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6159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用以利用模板在筒体内施工剪力墙,该施工设备包括承力底座、组合筒架结构、爬升动力系统和顶层承载平台,所述承力底座为所述组合筒架结构和顶层承载平台提供支撑,所述顶层承载平台位于所述组合筒架结构的顶端,所述模板吊设于所述顶层承载平台上,所述承力底座、组合筒架结构以及顶层承载平台通过所述爬升动力系统实现竖直方向上的整体提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将模板吊设于所述顶层承载平台上,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所述承力底座为整个装备提供支撑,采用顶层承载平台作为爬升动力系统以及模板的承载结构。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多功能,且成本费用较少的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及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用以利用模板在筒体内施工剪力墙,该施工设备包括承力底座、组合筒架结构、爬升动力系统和顶层承载平台,所述承力底座为所述组合筒架结构和顶层承载平台提供支撑,所述顶层承载平台位于所述组合筒架结构的顶端,所述模板吊设于所述顶层承载平台上,所述承力底座、组合筒架结构以及顶层承载平台通过所述爬升动力系统实现竖直方向上的整体提升。本技术一方面将模板吊设于所述顶层承载平台上,同时,本技术利用所述承力底座为整个装备提供支撑,采用顶层承载平台作为爬升动力系统以及模板的承载结构。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多功能,且成本费用较少的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及系统。【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的核心筒中的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筒 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及系统。 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及系统
技术介绍
针对高层、超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尤其是其核心筒中的电梯井筒体结 构施工,其模架技术装备和方法至今仍是一个施工难点。 现有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手段: 1、在筒体内搭设翻层排架脚手,木胶合板模板散拼施工,其特点施工成本较低。但 费工费时工效低、劳动强度大、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上海和全国电梯井筒施工中其死亡 事故时有发生。 2、在电梯井筒体内配置成定型模板(钢模或钢胶合板模),在电梯井筒体操作区域 布置定型的井筒架体,作为模板安装的作业架。其作业架体的垂直上升,有的采用塔机提 升,有的采用手拉葫芦,与模板之间交互承力交替爬升。其缺点仍是劳动力强度大、工效低, 人员要在架体上操作爬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时要占用较多塔机吊运时间。 3、在超高层建筑中有多孔连体的电梯井,目前也有采用先进的液压爬升模装备进 行筒体结构和平台的施工。但它对于单孔筒体在技术上无法实施;并且它的施工成本费用 较高,对在一般高层建筑中应用,施工单位难以承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多功能,且成本费用较少的 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及系统。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 适用于高层、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的核心筒中,用以利用模板在筒体内施工剪力墙,具体来 说,用以利用组合筒架和模板,其配置自身动力,安装在筒体内,利用先浇的剪力墙作为支 承,进行交互爬升施工。该施工设备包括承力底座、组合筒架结构、爬升动力系统和顶层承 载平台,所述承力底座为所述组合筒架结构和顶层承载平台提供支撑,所述顶层承载平台 位于所述组合筒架结构的顶端,所述模板吊设于所述顶层承载平台上,所述承力底座、组合 筒架结构以及顶层承载平台通过所述爬升动力系统实现坚直方向上的整体提升。 所述爬升动力系统包括坚直向设置的转向动滑轮、提升装置和承力钢索,所述承 力钢索自所述转向动滑轮的下侧绕过所述转向动滑轮,且一端通过所述提升装置与所述顶 层承载平台连接,另一端固定设在已施工的所述剪力墙内壁上,所述转向动滑轮固定设于 所述承力底座的底部。 所述提升装置用以提升所述承力钢索的一端,使得所述转向动滑轮随之提升,进 而使得所述述承力底座、组合筒架结构以及顶层承载平台实现坚直方向上的整体提升。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电动葫芦、钢丝绳和吊环结构,所述电动葫芦固定安装在所述 顶层承载平台上,所述吊环结构与所述承力钢索连接,所述吊环结构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所 述电动葫芦的吊钩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吊环结构与所述吊钩同步提升,进而使得所述承力 钢索与所述吊钩同步提升。 