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热镀锌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5775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轧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板坯依次经过热轧、卷取、冷轧和退火,其中,所述板坯的组成为:C:0.001-0.005重量%,Si:0.01-0.04重量%,Mn:0.09-0.3重量%,P≤0.02重量%,S:≤0.02重量%,Al:0.01-0.08重量%,Ti:0.012-0.045重量%,Nb:0.025-0.055重量%,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由上述方法制备的冷轧钢板,以及热镀锌钢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获得ReL为130-170MPa、Rm为290-320MPa的强度和成形性能、表面质量良好的热镀锌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轧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冷轧钢板制得的热镀锌钢板及 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车身所需的热镀冷轧钢板的强度和成型性性能要 求越来越高。 目前,作为成型性能较好的热镀锌钢板的方法,CN103510002A公开了一种无间隙 原子冷轧热镀锌钢板及其生产方法。该工艺包括:采用Ti-IF钢成分体系,热轧卷取温度 680-740°C,钢板在退火前经过清洗,进入连续退火炉,在卧式连续退火炉均热段的退火温 度为810?850°C,并保温35?59s ;随后进行热镀锌处理。成品Rel为165-200MPa、抗拉 强度Rm为270-330MPa、断后伸长率A 8(l为38-44%、塑性应变比r9(l彡1. 9。但是,该工艺的 强度较高,延伸率较低,并未达到家电领域的深拉延极复杂成形的零部件性能兼具的热镀 锌钢板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热镀锌钢板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强度合适 的(如R&优选为130-170MP)且成形性能都较好、表面质量优良的适用于制造家电行业领 域的深拉延且极难成形的复杂的零部件的热镀锌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本专利技术 的镀锌钢板的冷轧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轧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板坯依 次经过热轧、卷取、冷轧和退火,其中, 在所述热轧之后且在所述卷取之前,以16_27°C /s的冷却速度将热轧后得到的中 间板坯冷却至卷取的温度; 所述卷取的温度为740-790°C ; 所述冷轧的压下率为72-82% ; 所述退火的条件包括:均热温度为830-880°C,均热时间为42-72S ; 所述板坯的组成为:C :0.001-0. 005 重量%,Si :0.01-0. 04 重量%,Mn :0.09-0. 3 重量%,P 彡 0. 02 重量%,S :彡 0. 02 重量%,A1 :0. 01-0. 08 重量%,Ti :0. 012-0. 045 重 量%,Nb :0. 025-0. 055重量%,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由上述方法制得的冷轧钢板。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镀锌钢板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上述的冷轧钢板 经过热浸镀锌附着上镀锌层。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由上述热镀锌钢板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热镀锌钢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低成本地获得一种具有成品力学性能达到屈服 强度1^为130-1701〇^、抗拉强度1^为290-3201〇^、断后伸长率4 8(|彡43%、塑性应变比 r9Q彡2. 6、加工硬化指数n9(l彡0. 27、表面质量特征FC级以上、显微组织为100%的铁素体 组织、铁素体晶粒度为8级以上且铁素体晶粒尺寸为14-21 μ m的热镀锌钢板,其是一种具 有良好冲压成型性能的无间隙原子的热镀锌钢板,特别适用于制造家电行业领域的深拉延 且极难成形的复杂的零部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1制得的热镀锌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图2是实施例2制得的热镀锌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图3是实施例3制得的热镀锌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图4是实施例4制得的热镀锌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图5是对比例1制得的热镀锌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图6是对比例2制得的热镀锌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图7是对比例3制得的热镀锌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图8是对比例4制得的热镀锌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图9是对比例5制得的热镀锌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轧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板坯依次经过热轧、卷取、 冷轧和退火,其中,在所述热轧之后且在所述卷取之前,以16_27°C /s的冷却速度将热轧后 得到的中间板坯冷却至卷取的温度;所述卷取的温度为740-790°C ;所述冷轧的压下率为 72-82% ;所述退火的条件包括:均热温度为830-880°C,均热时间为42-72S ;所述板坯的组 成为:C :0· 001-0. 