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柱模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02136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柱模及其应用方法,主要解决了目前柱模需现场安装、拆除,且容易出现涨模等问题。该预制柱模包括横截面呈“凹”字形且为一体结构的柱模主体,设置在该柱模主体两个相对边上且相互对应的用于安装对拉螺栓的对拉固定孔,设置在柱模主体上用于连接现浇柱的外露钢筋,设置在柱模主体“凹”字形底边上的拆装吊点构件,以及设置在柱模主体两个相对边上且相互对应的吊装螺栓。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柱模主体设计为一体式预制混凝土结构,预制柱模与预制外墙相接触从平整性和安装精度上确保了施工质量,同时,现浇注位于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柱模内,有效地解决了现浇注传统的钢模与木模不能将柱的外观尺寸控制到毫米级,且容易出现涨模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的说,是涉及。
技术介绍
近年来,建筑工业化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各省市相继出台建筑工业化各项优惠性以及鼓励性政策,期望发展建筑工业化的企业如雨后的春笋。传统施工模式下,需要采用木模板或是钢模板,加上自身预制梁、预制板的支撑,使支撑系统复杂化,为此柱模应运而生。柱模模板的支撑系统相对较少,且柱模的外观具有易装饰性,也可作为竖向结构,和传统的施工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现有技术中,柱模均采用由数块柱模板构成中空柱形结构的形式,柱模板平时分开放置,使用时现场安装,使用完成后,再将模板拆除,费时费力。而且柱模在应用时,预制外墙与现浇柱拼接,因为现浇注传统的钢模与木模不能将柱的外观尺寸控制到毫米级,且容易出现涨模等问题,进而,极大地影响到了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现方便的预制柱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柱模,包括横截面呈“凹”字形且为一体结构的柱模主体,设置在该柱模主体两个相对边上且相互对应的用于安装对拉螺栓的对拉固定孔,设置在柱模主体上用于连接现浇柱的外露钢筋,设置在柱模主体“凹”字形底边上的拆装吊点构件,以及设置在柱模主体两个相对边上且相互对应的吊装螺栓。进一步的,所述柱模主体由混凝土制成,且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高效减水剂=1:2.43:3.80:0.51:0.8%。具体的说,所述外露钢筋包括设置于柱模主体三面上的主筋和水平钢筋;其中,主筋纵向垂直设置,水平钢筋横向水平设置。再进一步的,所述拆装吊点构件为安装在柱模主体上的吊装钢筋,且该吊装钢筋呈螺旋状。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柱模主体三面的下端还沿柱模主体轴向设有安装槽,并在该槽内设有毛细透排水带。在柱模主体的相对侧边上还开设有导水槽,且该导水槽(8)为双向斜坡导水槽。预制柱模的应用方法:将预制柱模运输至施工现场后与预制外墙拼接,然后再在预制柱模“凹”字形内现浇柱,现浇完成后,预制柱模即与现浇柱连接为一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I)本专利技术将柱模主体设计为一体式预制混凝土结构,预制柱模与预制外墙相接触从平整性和安装精度上确保了施工质量,同时,现浇注位于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柱模内,有效地解决了现浇注传统的钢模与木模不能将柱的外观尺寸控制到毫米级,且容易出现涨模等问题。(2)本专利技术中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7_Κ:闻效减水剂=1:2.43:3.80:0.51:0.8%,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干硬性、抗渗透性能等,均能满足柱模的技术要求。(3)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式结构的混凝土预制柱模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由若干柱模板构成中空柱形结构的形式,完成施工后,预制柱模与现浇柱连接为一体结构,无需现场安装和施工完成后的拆装工作,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缩短了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配筋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B面示意图。图5为图2中C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1_柱模主体,2-对拉固定孔,3-拆装吊点构件,4-吊装螺栓,5-主筋,6-水平钢筋,7-毛细透排水带,8-导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柱模,该预制柱模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由若干柱模板构成中空柱形结构的柱模形式,进而将柱模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无需现场安装和施工完成后的拆装工作,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缩短了工期。