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26623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网框、两套加强机构,加强机构包括加强部件、加强杆件、强化装置;加强部件可以与所述网框对边配合卡位,且与所述加强杆件相联;加强杆件与加强部件和强化装置相联;当旋转所述强化装置时,加强杆件张紧并使加强部件在网框外侧压紧网框使其产生内向变形,在将绷好的丝网固定联接在网框上并拆卸装置之后,形成丝网的二次绷紧;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相应的使用方法,此种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可以增加丝网及模板的张力,改善脱锡膏的效果,并且不会对网框自身造成损害,避免了网框由于某种破坏造成的受力不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SMT模板制造领域,涉及。
技术介绍
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SMT),相对于传统的插装元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可靠性高等突出优点,是目前电子组装技术里最流行的技术和工艺。SMT印刷用的模板是SMT组装工艺中很重要的模具,印刷的锡膏通过SMT模板上的开口漏印到对应的焊盘上。印刷时,用刮刀将锡膏从模板的一端刮到模板的另一端,整个印刷过程中刮刀、模板、线路板呈线性接触。印刷时刮刀对模板会有一定的压力,模板需要有一定的张力,待刮刀刮过后能够很好的反弹以脱离线路板,这样就不会将已经印刷到焊盘上的锡膏又粘覆到模板上从而造成脱锡膏效果差,进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因此对模板的张力要求非常高,而现在印刷用的模板普遍存在张力不够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增大模板的张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需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包括网框、两套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框是由两组对边构成的中空框架结构,所述对边的横截面是矩形; 所述加强机构包括两个加强部件、加强杆件、强化装置; 所述加强部件为长条形且横截面为U字形结构或L形结构,可以与所述网框对边配合卡位,且与所述加强杆件相联,所述加强部件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加强杆件相配合且可联接的通孔; 所述加强杆件包括具有正向螺纹的正向螺杆和具有反向螺纹的反向螺杆;所述连接正向螺杆的加强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加强部件相联,另一端与所述强化装置相联;所述连接反向螺杆的加强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加强部件相联,另一端与所述强化装置相联;当旋转所述强化装置时,所述连接正向螺杆的加强杆件和连接所述反向螺杆的加强杆件可以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 所述强化装置是两端具有强化装置螺纹孔且中空的框架结构,所述正向螺杆和所述反向螺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强化装置螺纹孔,当旋转所述强化装置时,所述连接正向螺杆的加强杆件和连接所述反向螺杆的加强杆件可以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对现有技术所述,目前现有的模板张力往往不足以将印刷时刮刀刮过后能够很好的反弹以脱离线路板,这样就会将已经印刷到焊盘上的锡膏又粘覆到模板上,脱锡膏效果差,从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可以通过对所述加强杆件产生的拉力对所述网框对边外侧形成压力,从而造成所述网框内向变形,在将丝网固定联接在所述网框上之后,拆除所述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所述网框的内向变形则能够进一步对丝网形成二次绷紧,从而增强丝网的张力,待刮刀刮过后能够很好的反弹以脱离线路板,脱锡效果良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网框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联接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强化装置握持部分的横截面由光滑曲线构成。进一步地,所述螺纹为密纹螺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使用方法,包括: Si组装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将两套所述增大模板张力的加强机构的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网框的对边卡位,所述加强部件的中截面与所述对边的中截面距离在所述对边长度的正负10%之内,并旋紧所述强化装置以拉紧所述加强杆造成所述网框产生内向变形; S2绷网并固定:将丝网进行绷网并将其固定联接在产生内向变形的所述网框上; S3拆卸加强装置:旋转所述强化装置放松所述加强杆,以相反的步骤拆卸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使所述网框以自有内向变形对丝网进行二次绷紧。