005 重量%,Si :0· 01-0. 04 重量%,Μη :0· 09-0. 3 重量%,P 彡 0· 02 重 量%,S 02 重量%,Α1 :0· 01-0. 08 重量%,Ti :0· 012-0. 045 重量%,Nb :0· 025-0. 055 重量%,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在本专利技术中,尽管当板坯的组成在上述范围内时就可以获得强度合适如R&可以 为130-170MP且成形性能都较好、表面质量优良的热镀锌钢板,但是为了增强所获得热镀 锌钢板的冲压成型方面的性能,优选情况下,所述板坯的组成为:C :0. 001-0. 003重量%, Si :0· 01-0. 03 重量 %,Μη :0· 15-0. 25 重量 %,P :0· 005-0. 013 重量 %,S :0· 01-0. 015 重 量%,Α1 :0· 03-0. 06 重量%,Ti :0· 015-0. 035 重量%,Nb :0· 03-0. 055 重量%,余量为 Fe 和不可避免杂质。 在本专利技术中,考虑到钢质纯净度和产品的综合性能,所述板坯中的碳含量需要控 制在上述范围内,如果碳(C)含量超过0. 005重量%,则钢板的塑性降低,成形性能恶化;再 者,娃(Si)的含量需要控制在比较低的范围,例如0.01-0. 04重量% ;猛(Μη)可以增加所 述板坯的强度,并且可以与硫(S)结合成MnS,同时防止因 FeS所造成的热裂纹,但是Μη含 量过高,会影响钢的焊接性能,因此,需要将Μη的含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此外,磷⑵作 为强化元素,需要添加至上述范围内。考虑到炼钢工序的经济性和钙处理的效果,将S控制 在0.02重量%以下。铝(Α1)主要是作为脱氧元素而添加的,要实现完全脱氧,其含量要求 在0.01重量%以上,但过高的铝将影响钢的焊接性能以及镀层附着力并且不经济,因此, Α1含量选择为0. 01-0. 08重量%为宜。铌(Nb)主要固定间隙C原子,钛(Ti)主要是固定 间隙N原子,使间隙原子得以清除,得到纯净的铁素体基体。 所述板坯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公知的制备连铸坯的方法进行制备,例如可以通过高 炉炼铁、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钢包内脱氧、合金化炉后精炼、LF电加热、RH真空处理以及 板坯连铸后获得连铸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板坯。其具体制备的条件为本领域所公知。 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板坯的厚度可以为190-210mm左右。 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热轧包括粗轧和精轧。所述粗轧的开轧温度可以为 1150-12KTC,优选为1170-1200°C ;所述粗轧的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轧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板坯依次经过热轧、卷取、冷轧和退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轧之后且在所述卷取之前,以16‑27℃/s的冷却速度将热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冷却至卷取的温度;所述卷取的温度为740‑790℃;所述冷轧的压下率为72‑82%;所述退火的条件包括:均热温度为830‑880℃,均热时间为42‑72s;所述板坯的组成为:C:0.001‑0.005重量%,Si:0.01‑0.04重量%,Mn:0.09‑0.3重量%,P≤0.02重量%,S:≤0.02重量%,Al:0.01‑0.08重量%,Ti:0.012‑0.045重量%,Nb:0.025‑0.055重量%,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冷轧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板坯依次经过热轧、卷取、冷轧和退火,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轧之后且在所述卷取之前,以16-27°c /s的冷却速度将热轧后得到的中间板 坯冷却至卷取的温度; 所述卷取的温度为740-790°C ; 所述冷轧的压下率为72-82% ; 所述退火的条件包括:均热温度为830-880°C,均热时间为42-72s ; 所述板坯的组成为:C :0. 001-0. 005 重量%,Si :0. 01-0. 04 重量%,Μη :0. 09-0. 3 重 量%,卩<0. 02 重量%,S :<0. 02 重量%,A1 :0.01-0. 08 重量%,Ti :0.012-0. 045 重量%, Nb :0. 025-0. 055重量%,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板坯的组成为:C :0. 001-0. 003重量%,Si : 0· 01-0. 03 重量%,Μη :0· 15-0. 25 重量%,P :0· 005-0. 013 重量%,S :0· 01-0. 015 重量%, Α1 :0. 03-0. 06 重量%,Ti :0. 015-0.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莉郑之旺张功庭梁英孙伟郑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