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有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预制柱模包括横截面呈“凹”字形且为一体结构的柱模主体1,设置在该柱模主体I相对边上且相互对应的用于安装对拉螺栓的对拉固定孔2,设置在柱模主体I上用于连接现浇柱的外露钢筋,设置在柱模主体I “凹”字形底边上的拆装吊点构件3,以及设置在柱模主体I两个相对边上且相互对应的吊装螺栓4。在施工现场,通过对拉固定孔安装对拉螺栓,提闻柱I旲强度。其中,柱模主体I由混凝土制成,且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高效减水剂=1:2.43:3.80:0.51:0.8%。水泥:Ρ.042.5R,蛾胜水泥厂生产。砂:30%岷江河砂+70%机制砂;河砂产地乐山岷江,细度模数Mx=0.6?1.30,含泥量为0.5% ;机制砂即人工砂,细度模数2.8-3.1,石粉含量小于5%。石子:5?20mm碎石,产地夹江,压碎值为,6.4%,含泥量为0.3%。水:自来水。高效减水剂:FPS型减水剂(粉剂),掺量1%,减水率为20。标准养护后的抗压强度值:3d为26.9MPa,7d为31.3MPa,28d为40.5MPa。根据此配合比,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生产性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3d为21.4MPa,7d为26.3MPa,28d为38.2MPa。混凝土的其它性能,如干硬性、抗渗透性能等,均能满足柱模的技术要求。本实施例中,外露钢筋包括设置于柱模主体I三面上的主筋5和水平钢筋6 ;其中,主筋5纵向垂直设置,水平钢筋6横向水平设置。主筋主要用于承载柱模主体的重力荷载,水平钢筋用于避免在吊装时,预制柱模整体断裂等损害结构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施例,拆装吊点构件3为安装在柱模主体I上的吊装钢筋,且该吊装钢筋呈螺旋状。螺旋状的吊装钢筋在吊装时,再与长筋进行满焊连接,从而可有效地避免预制柱模在吊装时产生脱落。由于柱模暴露在空气中,且与外墙挂板相连接,防水问题不可忽视,因此,本实施例在柱模主体I三面的下端还沿柱模主体I轴向设有安装槽,并在该槽内设有毛细透排水带7,并由该毛细透排水带将水从柱模上排至地面。此外,本实施例还在柱模主体I的相对侧边上还开设有导水槽8,一般地,传统导水槽为单向斜坡结构,即导水流向为单一的方向,该设计容易导致积水,为了克服这一技术难题,本实施例中导水槽为双向斜坡导水槽,水可分别从该导水槽的两端导出,有效地避免了导水槽积水。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方法:将预制柱模运输至施工现场后与预制外墙拼接,然后再在预制柱模“凹”字形内现浇柱,现浇完成后,预制柱模即与现浇柱连接为一体结构。预制柱模与预制外墙相接触从平整性和安装精度上确保了施工质量,同时,现浇注位于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柱模内,有效地解决了现浇注传统的钢模与木模不能将柱的外观尺寸控制到毫米级,且容易出现涨模等问题。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设计原理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结构基础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专利技术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柱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凹”字形且为一体结构的柱模主体(1),设置在该柱模主体(1)两个相对边上且相互对应的用于安装对拉螺栓的对拉固定孔(2),设置在柱模主体(1)上用于连接现浇柱的外露钢筋,设置在柱模主体(1)“凹”字形底边上的拆装吊点构件(3),以及设置在柱模主体(1)两个相对边上且相互对应的吊装螺栓(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柱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凹”字形且为一体结构的柱模主体(1),设置在该柱模主体(I)两个相对边上且相互对应的用于安装对拉螺栓的对拉固定孔(2),设置在柱模主体(I)上用于连接现浇柱的外露钢筋,设置在柱模主体(I) “凹”字形底边上的拆装吊点构件(3),以及设置在柱模主体(I)两个相对边上且相互对应的吊装螺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柱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模主体(I)由混凝土制成,且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闻效减水剂=1:2.43:3.80:0.51: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柱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露钢筋包括设置于柱模主体(I)三面上的主筋(5)和水平钢筋(6);其中,主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大桥张勇李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