进一步地,S2步骤中,所述固定联接是焊接联接结构或粘结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所示为一套增大模板张力的加强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所示为增大模板张力的加强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将增大模板张力的加强机构安装在网框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网框上侧面平面示意图; 图6所示为网框下侧面平面示意图; 图7所示为用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使网框向内发生形变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加强部件的另一种结构; 图9所示为加强部件的另一种结构辅助视图; 图10所示为另一种连接机构。 图1中,10为增大模板张力的加强机构,11为加强部件,12为加强杆件,13为强化装置,A为待放大区域; 图2中,121为连接机构,1221为带有反向密纹螺纹的反向螺杆; 图3中,1222为带有正向密纹螺纹的正向螺杆,131为带有反向密纹螺纹的螺纹孔,132为强化杆,133为带有正向密纹螺纹的螺纹孔; 图4中,41为网框; 图5中,51为网框与丝网粘接面(即网框的上侧面) 图6中,61为网框下侧面; 图8中,81为卡位孔,82为通孔; 图9中,91为固定部件; 图10中,101为卡位端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联接”、“连通”、“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如下,如技术背景所述,目前现有的模板张力往往不足以将印刷时刮刀刮过后能够很好的反弹以脱离线路板,这样就会将已经印刷到焊盘上的锡膏又粘覆到模板上,脱锡膏效果差,从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可以通过对所述加强杆件产生的拉力对所述网框对边外侧形成压力,从而造成所述网框内向变形,在将丝网固定联接在所述网框上之后,拆除所述增大模板张力的加强机构,所述网框的内向变形则能够进一步对丝网形成二次绷紧,从而增强丝网的张力,待刮刀刮过后能够很好的反弹以脱离线路板,脱锡效果良好。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4-7所示,一种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包括网框41、两套加强机构10 ;所述网框41是由两组对边构成的中空框架结构,所述对边的横截面是矩形;所述加强机构包括两个加强部件11、加强杆件12、强化装置13 ;所述加强部件11为长条形且横截面为U字形结构或L形结构,可以与所述网框41对边配合卡位,且与所述加强杆件12相联,所述加强部件11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加强杆件12相配合且可联接的螺纹孔;所述加强杆件12包括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包括网框、两套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框是由两组对边构成的中空框架结构,所述对边的横截面是矩形;所述加强机构包括两个加强部件、加强杆件、强化装置;所述加强部件为长条形且横截面为U形结构或L形结构,可以与所述网框对边配合卡位,且与所述加强杆件相联,所述加强部件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加强杆件相配合且可联接的通孔;所述加强杆件包括具有正向螺纹的正向螺杆和具有反向螺纹的反向螺杆;所述连接正向螺杆的加强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加强部件相联,另一端与所述强化装置相联;所述连接反向螺杆的加强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加强部件相联,另一端与所述强化装置相联;当旋转所述强化装置时,所述正向螺杆和所述反向螺杆可以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所述强化装置是两端具有强化装置螺纹孔且中空的框架结构,所述连接正向螺杆和所述连接反向螺杆的加强杆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强化装置对应的螺纹孔,当旋转所述强化装置时,所述连接正向螺杆和所述连接反向螺杆的加强杆件可以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大模板张力的装置,包括网框、两套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框是由两组对边构成的中空框架结构,所述对边的横截面是矩形; 所述加强机构包括两个加强部件、加强杆件、强化装置; 所述加强部件为长条形且横截面为U形结构或L形结构,可以与所述网框对边配合卡位,且与所述加强杆件相联,所述加强部件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加强杆件相配合且可联接的通孔; 所述加强杆件包括具有正向螺纹的正向螺杆和具有反向螺纹的反向螺杆;所述连接正向螺杆的加强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加强部件相联,另一端与所述强化装置相联;所述连接反向螺杆的加强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加强部件相联,另一端与所述强化装置相联;当旋转所述强化装置时,所述正向螺杆和所述反向螺杆可以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 所述强化装置是两端具有强化装置螺纹孔且中空的框架结构,所述连接正向螺杆和所述连接反向螺杆的加强杆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强化装置对应的螺纹孔,当旋转所述强化装置时,所述连接正向螺杆和所述连接反向螺杆的加强杆件可以相向运动或相背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凌高小平潘世珎张炜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