所述爬升动力系统还包括连接滑轮组,所述承力钢索经所述连接滑轮组转向后连 接至所述转向动滑轮。 所述连接滑轮组固定设在所述承力底座上。 所述连接滑轮组至少包括坚直方向设置的坚直滑轮和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滑轮, 所述承力钢索自已施工的所述剪力墙内壁依次经所述坚直滑轮和水平滑轮转向后连接至 所述转向动滑轮。 所述提升装置和承力钢索之间设有拉力传感器。 一个监控柜电脑分别与所述拉力传感器和提升装置连接,所述监控柜电脑用以根 据所述拉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判断与控制所述提升装置是否进行提升。 所述爬升动力系统的数量为两个,为所述承力底座、组合筒架结构以及顶层承载 平台的整体提供平衡的提升。 两个所述爬升动力系统的承力钢索通过夹板装置合并,且通过所述夹板装置与所 述提升装置连接。 所述爬升动力系统还包括墙上固定支座,所述承力钢索通过所述固定支座与已施 工的所述剪力墙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承力底座至少包括翻转搁支腿和底板,所述翻转搁支腿设在所述底板上,且 绕所述底板上的转轴实现翻转,所述翻转搁支腿翻转后搁置在剪力墙上,从而实现所述底 板的位置固定,所述组合筒架结构设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组合筒架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节段的筒架,所述筒架沿坚直方向叠加组合。 所述筒架至少包括斜撑、坚直钢管以及水平设置的筒架顶板和筒架底板,所述坚 直钢管沿坚直方向连接筒架顶板和筒架底板,所述斜撑斜向连接所述筒架顶板和筒架底 板。 所述筒架底板和筒架顶板均为矩形,所述筒架底板和筒架顶板的四个角分别通过 三个所述坚直钢管连接。 所述筒架上设有沿坚直方向设置的登高爬梯。 所述筒架上还设有导向滚轮与滚轮支座,所述导向滚轮通过所述滚轮支座固定设 在所述筒架上,所述导向滚轮与所述筒体的内壁滚动连接。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系统,电梯井的每个筒体内均 设有一个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 所述筒体以及对应的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所述 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中的爬升动力系统都与一个监控柜电脑连接,所述监控柜电 脑用以控制所有所述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中的爬升动力系统进行同步的提升运 作。 在同一电梯井连续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筒体,相邻的所述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 设备中,其顶层承载平台互相连接。 在同一电梯井连续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筒体,相邻的所述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 设备钟,其组合筒架结构互相连接。 所述筒体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筒体中的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通过设于 所述顶层承载平台上的脚手架连接。 本技术一方面将模板吊设于所述顶层承载平台上,使得组合筒架结构、顶层 承载平台以及模板实现了整体的爬升,大大提高了功效,不需要其他例如塔机、手拉葫芦等 的提升动力辅助。同时,本技术利用所述承力底座为整个装备提供支撑,采用顶层承 载平台作为爬升动力系统以及模板的承载结构,通过独特的爬升动力系统能够实现承力底 座、组合筒架结构以及顶层承载平台的整体提升,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多功能,且成本费 用较少的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及系统。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 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爬升动力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提升装置和承力钢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承力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井筒体剪力墙的施工设备,适用于高层、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的核心筒中,用以利用模板在筒体内施工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底座、组合筒架结构、爬升动力系统和顶层承载平台,所述承力底座为所述组合筒架结构和顶层承载平台提供支撑,所述顶层承载平台位于所述组合筒架结构的顶端,所述模板吊设于所述顶层承载平台上,所述承力底座、组合筒架结构以及顶层承载平台通过所述爬升动力系统实现竖直方向上的整体提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杰桂张飞陆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鑫尔森模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