇筑成型后第三钢筋3作为围套的一部分,两者结合为一体,其中第三钢筋3作为抗弯构件,所述植筋6位于第三钢筋3的中间区域,植筋6的存在为第三钢筋3抗弯构件提供了支点,增强了整体围套的抗弯能力。实施例1在原有基础的四周外角处间隔布置有若干植筋6,植筋6 —端固定于原有基础外角,另一端随施工浇筑固定于围套内,用于固定连接原有基础与围套,同时为第三钢筋3增加一个支点。如此,本专利技术仅应用植筋技术(为本领域成熟的常规技术)即可高效、可靠实现原有基础与现浇混凝土围套之间的连接。通过布设植筋6为受力体系增加了一个平衡拉力S,充分发挥了 8围套空间作用,立显“四两拨千斤”效果。由于第三钢筋3 “意外”获得了一个支点,形成两个力,发挥第三钢筋3的抗弯作用。受力分析和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用机理:1、本专利技术构造设计,一方面体现出了对钢筋混凝土围套空间作用的利用。一般围套角度较大,α≥40° ,故空间作用很大,能以其斜向压力Ne的垂直分力,平衡增加面积部分的地基反力Q KN/m = q KN/m2x b m(见图3所示)。另一个平衡拉力S,即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技术措施,由第六植筋6承担(见图3所示)。通常qk = IOOKPaq = 1.25(100KPa-20X2m) = 75KN/m2Sb = 0.5m, Q = 7.5x0.5 = 37.5KN/m按三角形力平衡图得:Nc = 61KN/m(足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基础加固构造,包括原有基础和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外角处与围套之间的接触处分布布设若干植筋(6)作为基础和围套之间的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基础加固构造,包括原有基础和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外角处与围套之间的接触处分布布设若干植筋(6)作为基础和围套之间的连接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基础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套在浇筑前布设呈辐射状布置的第三钢筋(3),围套浇筑成型后第三钢筋(3)作为围套的一部分,两者结合为一体,其中第三钢筋⑶作为抗弯构件,所述植筋(6)位于第三钢筋(3)的中间区域,植筋(6)的存在为第三钢筋(3)抗弯构件提供了支点,增强了整体围套的抗弯能力。3.—种基础加固方法,在原有基础外围通过浇注形成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有基础的四周外角与围套之间应用植筋技术将两者连接,实现对原有基础加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础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凯宁林光华邓宇超金平良郑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纺织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